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的风俗是很多的,基本上,从过年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软的烙馍,咱们说的稍有不同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上还是相同的,比如过年,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最为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今天就说河南农村关于过年的风俗,我们在讲农村风俗时,不可能一下子全讲完,只能一个一个讲。
1、烙馍怎么做才好吃?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个爱生活爱美食的宝妈!虽然我的故乡主产水稻,但是烙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夏季吃的多一些,薄薄的软软的烙馍卷上各种辣椒菜最好吃,再来一碗绿豆粥,晚饭就是这么解决的,一不小心还撑到了。前几天去外地看父母,妈妈还专门做了烙馍吃,已经好几年没吃过了,咬一口又是童年的味道,烙馍没有味道,不放油不放盐,光用面粉就可以了。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做的太干太硬了,卷菜的时候很容易碎,咬一口还掉渣,这就不好吃了,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软的烙馍。步骤一:把适量的面粉倒入盆中,用四十度左右的温水来和面,水量是面粉的一半,将热水慢慢倒入面粉中,并用筷子不停的搅拌,拌到没有干面粉时下手揉成一个光滑面团。盖上盖子饧面二十分钟,步骤二:把饧好的面团取出来,撒上少许的干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在面团中间掏开,双手不停的转动,扯断后就成了一个长条。
步骤三:将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撒上少许干面粉,把剂子擀成一个很薄很圆的大面皮,直径三十公分左右,厚度和饺子皮差不多,甚至还要薄一些,步骤四:把平底锅或电饼铛预热,放入面皮煎制,面皮中产生小气泡时翻一面,等面皮呈透明色即可。小贴士:烙馍的面粉要求不高,不过追求有嚼劲的口感最好选用高筋面粉,为了烙馍口感更软,放凉后也不会变硬,最好用温水和面,也可以用半烫面的方法来和面,冷水和面,烙馍放凉后会变硬。
2、河南省农村风俗有什么?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河南农村的风俗是很多的,基本上,从过年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所以我们在讲农村风俗时,不可能一下子全讲完,只能一个一个讲,另外,由于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这些风俗其实是有变化的,并不完全一样。从红白喜事到过年过节,这些都会稍有不同,咱们说的稍有不同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上还是相同的,比如过年,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最为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今天就说河南农村关于过年的风俗。
过年时间是很长的,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只有大年三十一天,从年前到年后,都有具体的事项和流程需要办,咱们分开来说,分别说过年前和过年后。黑嫂人在豫北,安阳地区,一、过年前过年的气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因为腊月二十三需要“祭灶”,这边的俗话是“二十三,祭灶官”,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一下灶王爷。这一天会把新“请”来的灶王爷图贴在厨房里,然后晚上要吃芝麻糖,
二十四到二十五,都是赶集买年货的日子。二十六这天开始蒸过年用的东西,比如枣糕用来上供,包子用来吃,豆包、糖包这些,蒸这些东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大多都会分三天蒸完,也就到了二十八了。二十八,贴官马,也就是说,二十八在我们这边就开始贴对联了,这些年稍有变化,都改成二十九了。二十九,破烂走,二十九的时候,一般都是收拾家,把家里收拾干净,不用的东西卖掉,玻璃擦明亮。
年三十儿,包饺子,到了三十儿这天,妇女大多都在家调陷包饺子,男人则会出去聊天玩耍啥的,当然男的也有包饺子的,这个不是绝对的。中午的时候,男人会去地里上坟,顺便把村里“老祖宗”给请回家,供奉在窗台上或者门后,三十儿晚上是需要吃饺子的,饺子七八分熟时要上供和放鞭炮。吃完后,到了晚上九点左右,还需要上一次供,
叫“大供”。就是专门上供,一般都是用方子肉、枣山(枣山是蒸的一种馒头,上面是枣,样子像是一座山)和青菜,一共是三样,因为这是在敬神,神三鬼四,只能用三样,年前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过年和年后了,二、年后到了初一早上四五点钟,村里妇女会早早起床,把饺子下熟后,仍然还是上供和放鞭炮,这个时候是不开门大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