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刘备并没有出兵与关羽相呼应,原因是当时刘备正积极建设夺取下来的根据地,刘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恢复和发展残破不堪的巴蜀。刘备是挖掘了四川的全部力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夺下汉中的,已经精疲力尽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胜,但已经拼尽全力,他的地盘毕竟最小,人口最少,军队也最少。
1、襄樊之战刘备在做什么?
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已取得汉中和上庸,曹操大军退扎长安。关羽出兵后顺利的围困襄阳、樊城,其后更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段时间刘备并没有出兵与关羽相呼应,原因是当时刘备正积极建设夺取下来的根据地,刘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恢复和发展残破不堪的巴蜀。这大概就是刘备不发兵呼应关羽的原因,
2、刘备汉中之战获胜,关羽围攻襄樊,假如孙权不背后捅刀子,刘备会不会入主中原?
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短期内不可能。刘备是挖掘了四川的全部力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夺下汉中的,已经精疲力尽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胜,但已经拼尽全力,他的地盘毕竟最小,人口最少,军队也最少,实际上刘备之所以让关羽进攻襄樊,也有发起第二条战线,牵制曹操的原因。由于物资匮乏,三国时代发动大战的时间间隔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刘备214年就占领四川,但却没有乘胜进攻汉中,就是因为长达一年的吞并刘璋战争,让刘备军损耗很大,必须长期休整,
打仗毕竟不是打游戏,可以连续发动战争。曹操派出的于庞组合本来足够对付关羽,于禁治军严明,庞德骁勇善战,曾经射中关羽额头,差一点就把关羽射死了关羽本来担负的只是牵制任务,而在曹操派出于禁率领的七军后,襄樊曹军已经超过羽军,战事进入相持状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关羽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军了。水淹七军给了关羽暂时的优势,但他无法克服自己在兵力和粮食上的缺陷,不能将优势转化为决定性战果但这个特殊情况就硬是出现了,
219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导致七军三万人全军覆没,连原本襄樊的守军也损失大半,曹仁和吕常只剩下数千人退守城池。但是曹操毕竟国力强的多,在遭受这样惨痛的损失之后,依然迅速组织起数万军队,由徐晃带领来增援襄樊,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徐晃不像于禁那样倒霉,曹操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军队组织起来投入前线。而关羽却已经是强弩之末,
徐晃之所以能击败关羽,为樊城解围,主要就是靠优势兵力,这是曹魏对蜀汉最大的优势——综合国力强首先,他的军队只有三万,不足以在围困襄阳和樊城的同时,还能对付徐晃。所以他只能勉强抽出五千人来迎战(这还是在洪水未退,可以靠水师隔断二城的情况下,要不然兵力会更紧张),因此徐晃依仗优势兵力连连获胜,基本打通了与江北樊城的联系。
而关羽之所以在陆逊假意示好后就把江陵守军抽走,也是因为兵力不足,可以说,即使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也打不下襄樊,更不用说进取中原了。关羽的地盘太小了,只有荆州的不到三分之一,养三四万军队已经吃力,所以也没有多少粮食积蓄其次,长期战事导致后勤紧张,而增加了几万俘虏以后更是成倍增加困难,关羽也做不出项羽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情来,所以关羽才会不顾刘备小舅子的面子,斥责不能足量供应前线的南郡太守糜芳;所以关羽才会抢夺湘关的吴军粮仓,给孙权以口实。
所以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最后也因为粮尽而不得不撤军,而在之后,关羽又不得不花上好几年时间来休养生息,才能积蓄发起下一次大战的储备来。而几年后,四川也休整好了,刘备和关羽会两路进攻,至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曹丕的应对了(曹操已经死了),我个人的看法,曹丕上台后,曹魏早期名将也凋零不少,刘备有可能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占领整个陇右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占领长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魏国的底蕴雄厚得多,而关羽有可能还是没多大进展。
3、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