开封灌汤包历史悠久,它是由北宋时期“东京第一”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经历代厨师逐渐改制而成。做这样的包子皮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必须要使用高筋面粉和面,而且要在高筋面粉里加一点点盐和1小勺白糖,盐的作用是让面团更有韧性,白糖的作用是让做出的包子皮更白。
1、开封灌汤包是怎么做的?
开封灌汤包历史悠久,它是由北宋时期“东京第一”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经历代厨师逐渐改制而成。色、香、味、形具佳,别具一格,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原料:精粉一斤、猪后腿肉一斤、小磨油二两半、味精一钱、绍酒、姜末、盐各三钱、酱油八钱、白糖八分。做法:1、把肉剔骨、去皮、剔筋后切成条,再用机器绞成碎肉;2、将碎肉放在盆里,下入作料,顺着一个方向搅上劲,使其入味,
然后陆续对入清水约七至八两,搅打上劲,最后下入小磨油,搅成馅;3、把面放在盆内,先用少许水,把面抄成面穗,和成硬面块;然后蘸水拃面,拃成不软不硬的面块即可;4、将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反复揉、摔、盘叠,直至光滑柔软,下成五十个面剂,擀成边薄中间厚的皮,上馅后揑成十八至二十一个褶的小包子;5、蒸时用大武火。
2、罐汤包子的皮怎么做?
一、用料主料肉皮冻200g、水120g、面粉200g二、做法:1、要做出这样的皮需要两块面(两块面的比例约为1:1),一块面是用凉水加一点点盐和出来的,另一块面是用热盐水和出来的,最后再把这两块面放在一起揉匀就可以了,2、做这样的包子皮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必须要使用高筋面粉和面,而且要在高筋面粉里加一点点盐和1小勺白糖,盐的作用是让面团更有韧性,白糖的作用是让做出的包子皮更白。
3、夏季里和好面团后,用湿布盖起来饧20分钟左右就很劲道了,冬季里最好是晚上把面团揉好,盖上湿布饧到第二天早上再使用。另外,冬季里还可以一次揉出两天的面团来,放在那里用湿布盖好就行了,不会变酸,4、擀灌汤包的皮也有秘诀,就是一定要擀成约0.5mm左右的薄片,尤其是绝对不能超过1mm,否则出来的皮就不够透明,不够薄,看不到里面的馅料就吸引不了人。
3、灌汤小笼包怎么做皮才又软又薄?
小笼汤包因为汤多,吃法讲究(配蛋皮汤或蘸姜醋汁解腻提鲜)深受欢迎,小笼汤包面皮的软在于多用半烫面(小笼包是用半发面),即先用开水搅面,再加冷水团起来的面团。其中开水一般用现烧的,为了烫的更均匀,是以绕圈的方式加进去的,同时搅匀呈比较松散的状态,接着加冷水混合均匀,此时面团可能会很湿粘,可以放一会儿让面醒一醒再揉成光滑的面团。
揉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会更粘手),只要能揉成比较光滑有一定弹性的面团即可,配比可参考:150克中筋面粉、50克开水、50克冷水。面皮的薄在于醒面和擀面,醒面的时候最好能加个盖子避免干皮,面团醒20分钟左右再搓成长条、下面剂、擀皮包馅儿。江浙地区一般是用抹了油的手把面剂压成面皮,这是熟练工种,不习惯仍用擀面杖,
先撒薄粉,用手把面剂压扁,一手抓着面皮转圈,吸收滚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周围薄的面皮(醒面时间短面可能不好擀,可以盖一块布继续醒一会儿再擀)。“汤”的来源应该都很熟悉了,猪皮冻、鸡汤冻、鸡爪冻,煮前注意清洗干净,焯水后要换水再煮,再煮时配件不必复杂,加点葱姜米酒(料酒也可以,最好大火不加盖多煮会儿让气味挥发),小火熬3小时。
4、用干酵母做小笼汤包面皮怎么做到皮薄不发硬?大概要放多少酵母?
感谢邀请,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小笼汤包和小笼包是两个概念,小笼汤包是小笼包里面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发面的小笼包,原则意义上来说,小笼汤包是不需要发面的,它一发面,这汤就裹不住了,它会渗进发面的面粉里,所以小笼汤包是不需要酵母的,请看下图,前面的4张图就是小笼汤包,后面的4张图呢,是发面的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