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这句话从襄阳领导嘴里念出来是很尴尬的,所以,每每在此之后都要喋喋不休,绕口令一般的解释一番“古代襄阳是属于南阳的,这个南阳不是现在的南阳,是襄阳隆中”,这个问题更证明南阳的历史厚重,才有过去的、现在的、国内的、国外的很多地方称作——南阳。
1、历史上的南阳有什么作用?
只说一件事1、2000年前,南阳人刘秀(光武帝)起兵南阳,推翻王莽,于公元25年复兴汉室(东汉),定都洛阳,定南阳为南都,故南阳被称为“南都帝乡”。因此,南阳兴,中原兴,汉室兴,2、2000年后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原复兴!!南阳复兴!!!3、因为“南阳”在“今湖北襄阳一带”(见2003年人教版教材“注释”),因此需要襄阳复兴!!。
2、历史上有哪些地方叫过南阳?
这个问题更证明南阳的历史厚重,才有过去的、现在的、国内的、国外的很多地方称作——南阳!从秦置三十六郡看那个比南阳郡早!那个能跟南阳比历史?都是崇敬南阳才起的名字啊!那个是因为是山南水北而得名的?那个又称过南都帝乡的?那个能称得上九州名郡的?我是河南南阳人——我骄傲!一个值得你三顾的地方[比心][比心][比心],
3、为什么历史上没有选南阳作首都?
南阳的缺点很明显,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四方孔洞一漏屋”。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开国的过程中,都城选址都是重中之重,甚至会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关键因素,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古代王朝在此建都的例子屡见不鲜,洛阳、开封、许昌、安阳、郑州等城市都曾做过都城。那么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南阳为何从未成为都城呢?一、南阳地区,地形四通八达,容易被攻击一个国家选定都城,考量因素一定是多方面的,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地理位置要处于核心区域,交通还要便利,最好四周环山,有险可守,抵御外敌入侵,还要有平原和水源,供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经济。南阳古代被称作宛城,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四面环山,南有汉水相伴,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历朝历代,南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都洛阳的南大门,南接通往荆州的交通要道襄阳,西出武关即可到达关中腹地,东北方则是许昌、开封、郑州等人口密集的中原核心城市,
但南阳地理位置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虽然四周环山,但武当山、伏牛山、大洪山、巫山等山脉之间间隔太大,孔道太多,很难建成险关加以守卫,其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孔道。通俗一点讲,就像一间四处漏风的房屋:北方有方城通道;东南有随枣通道;西边有商洛通道;南边,只要拿下襄阳,就是一马平川,故而,在这里建都风险极大,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东汉王朝,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最终打下了天下,他也曾考虑建都南阳,最终几经考量还是选择了洛阳,正是因为南阳太容易被攻击的缘故,而南阳也因刘秀发迹于此,被称为“帝乡”。
二、南阳同区域内,竞争对手实力太强关注南阳的位置我们发现,南阳正北与西北分别与两大古都洛阳、西安(长安)相连,三点间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距离最远的西安仅有400公里,距离较为接近,东方则是河南中部和山东全省,两个人口大省经济贸易繁华,名城众多,也比较适合建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国家难以形成统一,大多都是称霸一方,在都城的选择上,同一区域内长安和洛阳外围地势出众,险关要隘众多,是各国建都的首选,与之非常接近的南阳自然成了被舍弃的对象,
所以,同区域内竞争对手实力太强,使得南阳不容易被选为都城。综上所述,古城南阳地理位置虽然得天独厚,也非常适宜老百姓居住,只可惜城市外围无险可守,战争时期危机四伏,使得历朝历代从未实现在南阳定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相比于写满了王朝恨事的古都长安、洛阳,从未作为都城的古城南阳或许更加幸运,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努力生活,为南阳古城的历史增添了一番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