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所以说斟鄩是夏朝古都,是因为他们在哪里出土了二里头遗址,并被确认为我们东亚地区最早的青铜器王权国家都邑。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这里笔者为大家做个总结,在洛阳建都的13朝统治时间加起来为1445年,且洛阳建都的十三朝都是被《二十四史》承认的正统王朝。
1、如何看待夏朝古都在洛阳偃师?
意义重大!之前国际上只承认商代以后的历史。这把我华夏文明的确凿历史前推了几百年,正真达到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但也要看到,正真的文明史一定是更长,还需继续追溯发掘。目前四大古国文明中,我们有证实文明史是最短的西方的认为: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
2、在中国的四大古都中,古代的洛阳能排第几?
1、洛阳(1531年)主要建都朝代: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2、西安(1001年)主要建都朝代: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3、北京(919年)主要建都朝代:辽、金、元、明、清4、南京(445年)主要建都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3、古代夏朝的都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据吗?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
经史学家考证,夏朝都城经历过多次地址的变迁,以下列出其都城所在,根据迁移路径,可以一窥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轨迹。1.禹都阳城大禹因治水有功接替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即位后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这里后来发掘出王城岗考古遗址,2.启都阳翟启是大禹之子,即位后以阳翟为都城,并在南面的钧台大会诸侯。
阳翟即今许昌禹州,也有人推测临近禹州的郑州新密新砦考古遗址是夏启之都。3.太康迁斟鄩斟鄩(zhēnxún),是夏朝古都,夏禹始建都于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太康是启之子)。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另一说法即大名鼎鼎的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4.太康流亡地:阳夏太康外出打猎,都城被有穹氏首领后羿所占领,太康逃至阳夏并死在那里,阳夏即今周口太康县。5.仲康小朝廷:斟鄩后羿夺取政权后从鉏(安阳滑县)迁于穷石(焦作孟州),太康之弟仲康在斟鄩建立了一个小政权称夏王,得到部分诸侯和方伯的暗中支持,6.相迁于帝丘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势力有所发展,引起后羿和其属下寒浞的警觉,在后羿武力逼迫下相被迫迁往帝丘,并在那里得到斟鄩氏、斟灌氏部落的支持协助,力量进一步发展。
帝丘在今濮阳市濮阳县五星乡,这里传说是上古颛顼帝所居,后来成为春秋时期卫国的都城,7.少康逃难与复国之路:有仍、有虞、纶、斟鄩后羿被下属寒浞杀害篡权,寒浞派其子浇灭斟鄩氏、斟灌氏,攻打帝丘杀死相。相之妻后缗逃至娘家有仍氏(山东济宁)并在那里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躲避浇的追杀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里任疱正主管膳食供应,并且娶部落首领二女为妻,得封地纶(虞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