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什么东西受人欢迎,什么东西让人有面子,什么东西就会让人趋之若鹜,价格越高,吃的人会越多,因为它满足了人的社交需求和受尊重的需求。
1、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
2、一份小龙虾卖1888元,武汉人却排队吃,你怎么看?
这是个极其聪明的店家,利用了人们对小龙虾的酷爱和人们的猎奇心理。一份小龙虾1888元,当然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太贵了,但对于爱面子的人或土豪来说,那简直就是毛毛雨。小龙虾可以说是餐饮中的最大爆品,其肉质鲜嫩,令人百吃不厌,可以说红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相比兰州拉面、莆田小吃等,其受众人群更广,受欢迎程度更高,群众基础更为广泛,
用它聚会交友再适合不过。某种程度上讲,餐饮的本质就是社交,什么东西受人欢迎,什么东西让人有面子,什么东西就会让人趋之若鹜,价格越高,吃的人会越多,因为它满足了人的社交需求和受尊重的需求。所以,1888元的小龙虾,绝不是普通的小龙虾,而是社交虾,面子虾,如果您这样想,就不会觉得它贵了。就能理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吃的原因了,
3、武汉的户部巷也像成都锦里一样只是招待外地旅客的美食区么?武汉人更喜欢去哪里吃?
武汉人为什么不去户部巷过早?在八十年代户部巷只是一条普通的巷子,没有几家卖早点的,更谈不上什么有影响力的早点店,九十年代以来在政府有意的打造下成了早点一条街后来又经过数次扩建几乎所有汉味小吃在那扎堆全力炒作成了旅游点以吸引外地游客。即然是旅游点那当然就是全国都有的通病,贵又不好吃!即使是西湖的楼外楼这样的百年老店处在旅游点都不例外,更何况户部巷没有任何名店,没有任何名小吃的底蕴!以前汉味小吃名店多分布在汉口六渡桥到江汉路一带,现在做的好店子更是分散到各地,作为武汉人当然是用脚投票哪里好吃去哪里肯定不可能去户部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