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理位置较近的原因,就决定了萧县和徐州,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往来,因此萧县和徐州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徐州的发展徐能直接辐射到萧县。无论在地理上、心理上、文化认同上,包括说话语气上,萧县和徐州都是最近的,萧县人也爱往徐州跑,除了铜山,安徽还没有那个县,能和徐州如此亲近。
1、徐州儿童医院怎么样?
徐州本地人,从孩子一岁多第一次住院到现在孩子六岁,住了三次院都是在儿童医院,我觉得儿童医院价格略高,但是因为我家孩子的定点医院选的是儿童医院,所以每次报销后花的都不多,第一次住院八千多,医保后自付2千多,第二次也是差不多,第三次也就是上个月的住院7千多,医保后自付了1400多,而且每次住院都比较了儿童医院的药价,价格真的好多都比外边便宜好多。
对于治疗孩子的器械儿童医院更全面,医生服务态度也很好,虽然身边的好多人也说儿童医院不好最好去二院,但因为第一次去的儿童医院觉得挺好的,所以就都选择儿童医院了,平时看病反正鼓楼医院,中医院,矿总医院去的比较多,第二次住院出院的时候还送了体检单,后来带孩子又体检了一下好多项目都是免费的,每次出院过一段时间就会接到儿童医院的回访电话,会问一下孩子最近身体怎么样了,然后给讲下注意事项,感觉服务还是很好的。
2、萧县为何亲近徐州?
萧县,尽管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但却紧靠江苏徐州,素有“徐州后花园”之称,市区距徐州仅15公里,距宿州却有75千米,因为地理位置较近的原因,就决定了萧县和徐州,在历史上就有了密切往来,因此萧县和徐州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徐州的发展徐能直接辐射到萧县。况且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1955年2月,萧县才由江苏省徐州专区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安徽省内,萧县不属重点发展地区,城市建设很一般,但不能说其很破烂,但将其与江浙同样的县城比较,读者心中都会得出结论,但这几年萧县发展势头较快,但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跟徐州管辖县差距不小。自改开以来,很多萧县人要么跑到江浙沪发展,要么跑到较近的徐州去发展,有的就生长在了徐州,其实已经是徐州人了,除了户口不一样外,眷恋故乡的同时,大都也都爱上了徐州,徐州就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所以,无论在地理上、心理上、文化认同上,包括说话语气上,萧县和徐州都是最近的,萧县人也爱往徐州跑,除了铜山,安徽还没有那个县,能和徐州如此亲近。实际上,自秦汉以来,萧县就一直是徐州在管辖,这是历史的源缘,是无法用行政区域划分而割裂的,萧县人,却很少去宿州,因为距离比较远,距徐州才15公里,除非走亲戚,谁愿意大老远跑去75公里外的宿州呢?宿州和徐州比,那是要差远了,这是客观事实,并没抵毁宿州之意,何况开车去宿州,还要缴纳过路费。
看宿州的地图,萧县与宿州在地缘上完全割裂,这种地理上的割裂,其实就是文化与习俗的割裂,这势必造成宿州发展是以宿州市周边为主,萧县却无人理的尴尬境遇,这也是萧县是贫困县的原因之一吧,60余年前,萧县还是徐州在管辖,现在虽地缘相近,但毕竟还有行政阻隔,要平衡地区经济,就必须审时度势,就萧县区域,由宿州来管,似不太合适,所以网上有国家尽快筹划萧县回归徐州的呼声。
萧县,与徐州唇齿相连,文化互相认同,对徐淮地区发展都有利,行政壁垒是一堵墙,行政区域似乎该调整了,重回当年徐州老八县,符合萧县的历史文化传承、地理区位的便利,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意思的是,曾有萧县网民发起过民意测试,得出的结论是:萧县人首选徐州,其次淮北,无奈宿州。本人在网上搜到一条信息,萧县政府曾经开过一个会,主题是“萧县融入徐州发展工作第一次调度会议”,萧县本属于宿州管辖,但却要融入徐州发展,说明县政府已经看到了问题之所在,故而对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适度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