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苏南,苏中,苏北地域区分。要是从这个概念理解江苏人的特点,就比较好列举,说二句,据有关信息,安徽人现在,在苏州大约150万左右,有几百家的优秀企业和徽商,有几十万人奋斗在各个企业里,为苏州企业增添了更大更多的活力,在此我想说一个安徽,叫洪保华的人,他五十来岁,个子不高,骨瘦如才的人,他的职业就是把A多个小区的拉圾,运往拉圾处理站。
说二句,据有关信息,安徽人现在,在苏州大约150万左右,有几百家的优秀企业和徽商。有几十万人奋斗在各个企业里,为苏州企业增添了更大更多的活力,在此我想说一个安徽,叫洪保华的人,他五十来岁,个子不高,骨瘦如才的人,他的职业就是把A多个小区的拉圾,运往拉圾处理站。他的员工每天四点多起床,到各个站点装拉圾,运拉圾,卸垃圾,他们很是辛苦,很是坚强,
2、有没有人介绍一下江苏镇江?
虽然出生在这个城市,但我一直以为镇江只是个三线小地方,没什么值得宣扬的,默默生活就可以了。后来渐渐长大了,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家祖宅在伯先路,1985年拆迁。马路斜对面,是孙中山先生的房产:“广肇公所”,孙中山先生曾经在这里召集同盟会骨干向镇江籍财阀筹款,用作革命之资。往前走一点,就是鸦片战争结束后,镇江作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建的领事馆旧址,现博物馆,
当初镇江人民反帝运动,还烧过此处。再往前就是“一眼看千年”,西津古渡,目前已经是文化旅游景点了。我家右边,是蒋介石表弟,蒋怀仁先生的房产,老蒋和宋美龄谈恋爱的时候,为了避人耳目,在此下榻,再往右,是伯先公园。是为了纪念同盟会黄花岗起义的副总指挥,镇江大港籍先烈赵声先生,由国民政府出资修建的,往南走50米,是抗战时期韩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从上海迁至此地。
至于什么白蛇传水漫金山,北固山刘备招亲,近代焦山炮台抗击英国舰队,渡江战役中解放军在本地江面打瘫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还有什么民国时期江苏省省会,近代中国第一家邮电局,只有十几个城市才有的法国梧桐树等等等等,作为一个镇江人,可能连我自己都没有感觉到这个小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平凡,她很低调,一切都等你自己去发现,去领悟。
3、最近我们江苏人为什么老叫南京为“徽京”而不是苏京?
主要是南京离安徽近,地理位置3面都被安徽包围了,还有江苏经济发展的很好,导致谁都不服谁,苏州市经济总量更是常年超越省会南京市。一直以来,很多安徽的网民将南京称为“徽京”,借此调侃本省的“霸都”,也有很多江苏的网民称南京为“徽京”,以调侃省会远离江苏中心,影响力更多的都在安徽,与此同时,南京也常常被众多网友抬出来全方位的和合肥进行全方位的对比,非要分出谁高谁低。
南京与合肥,并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因为两个城市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缩小的,明知道两者的差异很大,却总有网民强行对比,原因是很多的。安徽网民拿“徽京”来说事,一方面是对一城独大的发展模式的抱怨,另一方面更是对江苏经济发达且相对均衡发展的一种羡慕,而江苏的网民拿“徽京”说事,也是对南京地理位置远离江苏几何中心,更远离苏北的一种调侃。
安徽与江苏在历史上的确渊源很深,南京也一度是安徽,江苏两省共同的省会,加上当代的江苏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上也并非省会一城做大,所以很多安徽网民戏称南京为安徽的省会,也是有特殊的原因的,明代建国之后,朱元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决定定都应天府(南京),明初也调整了元代的行省边界,安徽和江苏在明代直接隶属京师管辖,称为直隶。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迁都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成为老都城,应天府与顺天府一南一北,南京与北京的说法开始产生,北京周边成了直隶,南京周边则改称南直隶。满清入关之后,废除南京国都的地位,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清代的江南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清代初期,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逢科举考试,江南省上榜人数占了全国的近一步,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