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发动机,锂电池发动机,氢气发动机。这个加水发动机,在使用成本低于现有发动机或者略高于现有发动机,可能性只有0.01%,现在随着燃油发动机成为众矢之地,各种其他发动机冒出来,有一种可能会让庞青年的水氢发动机商业化,庞青年这个水氢发动机听起来档次还是不够,还不如直接上反物质发动机,这逼格瞬间提升,还很有科幻感。
1、南阳的水氢发动机下线了,宣传中说车辆加水就能跑,这是真的吗?
一个产品出现首先要有理论依据,其次要有技术支持。现在随着燃油发动机成为众矢之地,各种其他发动机冒出来,那么有“李逵”也有“李鬼”先讲一个上世纪80.90年代的故事。一个叫王洪文的人说他发明了水变油的方法,然后在全国推广,在那个国人自信心空前底下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伟人发明。但在一期骗局中有学者就指出水分子只有氢,氧两种原子,而油有碳原子,除非核反应,否则是绝对不可能变成的,
核反应的话,早死了!于是二期骗局改成水中加入催化剂,然后就变成汽油。实际上不过就是一个化学反应变成甲醇而已,由于毒性大,温度高,会烧坏发动机,但还是骗了不少人和企业。据说国家为此损失几十万,(大约相当于今天几个亿)这篇文章稍微看了一下,原理“加水变成氢气”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通过催化剂。首先水分子非常稳定,否则世界上水不会有那么多,
水产生氢气不是不可能,关键是代价太大!需要非常强大的功率。如果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就无法大面积使用,只能在特别需要氢气的相关产业使用,著名的有电解水,水加铝,锂(铝,锂就是催化剂)等方式。第一.那么这款发动机有相关的理论支持吗?(输入功率低于输出功率)很遗憾,至今没有!至少书面的理论没有,有的话估计就是诺贝尔的获得者了。
第二.如果有催化剂!催化剂是什么?有相关的新公式吗?没有!估计还是老一套的催化剂,那么这些催化剂的生产成本有没有直线下降的哪几种?没有。这就意味着,不可能产生大批量可生产的发动机,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是一个笑话。很不好笑的笑话,面前其他汽车发动机有一下几种:天然气发动机,锂电池发动机,氢气发动机。其中天然气发动机最普遍,出租车都在用,
锂电池发动机,目前绿牌车大多都是。氢气发动机,无污染发动机,但灌入的是氢气,产生的废弃物是水,真正要突破,我认为锂电池功率加大2—3倍,可能性是50%的话。石墨烯电池,可能性是40%,石油提炼更高,可能性是30%。而这个加水发动机,在使用成本低于现有发动机或者略高于现有发动机,可能性只有0.01%,我去他个蛋。
2、南阳庞青年搞出了水氢发动机,有人说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案例都是骗子,你怎么看?
给出结论:庞青年是骗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庞青年明知道这种技术可预见的未来投入产出比远大于1,还急于商业化,意欲何为?大家心知肚明吧,任何东西商业化的前提是投入小于产出,否则就老老实实待在实验室磨练吧。现在人造太阳也可以发电,但是为什么没见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原因就一个:投入产出比很大!事实上,水-铝-氢发动机不违法能量守恒定律,
水分子由两个氢和一个氧组成,理论上就可以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再燃烧提供给汽车动力,生成物又是水,这种既环保又廉价的动力怎么其他人没有做?唯独他庞青年会做?在分解水的过程中没有提供能量,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一开始南阳媒体在宣传中说只加水就能跑500公里,轿车甚至可以跑1000公里,用到的只是催化剂,完全把最重要的角色-铝给忽略了,
但是要知道催化剂在宏观上是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它只是加速化学反应。水的分解只加入催化剂,就变成氢气,燃烧提供动力后,又变成水,最后用生成的水开启下一轮循环,这岂不是永动机,就好像给你一个面包你能吃十万年,因为吃进去,拉出来的不是屎,还是面包,再继续吃,再拉再吃依次循环在肚子里,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就变成面包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