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与国子监——国子监夫子庙与国子监一墙之隔,大成殿后面有一条通道。孔庙简介孔庙,又称作文庙,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寺庙建筑,遍布中国各地,夫子庙毗邻国子监,西有国子监,采用“左庙学,右庙学”的古代制度,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机构史2004年开馆,夫子庙和国子监长期“蜗居”的第一批图片和第一批博客陆续搬出。
去帝都,逛地坛公园,自然要去附近的景点,感受皇家建筑的风格和历史魅力,夫子庙国子监博物馆是必不可少的行程。从地坛公园步行约700米,即可到达雍和宫。整条雍和宫街都是皇家遗迹和胡同。因为早年参观过故宫和颐和园,所以对皇宫没那么感兴趣。更何况现在的永和宫是一座欣欣向荣的佛寺。25元的门票虽然不贵,但我不想烧香拜佛,只是看了门前的介绍就走了。
从雍和宫出来,过马路,沿着国子监街走大约300-400米,就到了夫子庙。夫子庙毗邻国子监,西有国子监,采用“左庙学,右庙学”的古代制度。抬头看了看以前老师前面的孔庙,看到参观时间还剩两个小时,就买了票去参观。门票30元,夫子庙和国子监合二为一。从夫子庙原主人处进入景区后,参观完夫子庙可以直接参观国子监。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符合古代“左庙右学”的制度,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
清代扩张。坐北朝南,进院三次。中路中轴线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乔乔教泽玻璃牌坊、碧雍、义伦堂、敬一亭。翰林院最重要的建筑碧雍,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是皇帝讲学的地方。重檐黄色琉璃瓦是一个四角镀金屋顶的方形亭子。它长五英尺,宽六英尺,四周只有可打开的隔板,周围有一个阳台。它建在圆形水池中央,四面石桥,岸边汉白玉栏杆,雕刻精美。
3、国子监是谁?国子监不是“谁”而是“哪里”。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法令的最高官职。国子监的教学科目有:礼仪、音乐、法律、射箭、武术、书法、数学等等。当时谋求事业发展的士人,最大的荣耀就是在国子监、科举毕业时被提名进士金榜,刻在孔庙里,从而荣耀祖先,在家乡刻下牌坊;也可以在朝鲜当官。当时国子监不仅有中国学生,还有外国学生。
4、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机构历史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馆2004年,夫子庙和国子监里的第一张图和第一个博客陆续搬出。200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拨款2000万元对国子监孔庙进行百年修缮。割裂已久的“左庙右派”终于合二为一。国子监、夫子庙、国子监博物馆是元明清时期中国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而夫子庙则是供奉孔子的皇家场所,两者相伴,形成“左庙右校”。
随着首都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提高,需要硬件设施良好的现代化场馆来满足服务功能。北京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这两座图书馆陆续迁出,于是国子监和夫子庙被“腾空”。孔庙和国子监被修复,合并成一个博物馆,并重新开放。2008年6月14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国子监古街以“老面孔”的身份重现。经过修缮,夫子庙和国子监的历史格局和章程得以恢复,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开馆。
5、身边历史-05|万世孔庙国子监“哦,这是国子监。我好像听说过。这很有名……”9月15日下午5点,在参观完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后,川叶君听到一位穿着裙子的年轻美女和她的弟弟骑着自行车。按照计划,川叶君于9月15日参观了夫子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按照计划,川野君应该在当天完成这篇深度游记。然而,川野君先生那天也很懒。川野君先生疲惫而茫然。
6、孔庙和国子监——之国子监孔庙与国子监一墙之隔,大成殿后西侧有一条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你可以到达国子监的院子。这条通道也是展室,门口是莫言题写的《乾隆石经》。这扇门很普通,但是走进去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惊呼,因为太震撼了!在一个宽约十米、长六七十米、两层楼高的宽阔展厅里,摆放着四排高大的石碑,这就是十三经的石碑。十三经是指晚清书法家江衡历时十二年所写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著作。
此十三经石刻为乾隆年间所作,故又称“乾隆石经”。190席,63万字。这时仔细看石碑上刻的经书,都是楷书。我无法想象工匠们是如何把字一个个刻出来的。每一笔都很清晰。不仅如此,字连起来,笔画生动,仿佛是自己写的。我不知道这190块63万字的石碑,需要多少能工巧匠,用了多长时间才刻完。
7、孔庙简介孔庙又称作文庙,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寺庙建筑,遍布中国各地。历代又称为文庙、夫子庙、太上殿、石现庙、先圣庙、文轩王庙,尤以文庙为名,其中,南京孔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吉林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孔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孔庙有2000多座,中国有1600多座,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孔庙只有300多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