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滨海新区 > 天津市西医学中医班,天津报考中医针灸理疗师有什么要求

天津市西医学中医班,天津报考中医针灸理疗师有什么要求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07:19:58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天津报考中医针灸理疗师有什么要求

天津报考中医针灸理疗师有以下几个要求:(1)具有中医学大学以上学历的,在临床从事针灸实践工作满一年者,可以报考;(2)具有西医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满一年者便可以报考;(3)在学术团体又或者是个人开办的中医药院校学习满三年以上的,参加了临床工作满一年,可以报考;(4)随师学习针灸满三年,并且从事临床工作满两年者,交验导师执业复印件者,可以报考;(5)有6年以上针灸临床经验,并且医术确有专长的,也可以报考;(6)在各种形式在针灸专业培训班进行学习的,临床工作满两年后可报考。

天津报考中医针灸理疗师有什么要求

2,推荐一下天津比较好的中医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亲,您好,经查询,天津最大最好的中医院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中医一附属。地址:南开区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还有一个南院:地址:西青区李七庄街昌凌路88号 提问 天津渤海医院怎样 求解答 回答 天津渤海中医医院不如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但是也还可以的 天津渤海医院是由北京、天津三甲医院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各大院校博导、教授等近百名专家组成的以发展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名医诊疗平台。医院坚持以“患者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三满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技术、品牌、管理等优势,倾力打造“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三级标准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位于天津市马场道 201 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坚持“传承创新、中西并重”的发展理念,重点建设中医名医堂、中医肿瘤科、中医疑难综合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科、眼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名医诊疗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医疗卫生改革,认真贯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始终为人民健康生活而不懈奋斗。 更多3条 

推荐一下天津比较好的中医

3,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好的神经内科大夫是周日有这科就诊么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好的神经内科大夫向您推荐赵建国院长!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二下午,(限号30人,需提前一周预约);周二晚诊(限号20人)。 门诊地点:国医堂赵建国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1952年生于天津市,先后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和天津市第八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名。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科疾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内科疑难杂症等。自1987年至今先后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南斯拉夫、日本、蒙古等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研修、医疗、讲学、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为祖国医学在海外的传播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引进如卒中单元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编出版著作有《脑梗死》(人卫出版社)、《中风病大讲堂》、《中风病防治指南》、《汉英.英汉常见医学病名词汇》、《汉英医学病名词汇》、《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等12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31篇。曾多次在国内外担任英语、法语翻译,1991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针灸大会上是唯一用英法二种语言主持大会的中国代表。1993年在西班牙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急救医学会议上,首次将祖国医学打入始终由西医垄断的世界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中,并载入大会论文汇编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常务会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题审题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执行编委《中医药学刊》特约撰稿人《疑难病杂志》审稿专家《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综合临床》审稿专家、编委《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抗衰老》杂志编委,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药品审评专家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天津市劳动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专家组成员等。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好的神经内科大夫是周日有这科就诊么

4,祝谌予的生平

祝谌予,北京市人,生于1914年,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其夫人施越华女士为施今墨先生的长女。1939年9月至1943年12月,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医学专门部系统学习西医学4年,获学士学位。1943年底回国,在北京开办联合诊所,后去天津开业行医。1947年8月至1949年8月担任云南昆明第八区公路局医务室主任。1949年8月至1956年9月任云南昆明公路总局第三施工局公路工程段医务室主任、工地医院院长。 1956年国务院决定筹建北京中医学院。经施今墨先生推荐,周恩来总理审批,调任北京中医研究院,担任全国离职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1957年9月至1975年9月,任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教务长、金匮教研室主任,为促进我国高等中医教学的建设发展和培养国家高级中医学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常见疾病特点,以古为今用的原则讲授中医经典,开拓古方今用的领域,使教学生动并收有实效。1962年在施今墨先生指导下,祝谌予会同翟济生、施如瑜等先生,开始整理施今墨临床经验。从施今墨临床诊治3万多例医案中,精选诊治思路独特、疗效卓著的病案300余例,1966年完成初稿,该文稿于文革期间遗失。改革开放后几经周折,五易其稿,完成《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书稿,于1982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1988年11月第1版第3次印刷。1971年至1975年借调中国医学科学院,主持医学科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连续主办西医学习中医班10期,培养学员500余名。有不少高级西医学专家,如黄家驷、谢少文、曾宪九、陈敏章等,先后参加过西学中班的学习,许多学员以后成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骨干力量。1975年9月至1988年1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创建协和医院中医病房及中医实验室,使中医科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中等规模的临床科室,在以西医为主的协和医院内具有一定位置和影响,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成绩,古稀之年以后培养研究生,为协和医院中医科的建设发展和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展做出重要贡献。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发起并支持其弟子薛钜夫创建了顺义国医院(现名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 1988年1月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主持北京市政协工作和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国家经济建设的进程和推动社会民主进步的发展。1992年国家首批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至1995年1月带教学生3人并指导学术经验的继承整理工作。他说“我越是年龄老了,就越应分秒必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仅要做好医疗工作,而且要把多年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造福人民。”1999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5,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码是多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0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天津中医药大学(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简称“天中”,位于天津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三方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校历史天津中医学院1958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中医学院。原天津市中医学校并入,在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建立新校舍(原址改为中医研究班)。10月11日,天津中医学院正式建立,校址在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学院是由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进修班、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校合并建立的。1962年,学院迁入河北区王串场真理道。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改为隶属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领导,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8月,全校(含附院)有在编教职工3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3个。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5个学院(部)、7所附属医院,设有覆盖6个学科门类的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4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医神志病学、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肾病学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天津市卫生局重点研究室8个,直属研究院所2个。2004-2008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4项。主持各级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1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在研项目54项,结题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4项;面上项目45项;青年基金11项;国际合作会议基金1项;科学部主任专项基金1项。 合作交流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为6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学历生近5300名,特色短期研修培训项目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中医药人才近7000人。2015年,学校来华留学生总数2496名,来自68个国家,其中本科生644名,硕士112名,博士46名,进修生1344名(含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生)。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院牌,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院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
文章TAG:天津市西医学中医班天津天津市西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