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发展一直很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后,合肥是第三个被确认为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依托于中科大,中科院等一大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肥在科技领域一直走在前沿行列;合肥高铁南站,市内地铁建设,空港的建设,合肥的交通变得更加四通八达,也更加的便捷;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合肥变得更加的开放,缩短了从合肥到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国家级滨湖新区的建设,虽然还在审批之中,但是合肥已经拿出来最大的决心把滨湖新区打造为国家级新区,未来的滨湖科技中心;没有在合肥待过或许不知道合肥的发展速度,但是最近在合肥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和国际徽商大会,都无疑把合肥聚焦在世界的目光下;合肥变得更加的包容,更加开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合肥,还需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的更好。
1、德国大众投资合肥,对合肥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德国大众投资合肥,对合肥肯定有正面影响,对国产车压力更大,德日两国汽车,质量较高,韓国车无优势,群众认可度低,和国内同一水平,。合肥优势,我都说了,人工,能源,地价,交通,,比上海,广州都有优势,内銷优势更大。合肥应争夺雄安项目,雄安除供应北京必需品外,其他无优势,保兰天,保环境,水,电,材料均外省供应,气侯,地价,均无优势,
2、未来十年,合肥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能排多少名?
谢谢邀请。2008年前50的城市中省会城市GDP共有16个进入,排位是广州(3)、杭州(8)、武汉(13)、成都(14)、沈阳(16)、南京(17)、济南(21)、郑州(22)、长沙(23)、哈尔滨(24)、石家庄(25)、长春(27)、福州(32)、西安(36)、合肥(49)、南昌(50),2018年前50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18个,排名是广州(4)、成都(8)、武汉(9)、杭州(10)、南京(11)、长沙(13)、郑州(17)、济南(18)、西安(21)、福州(24)、合肥(26)、长春(28)、哈尔滨(30)、石家庄(31)、沈阳(34)、昆明(39)、南昌(41)、南宁(50)。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1、10年中原前50的省会城市均守住了TOP50,昆明和南宁挤进前50,总体来说过去的十年各省会城市得益于政策扶持,比起一般地级市经济发展更有动力,2、十年里有6个省会城市GDP排名下滑,分别是广州、杭州、沈阳、石家庄、哈尔滨、长春,其余8个城市都在排位上上升。广州被深圳替代,杭州则是被武汉、成都超越,东三省整体下滑是大势所趋,石家庄也受累于河北发展的速度和自身原因在省会城市排名中下降了,
3、前十的城市竞争激烈,但省会城市优势明显,进入前十的省会从08年两个增加到18年4个。11-20位城市数量不变,21-30位数量减少1个,31-40位增加1个,41-50位数量不变,如果再详细分析,则会发现过去十年南方城市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北方,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4、16城中进步位数最大的当属合肥,向前大踏步23位,西安15位,长沙10位,南昌9位,福州8位,南京和成都6位,
排名越靠前的上位的难度越大,这个从广州、杭州退后也可以看出排名越靠前竞争越发激烈,毕竟大家都有各自的政策,特别是省会城市竞争基本都是集中全省资源,而首位度最低的南京和济南的进步尤其难能可贵。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明从大趋势来看省会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单核心的省会城市在过去十年进步都非常大,合肥的发展确实令人称道,因为省会合肥可以三分巢湖,因为地理位置,合肥可以享受中部崛起和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政策红利,因为安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
但,我想说几句实话给那些整天瞎吹的人听,首先,合肥的进步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发展并无本质区别,单纯从排名上合肥的确很了不起,可看总量看质量,合肥都算不上第一(具体数据网上随意查)。第二,合肥的潜力很大挑战更大,合肥处于长三角经济区边上,人口大省省会,过去由于底子薄,土地价格低,快速吸引力不少产业转移和人才回流,
可16年之后暴涨的房价与收入涨幅并不成正比。这就是未富先老的表现,当合肥的这块后发优势不再的时候,拿什么去吸引产业和人才?即便是科技发达,留不住人和科技同样不落后的武汉、西安、长沙又有啥区别?不要总拿中国科大和中科院说事,深圳苏州啥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都没有,但并不影响人才的涌入,第三,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