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广东地理位置、天气情况、饮食习惯等有很大关系,首先,来解答一下广东人为什么喜欢喝汤…具体看视频{!--PGC_VIDEO。广东人喝汤,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为什么要说广府人而不是广东人呢,广东喜欢喝汤,是跟广东的天气炎热有关,先喝汤或者饭中喝汤是为了让喉咙不要太干,可以更容易地咽得下饭,广府人除了这个原始功能之外,他们通过用不同的食材和中药材加入老火汤煲,赋予了喝汤更多的功能。
1、广东人为何饭前喝汤?
外地人来广东后会发现,当地人喜爱饭前喝汤,不禁心里犯起嘀咕:“喝了汤肚子就饱了一半,还能吃得进去饭菜吗?”那么,为什么广东人都要饭前喝汤呢?饭前喝汤的起源专家也说没考究过据广东省中医院专家介绍,广东气候炎热,而且还是湿热,这影响了在岭南生活的人们的胃口。汤是营养品和水的结合物,饭前喝一口,既补充水分打开胃口,还利于消化吸收,
关于什么时候起源的,则无从查证。其实从医学的角度来讲,饭前喝汤并不好,因为人空腹时胃酸很高,喝了汤之后胃酸稀释,并不利于消化食物,所以饭后喝会好一点。但广东人从小就保持饭前喝汤的饮食习惯,身体已经适应了,所以喝完汤再吃饭会觉得很舒适,而如果是来广东时间不长的外地人,就会不适应这种习惯,喝了汤之后有饱足感,饭量会减小。
广东人煲的靓汤适合这块土地的人广东的汤跟其他地方的汤还有一些差异,外地人所喝的汤,一般是肉骨类的,食材简单,而且煲的时间短,会连肉带汤全部吃光喝光。而广东的汤一般会放些药材,有清热祛湿等效果,食材丰富,一般要煲两三个小时,而且主要喝汤,不吃汤渣,其实汤煲的时间过长,食材的营养成分会流失,所以外地人喝汤的方法营养更全面。
但广东人煲出来的汤,汤水的营养成分比较高,加上药膳的作用,更适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一些外地人来广东后还是保持着在老家的饮食习惯,一段时间后身体就出现没胃口、上火、疲倦等状况,这就是有湿气了,可以在煲汤时加些祛湿的药材如五指毛桃、茯苓、扁豆、薏米等。如果体质偏热,出现口干口苦、喜凉等症状,则可再加入石斛和麦冬;而体质偏寒,容易手脚冰冷,可再加入陈皮、生姜,
为啥要饭前喝汤看看各地人怎么说福建人姜小姐:广东喝汤的功效跟湖南吃辣椒的功效一样,能祛湿,广东太热吃不了辣椒,所以各种汤就很重要。江苏人吴先生:我听说原来的广东人民穷,所以要饭前先喝一碗汤将肚子撑饱,这样节约粮食,湖南人民喜欢搞腊肉也是这样,穷啊!河源人甘小姐:因为汤比饭更有营养,怕吃饱了饭喝不下汤。
2、广东人老爱喝汤,他们做汤有什么讲究?
有人熬着汤,有人等喝汤,即便是在夏天,在国人的饮食大观中,一口热汤的慰藉也始终那么温润,滴滴入心。记得一位上海美食作家说过:“没有哪国人像中国人那样热衷一碗汤,对于我们,一碗汤意味着滋养、关爱、蕴藉,所以它至少该是热的,是温暖身心的,”而说到喝汤文化最盛的,广东的老火汤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主角。同样都是煲汤,为什么广东人煲的汤就这么好喝呢?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鲜,挑选中药材的时候,要买天然不熏硫磺的,一般颜色太白、闻起来刺鼻、尝一尝有酸味的中药材一定不要买,
其次是食材的处理,像带骨的鸡、鸭、排骨、瘦肉、牛肉这些肉类都需要先用清水将血水浸泡出来,并冲洗干净。然后还要进行焯水,也就是把食材放入加姜片的水中焯一下再捞出,去除腥味,如果是干菌、干百合、虫草花等干货,则需要提前拿出用水先浸泡20分钟左右。若是枸杞、蜜枣、红枣这类偏软的、一泡就会烂掉的食材则无需浸泡,直接冲洗干净即可,
另外,如果是一些腥味比较重的海鲜干货、比如木鱼干、螺肉、鱼干等,用水浸泡的时候还需要加入少许姜片去腥。再其次火候也很重要,传统的广东汤饮,讲究「煲三炖四」,一碗汤饮,至少要煲三小时以上,而且煲汤的途中不能加水,否则口感会大大减分,用大火烧沸后,再调成小火慢慢煨,这样煲出来的汤颜色清澈,味道醇厚,汤若是一直保持大滚大沸的状态,不仅会破坏肉的蛋白质,还会使得汤头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