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边水稻生产需要重视钾肥三、水稻施肥水稻施肥分为。我国水稻经历了矮秆育种、第一代杂交水稻、第二代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到现在的500多公斤,这其中育种是起到的作用得到了公认,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1、水稻施复合肥,不施其它肥料可以吗?
复合肥是氮磷钾和其它元素的混合肥料,营养元素齐全。水稻是水生植物,水稻的一生从栽种到收获要经历一百八十多天的生长过程,而且不同的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特别是对氮素肥料需求量少,但到了生长旺季的封行期和灌浆期,需氮素肥料就多,因此,如果我们只单一施用复合肥,而减少了氮肥的施用,势必造成水稻生长营养不良而减产。
2、水稻一般施几次肥?
题主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等情况,也许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四川的流转承包种植户来说,是一个正在思考,并需要进行改变,在不增加更多的劳动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产量和更多的回报。要知道水稻需要施用几次肥料,就需要知道主要肥料的作用及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肥规律,肥料的使用是和水稻的生长发育的规律相匹配的,当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肥料的时候,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到,就能够及时促进水稻的生长,吸收不到就生长受限;同样,当土壤中肥料过量,尤其是氮肥过量的时候,水稻生长过旺,生育期延迟。
图例: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一、肥料的作用及来源老祖宗就说过“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不管是有机肥,还是现在主流的化学肥料,都是提供水稻生长的营养元素,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元素非常多,主要的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
它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我国水稻经历了矮秆育种、第一代杂交水稻、第二代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到现在的500多公斤,这其中育种是起到的作用得到了公认。
其实,在这个阶段,肥料的作用是同样重要,二、水稻生长发育与需肥规律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图例:成都这边水稻生产需要重视钾肥三、水稻施肥水稻施肥分为:底肥 追肥,追肥又分为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我们习惯把这种分阶段施肥叫做“精细化管理的施肥”,
底肥:现阶段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磷肥在这个阶段一次性使用,复合肥最好具备一定的环控释放的效果。在耕田的过程施用,有时候也叫“水稻全层施肥技术”,肥料随着耕田、耙田的过程,与土壤充分混合,分布于耕作层,随着水稻根系生长下扎,不同阶段都能吸收到营养元素,提供水稻生长所需要,返青肥:在水稻移栽后5-7天施用,主要以氮元素为主,成都这边目前使用尿素,碳铵类的肥料基本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