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愈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沐英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洪学智(上将),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人,曾任中国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1、中国有多少人姓李?
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姓氏民族。在旧《百家姓》中是按权力排列姓氏的,如赵钱孙李这四姓的头姓赵就是当年的皇帝;第二位钱姓帝王的姓氏,第三位是五代十国中吳越国室孙太真孙氏,“当时,异姓请侯王之妻没有封妃的先例”试图阻拦,但赵匡胤很洒脱地表示:“行自我朝,表异恩也”,所以这位吴越百家姓作者将其在第三位,第四位是南唐朝姓李。
所以百家姓赵钱孙李等没有按人口多少排列,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姓氏非常多,按照人口的数量来排的话,2O19年最新百家姓排列中,王姓排位第一,在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根据数据显示,王姓之人已经达到了1、015亿人,在所有姓氏中排列第一,李氏之姓人口达到9276万,占全国人口7%,居第二位,排在百家姓氏第二,前20位姓氏排列如下: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吳周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前2O位)。
2、朱元璋有多少将领?
朱元璋手下十大悍将,谁最终得到了善终朱元璋能够夺得天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麾下能打的名将太多,正是因为这些名将的存在,才使得朱元璋能够在明末的诸多起义军当中,一枝独秀,继而短短十几年当中统一全国。那么,如果将朱元璋麾下的将领全都算上,单以军功计算,都有谁能进入前十呢?谁又能名列榜首呢?1.徐达如果要把朱元璋麾下的名将做一个排序的话,其他人的位置或许有争议,但是徐达这个第一名的位置,却应该是极少有争议的,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据史书记载,徐达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和朱元璋认识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应该算是发小。所以,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也是第一批加入朱元璋麾下的人,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一直是最得力的名将,也是朱元璋麾下地位最高的将领。而其最辉煌的战绩,当属后期率军北伐,打下元大都的一战了,
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封中山王。陪祭太庙,被奉为明朝开国武将之首,2.常遇春开国六公爵当中,只有韩国公李善长是文官,其实五人,都是武将。这五人当中,徐达排名第一无可争议,紧随其后的,是郑国公常茂。不过,常茂本人并不是特别厉害的名将,他之所以能够紧随徐达之后,是因为他老爹是常遇春。常遇春,应该算是朱元璋麾下,唯一有资格和徐达并列的武将了,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如果说,徐达是一位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应该就是最强的猛将了,常遇春以个人勇武闻名,早年曾是山贼,但后来投靠到朱元璋麾下。每战必身先士卒,在朱元璋麾下,一直倒是以徐达为正牌将军,而常遇春为副将。后来北伐期间,常遇春也是和徐达并肩作战,一起打下的元大都,
不过,很可惜的是,常遇春是典型的英年早逝。洪武二年,年仅四十岁的常遇春,忽然病逝于南归途中,死后,封开平王。陪祭太庙,谥号忠武,3.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李文忠也是最早追随朱元璋的人,比常遇春更早,不过,他能很早追随朱元璋,纯粹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
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最擅长的,是骑兵。众所周知,北元朝廷最强大的,其实正是骑兵军队,老朱能够顺利北伐,将北元朝廷赶回大漠,这个外甥率领的骑兵军队,绝对功不可没,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在明代功臣庙当中,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两人,位列第三,4.冯胜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安徽定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