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别说东北这些霸主,和同为中部的武汉比还差得老远,最多就是和昆明、南昌一个层次还没突出的优势。十年前武汉和沈阳gdp相差不大,那时候去武汉上学,武汉给我的感觉就是破旧,尤其是长江边的楼屋,加上那时候正在修地铁,本就不宽的路还要封上一半,交通真是拥堵不堪。
1、武汉和沈阳比,哪个更发达?
十年前武汉和沈阳gdp相差不大,那时候去武汉上学,武汉给我的感觉就是破旧,尤其是长江边的楼屋,加上那时候正在修地铁,本就不宽的路还要封上一半,交通真是拥堵不堪!有时候学校门口做公交光谷广场就能堵一个小时!好在光谷步行街就在学校旁边,出去逛街shopping可以解决,也就不需要坐车去很远的地方了!光谷步行街真的不错,人流也很大!大四那年武汉终于通地铁了,去火车站真的方便了好多,再也不用担心交通拥堵的问题了!前两年又去了次武汉,地铁真的多了很多线路,无论去哪都方便很多!去年9月份第一次去了沈阳,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失望,沈阳一直就是我们东北的老大哥,旅游资源真是太匮乏了,政府完全就没有好好发展旅游业!大帅府周边真是让我咂舌,沈阳故宫也一般!中街大周末人流稀稀疏疏,晚上8点多出去逛逛酒店周边商城,小店几乎都关门了!夜生活跟南方真是没得比,有次十一去长沙玩,晚上11点还有公交,而且爆满,去上海玩,都快22点了,外滩人那个多啊,回家坐地铁里依然站着好多人,没有座。
2、长沙和沈阳哪个城市更发达?
这个问题如果带着私心和攻击性那就很容易变得挑动地域战了,其实长沙和沈阳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任何可比的东西,不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不在一个段位。既然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沈阳退步了长沙进步了,到底谁强谁弱,肯定是没法争论清楚的,我只是试着从一个有沈阳亲戚的长沙人这里来说说历史、现在、未来和自己的感受。
1、政治地位:在国内的城市发展中,政治地位绝对是首要因素,少了这个东西再好的区位也很难出位,长沙不论是以前还是可预见的将来,政治地位一定弱于沈阳。这是沈阳天生的优势,“东北最大的城市,共和国长子”这都是反应这座副省级城市和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长沙虽然是共和国迄今出了最多领导人的地方,但却没有得到这些领导人太多的垂青,在共和国工业化布局以及交通定位都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不东不西造成了前四十年长沙在国内城市中没有任何存在感,没有大型工业也不是交通枢纽。
可想而知这在计划经济年代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意味着多尴尬,未来长沙还会继续尴尬下去,国家中心城市在中部落户依然没能争过武汉,甚至还败给了郑州。目前来看,在中部基本不可能出现第三个国中,而东北现在还没有国中,但如果有很大可能就是沈阳,我不去谈“国中无用论”,确实国家中心城市不代表全部,但没有这个称号很多未来的政策一定不会优先给非国中城市,长沙输了第一阵。
2、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在全国范围内沈阳的经济可以说不输北上,要优于广州,当然那个时候长春、哈尔滨也前十,铁岭绝对大城市,谁叫东北的工业布局好呢?长沙,别说东北这些霸主,和同为中部的武汉比还差得老远,最多就是和昆明、南昌一个层次还没突出的优势。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长沙开始发力了,而沈阳(包括东北大多数城市)开始明显衰落,这是国企改革带来的必然趋势,沈阳背负了巨大的改革包袱,经济发展的步伐显得越来越沉重,
长沙则得益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就这样被抓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中国经济都显现出南强北弱的局面,长沙小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赶不上东部沿海,但也强于东北,这不仅仅是大环境,更是南北人民意识上的差异造成的(绝无贬低之意)。看看目前的GDP以及各项经济指标,长沙似乎是甩开了沈阳,特别是周边辖县,这种差异比起城区更为明显,
如果大家觉得这些数据有问题,那么看看我们百姓最容易感受到的东西,在沈阳生活的湖南人多还是在长沙生活的辽宁人多?短期内来看,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执行力,沈阳乃至整个东北还会在城市经济竞争中持续衰退。这一阵,沈阳落后,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反超的趋势,3、科教文卫:这个包罗了很多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也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