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鸿茅药酒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从现在来看,鸿茅国药违背市场规则、违反国家法律欺骗消费者,2008年开始鸿茅药酒就经常被点名曝光,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1、鸿茅药酒到底有没有效?
其实说实话,我认为鸿茅药酒是有效的,至少家里人的确喝了并且有所改善,而且也有其他的亲戚喝了以后病痛有所减轻的,所以他们一直都在坚持喝。至于它是什么成分,我不懂,也不想追究,有效就是有效,无用就是无用,这是事实,不是谁说了些什么就会改变的,那位医生的言论,我不想评价什么,这涉及中西医的问题,也与我无关。
只是单纯想说这个有么有效果的事情,可能有的人会说,你认为他有用的时候,产生的心理暗示也会让你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我家里的情况是,他们买鸿茅药酒的时候,同时买了另一种药酒,比鸿毛便宜很多,因为据当时的店员说,此种药酒效果和鸿毛一样,成分也差不多,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两种都买了,买回去以后先吃了鸿茅药酒,感觉效果不错,喝完以后就改喝另一种便宜的药酒。
2、鸿茅药酒这次是不是得不偿失?有什么教训值得总结?会不会一蹶不振?
当然是得不偿失了!一个帖子,2200 的浏览量,才5个粉丝,就认定谭医生对自己造成了140 万的损失,鸿茅药酒是不是已经够成了诬陷诬告,编造证据,伪造证据罪?刚刚看来这个帖子,我截图了,年广告等花费了150亿,这要是用作于开发正经八本的新药,抗癌药,抗癌疫苗等等疑难杂症的药,估计也成功了,居然用于虚假宣传,这企业良心都是黑的!,
3、这次风波后,鸿茅药酒会有怎样的结局?
鸿茅药酒目前正值风口浪尖,舆论还在发酵。对于鸿茅药酒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也许风波过后会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鸿茅国药上市梦碎了,2006年,鲍洪升以500万估值收购鸿茅药酒厂,通过狂砸广告复制其过去的营销套路,2008年鸿茅药酒销售额过亿,开启10年辉煌。2016年,鸿茅药酒的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6亿,2017年,鸿茅药酒在凉城当地纳税即超过3000多万,
2017年7月,鸿茅药业与银河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其审计机构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8月,内蒙古证监局公示了鸿茅药业的辅导备案信息。也就是说,鸿茅国药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和道德经济。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但市场经济都都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市场规则来规范市场行为,市场交易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从这次风波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鸿茅国药企业诚信不够、违背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不按市场规则办事,企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等支持,但不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则办而不能是地方保护。
其次.回到从前状态,中华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按规定范围鸿茅药酒是药而不是酒,是那个地方特色药。鸿茅药酒厂曾经只是凉城县的一个小厂,鸿茅药酒最初的疗效只是治疗内蒙古的一种常见病:关节炎,有地方特色的一种药,到2000年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家,处方药不允许在公开媒体发布广告,鸿茅药酒销量一直在低位徘徊。从2003年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鸿茅药酒列入了非处方药,这意味着其获得了公开销售推广的渠道,鸿茅药酒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疯狂过后,痛定思痛,结合本地特色,继续生产满足当地老百姓的需要。吸取这次教训,以人为本诚信经营,改革创新,踏踏实实做好企业,把钱花在新技术和创新上而不是砸在广告上,像三百年的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样,传承与创新,鸿茅药酒或许还能起死回生,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再次.从此没有鸿茅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