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若没有从襄阳析出,经济肯定会不如现在或许还更糟,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市容市貌,都只会在县级的框架里打转。83年随州市随县合并本是随州的一个大机遇,那年,随州本可与鄂州、荆门一同升地,就是因为襄樊要申请较大市级别,拉随州壮大经济规模不放手,才一直拖到2000年才升为随州地级市。
1、随州若没有从襄樊市析出经济会怎么样?
随州如没有从襄樊市析出经济只会比现在怎样?——这完全就是个伪命题!现实中就没有假若。随州从西魏开始一直是州郡所在地,直到民国才改州为县,即使民国时期随州也是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行署所在地,只是解放后1954至1994这四十年间属襄樊管辖,历史上随州与襄樊一直都是平级关系,包括襄阳为路道首府(相当于省会)驻地时,也是两地同为府州,
1983年随州市随县合并本是随州的一个大机遇,那年,随州本可与鄂州、荆门一同升地,就是因为襄樊要申请较大市级别,拉随州壮大经济规模不放手,才一直拖到2000年才升为随州地级市。为此随州失去地级市发展的黄金十年!襄樊市现在叫襄阳市,虽然被湖北省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水果湖政策重点支持地区,但襄阳市自身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辐射周边县市的地步,武汉都还在自我发展对周边辐射甚少,何况襄樊?随州若没有从襄阳析出,经济肯定会不如现在或许还更糟,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市容市貌,都只会在县级的框架里打转,
毕竟县级市的话语权在地级市,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县级市削尖脑袋望地级市奔!唯一的好处或许就是省政府给予襄阳招商引资的一些政策优惠支持,是湖北除一主两副外所不及的。自随州升地以来,打出“神韵随州,圣地车都”的口号,致力于打造中国专汽之都,专汽产业也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与襄阳汽车产业形成错位发展;随州的神农故里更是得到湖北省的重视,每年举办的炎帝故里寻根节也成为湖北省第一节庆品牌,
带动随州旅游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湖北旅游新秀城市,大洪山、桐柏山、银杏谷、封江口、抱朴谷一个个景区竞相建成开放,这是县级随州做不到的;城市建设更是一年一个样,城东新区产业密布跨漂水联动淅河、城南新区初具规模高铁小镇呼之欲出、城北新区专汽走廊绵延随县、随州随县迎来县市同城发展,这是县级随州所不敢想的!。
2、作为湖北最年轻的地级市,随州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随州作为地级市,人口基数小。地域面积小,重点企业少。基本上没有什么国企,大企业,随州全靠目前的几个企业,而且都是私企为主。所以不要埋怨自己,也不要跟其他的兄弟城市相比。埋头苦干,自强自立。搞好城市建设,搞好招商引资。解决老城区的脏乱差问题,老城区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只有整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改变随州的面貌。
3、未来十年内,随州的发展潜力如何?
2019年随州市被国家列入两百多个“收缩型”城市之一,很多人开始唱衰随州,其实仔细分析后发现随州还是有自己不“收缩”的底气的,1.随州市属于“收缩”区但随州城区不属“收缩”区而是属于扩张区。2010至2019年随州常住人口从221万减少到216万城区人口却从33万增至45万,城区在扩张,2.随州农村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一样在萎缩但第二、三产业却在扩张。
改装车、香菇加工、石材开采及加工是其内生力,旅游服务业方兴未艾(西游记漂流、桃花节、炎帝神农故里)仅仅汽车一项每年产值就达386亿,3.随州房价与周边地级市相比是价格洼地(尽管随州本地人觉得已经够高了)。全国前几大房地产商悉数来随布局(碧桂园、恒大、万达、绿地、新城、中良等)表明随州市区人口在聚集产业在发展,
4.随州的交通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随州东西向有福银高速、麻竹高速、汉丹铁路、汉十高铁连接武汉襄阳,除汉丹线运力饱和外其他线路都有充裕运能可以利用,(南北几百公里属农业区发展空间不大,一条随岳高速运能闲置严重)5.与大武汉和长江经济带的融合大有文章可做,武汉方圆四百公里无大型城市因而被国家定型为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其未来发展是依托众多高校为周边提供脑力设计、研发、金融和物流中心服务,城市圈卫星城市承接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