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题主的逻辑,”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那现代中国也不是汉朝的中国了,请问。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南阳,不是指南阳郡,而是指宛城,这个也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在三国志里面,南阳与宛城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张绣与曹操的宛城之战,如果能在三国里面找出一处,烦请告知。
1、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南阳说”诸葛亮,刘秀在今南阳市,对吗?有何依据?
古南阳郡涵盖今南阳市域,今南阳市领有古南阳郡三分之二辖境。古今”南阳”的中心均为南阳城——宛城;宛城做为古南阳郡城和今南阳市主城,自身就是狭义的“南阳”,史书典籍中南阳与宛城互见的例子不胜枚举,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从来就不是“南阳”,与“躬耕于南阳”无关。今襄阳汉水以北区域(约2千k㎡左右)和南阳周边其它地市部分辖区两汉时属南阳郡管辖,并不影响今南阳市做为两汉南阳郡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主体,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古今志士文人竞相吟诗作对、怀贤咏志之处,更是官修史志记载的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躬耕南阳”是华夏文明史璀璨印记,”南阳诸葛庐”做为这一文明印记的历史载体,成为汉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按照题主的逻辑,”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那现代中国也不是汉朝的中国了,请问:两汉历史为什要纳入中国古代史呢?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因而名扬天下;汉光武刘秀成长发迹于南阳,南阳因此被史家称为“南都”、“帝乡”,这些均是见诸正史的事实。
市场经济时代的某地域、群体,为一地之私,用伪学术手段给历史重做“定论”,通过制造历史虚无来消解正史,肢解国人文化、价值、信仰,表面上反映的是历史争议,实际上是道德操守问题,极度不自信,才需要苦心孤诣编织“定论”为自家历史包浆,获取虚幻的存在感。探讨历史,共同抗疫;今值清明,国旗为同胞而降,致敬英雄,共悼逝者!,
2、河南南阳与湖北枣阳所称“帝乡”的帝。是指汉武帝还是汉光武帝?
诸葛亮\ 关键是刘秀虽出生在河南陈留,原籍在南阳郡蔡阳,但他成长和起事在南阳市区,如今白河(淯水)畔还有登基台遗址,刘秀皇后阴丽华也是南阳市人,追随他的二十八宿将也大部分是南阳人,他认同南阳,亲封南阳为帝乡,自认为南阳人是正常,南阳厚重底蕴开启刘秀天良,成就了他的帝业与家庭,属于地道南阳人。诸葛亮出生在山东,但他更认同躬耕地南阳和南阳卧龙岗,他视南阳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