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国宝(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万年,被誉为“中国宝”和“活化石”大熊猫外貌特征,体色分为黑白两色,头大大圆圆的,圆圆的脸蛋,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呆萌可爱,大熊猫最早是肉食性动物,后来经过进化,百分之九十九的熊猫都吃竹子,发怒时会有很大的攻击性,大熊猫的别名有、竹熊,华熊,因它脸颊圆圆像猫一样,被称为熊猫,其实它跟猫一样温顺可爱,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种温顺可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你。
1、熊猫分布在哪里?
熊猫分布在哪里?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国宝(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万年,被誉为“中国宝”和“活化石”大熊猫外貌特征,体色分为黑白两色,头大大圆圆的,圆圆的脸蛋,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呆萌可爱,大熊猫最早是肉食性动物,后来经过进化,百分之九十九的熊猫都吃竹子,发怒时会有很大的攻击性,大熊猫的别名有、竹熊,华熊,因它脸颊圆圆像猫一样,被称为熊猫,其实它跟猫一样温顺可爱,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种温顺可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你。
2、国宝熊猫在中国古代地位如何?
可爱,迟钝,天天受欺负,这里纠正两个流传很广的错误。首先,中国古代的大熊猫不是“貔貅”,貔貅是类似剑齿虎的猛兽,作为阵仗中前驱的旗帜,具有震慑敌军的作用。貔貅之士,也是形容展示非常凶猛,貔貅被错误地作为大熊猫的名称,是在康熙版的《峨眉山县志》上。县志记载的大熊猫是被叫作“皮裘”,因为皮裘这个名字不够文雅响亮,被书生转笔写成“貔貅”,因为两者读音相近,
在此之前,大熊猫从来也不可能被称作貔貅。其次,大熊猫也不是古代的“貘”,我原先也错误地以为古籍中记载的“貘”就是大熊猫,然而经过多番查证,逐渐意识到,中国古代的“貘”,是马来貘。我们看晋代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写的关于“貘”的注解是这样的:似熊而头小脚卑,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能舔食铜铁及竹骨蛇虺。整体上看对错:像熊一样√头小×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舔食铜铁×吃竹子√而真正的“貘”呢?像熊一样√头小√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可以去动物园看看,貘的皮毛是发光的)舔食铜铁√吃竹子√还有一则信息,确切记载了中国古代“貘”的形象,
那就是白居易的《貘屏赞》,它也被有些人作为夸赞大熊猫的证据,实际上这还是分布在岭南和更往南地带的马来貘: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大象鼻子犀牛眼牛尾巴老虎巴掌生长在南方是中国的辟邪兽,名貘,一定以及肯定不是大熊猫,而是马来貘,又名亚洲貘:好了,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记载大熊猫呢?说了,有的。
就是“小皮裘”啊!《峨眉山县志》: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声訇甸似念陀佛,能援树,食杉松颠并实,夜卧高篱上,古老传:名皮裘,纪游者易以貔貅(记游者故意把皮裘换成貔貅)。此兽却不猛,两存以备考,庞累、迟钝,就是大熊猫,见人不惊,是它,群犬常侮之,嗯,还是它。声訇訇跟念佛似的,是它,能爬树,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