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在演出过程中,一名演员扮作狮头,需要双手托举纸塑狮子头面具,尽管是用纸糊裱而成,但依然是达到30多斤重,再加之狮身皮毛,演出时狮子头演员需负担五、六十斤的重量在身上,狮子后身演员全程都是弓腰演出,双手抓住前面演员的腰中系带,随着狮头演员的动作配合舞动,所以舞狮是个体力活,没有经过训练以及身体不壮实的根本没法演出,就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一场狮舞下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大汗淋漓。
1、舞狮的创始人是谁?怎么流行的?
狮子非中土所有,在古代自然被当做奇珍异兽,从各方面看都具有稀缺性。这种稀缺性给予狮子足够神秘的身份及地位,这一点在古代主要体现在宗教上,以目前舞狮的功能性来看,从创造开始,舞狮便一直与宗教无法切割。以当下常见的“北魏源起”说来看,宗教起源也相当合理,整个北魏时代,佛教艺术从皇室到民间都十分兴盛。青狮在佛教中拥有神圣地位,舞狮发展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2、舞狮中的北狮是怎么制作的?
多谢邀请!民间舞狮的确分南北两派,南派狮子以轻便、灵活为主,舞起来动作幅度大,在多部影视片中皆有展现,例如《黄飞鸿》系列影片中李连杰先生皆有不俗的演绎,这里不加细说。主要来回答楼主感兴趣的“北狮”,我们邳州市已经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邳州舞狮”项目,其中展现的就是典型的北狮代表,从舞蹈中不难看出,“北狮”表演起来主要以四名演员来装扮狮子,另外还需一名引狮演员作各种引狮动作,我们地方一般称为“耍狮人”,两个雄壮的狮子依靠的便是现场的锣鼓以及耍狮人的引领而完成各种动作。
“北狮”制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狮头和狮身,我们邳州当地的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邳州纸塑狮子头”,便是制作舞狮表演时所需的狮子头,为了舞起来轻便耐用,狮子头必须以纸糊塑而成,其步骤分为:制模、裱糊(9到10层)、晾晒、上色、扎制、勒威等,工序很复杂,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若感兴趣,可以亲身到我们艺人家一探究竟,
目前,我市制作狮子头的仅石荣圣(国家级传承人)一家,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制作能够舞狮用的大号(一号),而且派生出二到九号各种规格型号,分别可以用于装饰、摆设等用途,主要因为狮子在民间一直被视为“瑞兽”,家里装饰小型号狮子头还能起到消灾辟邪作用,目前最小的九号作品仅仅有拳头大小,可以作为轿车后视镜悬挂装饰品使用。
狮子身(当地称之为“狮子皮”)原来主要用苘(一种野麻)皮来扎制,扎制的功夫主要体现在当中那道筋上,所有绳结都是源于此处,两边留的长短要一致,狮子皮里面缝制衬里,一则为了整体美观,二来也为演员表演时提供方便,不至于露出演员的身影,原来一般不加颜色,区别雄雌狮子都是在狮子头上来区分,雄狮绿鬃毛,红胡须,黑鼻头,雌狮红棕毛,绿胡须,花鼻头,后来为了美观,分别把两头狮子皮毛染成不同的两种颜色。
在长期的演出中渐渐发现用苘皮扎制的狮子皮容易打结,舞不了几次便结节,严重影响演出效果,还容易脱色,再后来便改用红、绿塑料绳坯来扎制狮子身皮毛,这一改进效果很明显,既轻便而且使用寿命长,所以目前舞狮团队一般都效仿使用。具体在演出过程中,一名演员扮作狮头,需要双手托举纸塑狮子头面具,尽管是用纸糊裱而成,但依然是达到30多斤重,再加之狮身皮毛,演出时狮子头演员需负担五、六十斤的重量在身上,狮子后身演员全程都是弓腰演出,双手抓住前面演员的腰中系带,随着狮头演员的动作配合舞动,所以舞狮是个体力活,没有经过训练以及身体不壮实的根本没法演出,就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一场狮舞下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