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和“子夜”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日出”和“月亮”是两个不同的自然现象,放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自飞亭子夜起,不见西岳,如果不是午夜,连太阳和月亮都会看到不见运用互文修辞,形象地表达三峡的高度,1,翻译:如果不是在午夜,连太阳和月亮都会看到不见,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看不见孙除非中午;除非半夜,看不见月。
1,翻译:如果不是在午夜,连太阳和月亮都会看到不见。2.原文节选:从700里三峡出发,两边都是山,什么都不缺。岩石堆积如山,遮住了阳光,遮住了天空。自飞亭子夜起,不见西岳。3.解读:三峡700里之间,两边都是连绵的山脉,丝毫没有中断;重叠的悬崖挡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午夜,连太阳和月亮都会看到不见
2、“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运用互文修辞,形象地表达三峡的高度。“亭午”和“子夜”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日出”和“月亮”是两个不同的自然现象,放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看不见孙除非中午;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李道元写的一篇散文,它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阔与严谨,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独特风光,展现了一幅挺拔的长江万里水墨画。作者简介:李道元(472-527)樊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范丽之子,南北朝时北魏官员、地理学家。历任御史副将、北中郎将等职,还担任过冀州长史、庐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厉,被北魏朝廷任命为关羽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郭子恢在银盘驿被鲍晓部所杀,写40卷水经笔记。他的文笔隽永生动,既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地理作品,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此外,他还写了十三篇方志和七篇任命书,但都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