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北辰区 > 天津市2019风貌建筑规划,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天津市2019风貌建筑规划,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9 03:43:47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1、天塔位于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津淄公路汇合处,水上公园对面。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为亚洲第四、中国第三高塔,高于北京的中央电视塔。天塔于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2、南开大学主楼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主楼1963年建成,2003年又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装修和翻新。主楼的设计沿中轴对称,气势雄伟,线条明快。楼前广场开阔、大气,绿草茵茵,广场中间巍然挺立的周恩来总理雕像高大而伟岸。3、天津奥林匹克中心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位于市区西南部,东临卫津南路,西临水上西路,南临凌水道,北临宾水西道。总面积约15.58万,是2008年奥运会的分赛场之一。天津奥体中心体育场2003年8月动工,2007年8月19日正式启用。4、望海楼教堂该教堂是1869年6月法国天主教徒在租界外三岔口处修建的,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建筑物,也叫天主教大会堂或胜利圣母堂,教堂具有哥特风格。望海楼教堂几乎成为天津近代史的标志性建筑,1870年,它首次被烧毁,民间称之为“火烧望海楼”,史称“天津教案”。5、天津站于1987年4月15日开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站名——天津站,自此,天津东站更名为天津站。天津站2007年开始再度进行改扩建,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天津标志性建筑物有哪些

2,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情况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600年的城市是年轻的。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没有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的显赫地位,也没有扬州、苏州、开封等古城的辉煌文化,天津的价值在于近代百年与西方文明的对接,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部分能在天津找到痕迹,因此在中国史学界,素有“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近代中国看天津”的说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天津市开始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9月1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经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审查,天津市政府于2005-2009年分5批确认了历史风貌建筑746幢、114万平方米。其中特殊保护级别60幢,重点保护级别204幢,一般保护级别482幢,分布在全市15个区县。在746幢历史风貌建筑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81处,区县文物保护单位79处。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确定了14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见图2),其中有6片被确认为历史风貌建筑区。天津市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进入到了制度化、法制化阶段。同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成立,构建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管理体系。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情况

3,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修正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市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各类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市全部行政区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纳入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第三条 本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城乡规划是进行规划管理和各类建设的依据。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区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本市城市总体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本区总体规划,负责乡、镇行政区域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第五条 市规划委员会依据其职能对重要的规划事项进行审议,为市人民政府提供规划决策依据。第六条 本市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的规划管理工作。  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承办指定区域的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规划管理权限的具体划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第七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科学预测城乡发展未来,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符合国家和本市实际情况,统筹协调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三)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城市消防、抗震、防洪、防灾减灾、人民防空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医疗卫生,改善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四)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坚持科学、适用和经济的原则,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引导工业、人口和土地利用适当集中。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自然景观,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群、建筑物和古树名木。  (七)遵循公开、民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建设单位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除外。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对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给予财政支持。第九条 规划管理应当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电子网络系统,实现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本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审批应当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或者废止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乡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十一条 本市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编制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当编制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在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以上一级城乡规划为依据,其内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定,体现城市设计的要求。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具备勘察、测绘、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编制城乡规划前,对规划用地布局、建设项目可能造成影响的工程地质条件等情况,应当进行勘察。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使用统一的坐标系、高程系和现势地形图。

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修正

4,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规范历史风貌建筑管理,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确定、保护、利用和管理。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历史风貌建筑是指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 本条例所称历史风貌建筑区是指历史风貌建筑集中成片,街区景观较为完整、协调的区域。第四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房地产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规划。第七条 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工作。 区、县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市容环境卫生、工商、公安、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第八条 本市设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有关评审工作。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文物、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法律和房地产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第九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腾迁、整理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机构组织实施。第十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对历史风貌建筑承担保护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对危害历史风貌建筑的行为向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第十一条 对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确定第十二条 建成五十年以上的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定为历史风貌建筑: (一)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 (二)反映本市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三)具有异国建筑风格特点; (四)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五)在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 (六)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七)名人故居; (八)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 符合前款规定但已经灭失的建筑,按原貌恢复重建的,也可以确定为历史风貌建筑。第十三条 历史风貌建筑划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保护等级。第十四条 建筑的所有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历史风貌建筑。 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单位、个人的推荐和历史资料,提出历史风貌建筑的建议名单和保护等级,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第十五条 历史风貌建筑区的建议名单,由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第十六条 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设立保护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涂抹、改动、损毁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标志。第十七条 城市建设中发现有保护价值建筑尚未确定为历史风貌建筑的,在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确定为历史风貌建筑前,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采取保护措施。第三章 保护和利用第十八条 历史风貌建筑的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应当保证历史风貌建筑的结构安全,合理使用,保持整洁美观和原有风貌。第十九条 特殊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重要装饰。 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 一般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

5,天津五大道有那些很有异国特色的建筑啊 都在哪里哦

天津的异国建筑分成了几块,这也和当时租借地的情况来划分的。 天津:留住历史风貌 法国梧桐、洋楼、雪弗莱、霓虹灯、佳人……很多人错觉,这样的场景只属于“上海旧梦”,实则不然--它也是当年天津的景观。 中国近代史上,1404年开始城市建设的天津始终扮演着一个现代化领跑者的角色。借助作为京城门户及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区位优势,它迅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摇篮、北方经济中心和万商云集的繁华都市,后又步入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之列,仅次于上海。 曾有学者统计,天津一共创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100多项第一,如第一辆汽车、第一条铁路、第一家大商场、第一所大学都诞生在天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新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也问世于此。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电视机也产自天津。 近代至少有200余位中外名人政要曾住过天津。而这里的历史风貌建筑林林总总,跨越了1000多年,涵盖多个领域。其最早遗存是先于天津“城”的独乐寺(984年)。不过,60%多的历史风貌建筑是1900年至1937年建成的,如今也都年过七旬。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不少市区逐步变成外国租界,却得以耸立一大批异国文化特色、形式多样的的风貌建筑。 这些“小洋楼”渐渐构成了近代天津城市肌理与中西融合风格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这座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中国名城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国际知名导演李安感叹,他拍后来获威尼斯“金狮”大奖的《色,戒》时,“错过”了天津。其实李安很想到天津取景,因为“其老建筑很现成,保存得很完整”,只是后来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而未能成行,却一直觉得错过了“真地可惜”。 天津人自然不愿错过自己的宝物,而想永久留住历史风貌的念头早已变成了行动。 专门立法 建于1921年的“静园”,位于天津和平区鞍山道70号。1927年,被赶出皇宫近3年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迁居此处,过了4年“静观外变”的生活。 静园为三道院落(前、后庭院和西庭院),主要建筑为前后两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小楼,以及书房、库房等,装饰讲究,园内长廊庭院曲径蜿蜒通幽,怪石清泉点缀其间,楼东还修有一个网球场。 溥仪搬出后的近80年间,静园几番易主,还曾被用作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1976年7月发生大地震,园内又布满了“地震棚”……到本世纪初,静园成了年久失修、住有45户居民、搭建违章建筑500余平方米的大杂院。 2005年10月,静园居民和单位开始腾迁。此前的9月1日,天津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颁布了《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部针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专门立法,其中对于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腾迁保护”等条款属国内首创。 此后,相继成立了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保护管理工作的完整体系。整理部门与天津、意大利等国内外众多专业机构以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组成课题小组,集中研究解决整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第二年8月,依据“修旧如故,安全适用”原则的浩大修复工程开工。这一全国首个依照地方立法对历史风貌建筑实施腾迁的项目,于2007年7月20日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整体修复后的静园,维持了其旧时的风貌特征。同时,还在功能上有所增加。一方面,整修部门把先进的现代技术和材料应用到老建筑中,对危旧墙体、构件进行了加固、修缮,例如,静园主楼损坏严重,导致整体屋架受力体系变化,整理时主要采取碳纤维加固和剪刀撑的方式,并用相同材料填充缺损部位,使其荷载能力达到安全适用程度;另一方面,对建筑原有的门窗、玻璃、小配件及地砖等原状构件进行妥善的保护与复原,主楼原议事厅内的壁炉、壁灯都被精心保留下来,顶棚也被完全恢复成原有的式样,具有静园特色的几个拱券(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都完全采用旧料加工修复,原来的比利时进口玻璃同样是精心清洗而保留原样。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保护、利用静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整理部门还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对历史图片和史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完成了“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展览资料的编撰工作。同时,在主楼一楼重设了原有的配膳房和酒吧间,并恢复了大餐厅、会议室、会客室;也恢复了二楼溥仪等人的起居室、书房。室内还依据当初的摆设,以仿造的室内家具、饰品为主复原陈列了部分展品,并辅助陈列了与溥仪有关的器物、生活用品、相关文字、照片资料等,基本展示了溥仪当时在天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情况。 工作人员还根据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和专家考证以及对现场的深入挖掘,形成了对静园庭院的修复方案。园内恢复了游廊、中心地带的水池喷泉和西侧平房图书馆及其旁边的湖山叠石、竹林景观,庭院主体采用石钉铺地,周围种满花、木,以保留原有植物为主,移植了10多种观赏类的乔木、灌木和花卉。 静园是“特殊保护”级别。除此之外,历史风貌建筑还分为“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的等级。依据《保护条例》,天津目前已确认了746幢(133多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此外还有6个历史风貌建筑区。 “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保护历史建筑的法定名词。按照《保护条例》明确的确认条件,它们是指:建成50年以上,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反映天津市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具有异国建筑风格特点;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名人故居及其它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等。 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规划,提出要建立相应的保护体系,强调“从根本上保护好”;在保护区范围内,历史建筑不得拆除,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要进行改造,严重影响风貌的现代建筑被勒令限期拆除,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环境要素必须进行整修、改造,市政设施的安排也遵照考虑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应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与《保护条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健全了保护的法规政策体系。”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延龙介绍说,还成立了专门队伍,并建立执法档案,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拍摄了各角度照片。“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市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每月1次、重点地区和建筑每月2-3次的例行巡查。” 地理信息系统先也建立起来。它将天津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产权情况、房屋完损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资料输入数据库。同时还编制了《保护图则》,为每一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了保护整修、使用的技术指南,这被专家认为是“全国首创”。与之相应的《保护修缮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技术标准,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提供了技术依据,填补了技术领域的空白。 “开发”保护 如果有人问中国哪座城市的一条街上,有比巴特农神庙还多的柱子?这条街就是是解放北路,属赫赫有名的老天津 “五大道”地界。 所谓“五大道”是指天津中心市区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道、重庆道等命名的5条街道。 “徜徉五大道,就好像走在世界建筑史的长廊上--从古希腊、罗马风格,到文艺复兴式、歌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罗可可式,英式、法式、意式、中式、西班牙式、日式甚至犹太式和印度式,各式小洋楼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天津风貌建筑史专家金彭育说,西洋建筑在五大道上的大量出现,与数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交相辉映,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5月1日,五大道民园西里举行创意产业锚地开街仪式。这是五大道地区在建的以形成一个“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亮点与天津城市的品牌载体为目标的“聚客锚地”工程的一部分。在五大道中间位置,将以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为前提,改造部分风貌建筑,拆除周围的违章建筑以及不协调的新建筑,重建一些老建筑,形成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的多功能景点。按照吴延龙的说法,要推出一批“看得见、进得去、有故事”的历史建筑旅游景点,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市民与游客。 “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相反,如果开发得好,则更有助于保护。”来自上海的“都市策略”公司策略总监潘陶认为。这家公司试图在开发和进一步提高天津与五大道知名度方面多做努力。 当然,由于“锚地”等项目涉及到拆迁,因而不时传出争议之声。有人担心,尽管五大道内现有的400多幢历史风貌建筑在保护之列,可那些没有保护“身份”的建筑未来会怎样?也有学者认为,被允许的“原拆原建”很容易导致拆真造“假”。更有专家呼吁“整体保护”五大道历史街区。“它不是一两幢房子的问题,而是几个街区的问题,几个街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气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表示。 你从理工大学乘坐观光2路就可以到五大道 天津观光2路 市区线路 华苑小区6:15--21:45 → 第三医院6:15-21:45 ; 票价1.50元,无人售票,城市卡有效,月票无效 天津巴士实业有限公司 上行:第三医院 - 秀山花园 - 王串场六号路 - 王串场三号路 - 王串场一号路 - 和平村 - 小树林 - 十字街 - 金纬路 - 金钢桥 - 东北角 - 远东百货 - 南市食品街 - 南门外大街 - 海光寺(南京路) - 鞍山道 - 滨江道 - 长沙路 - 黄家花园 - 桂林路 - 体育馆 - 天和医院(贵州路) - 佟楼 - 德才里 - 天塔 - 水上村 - 周邓纪念馆 - 会宾园 - 市委党校 - 育梁道 - 理工大学 - 观园公寓 - 华苑小区 (33站) 下行:华苑小区 - 观园公寓 - 理工大学 - 育梁道 - 市委党校 - 会宾园 - 周邓纪念馆 - 水上村 - 聂公桥 - 德才里 - 佟楼 - 天和医院 - 体育馆 - 桂林路 - 黄家花园 - 长沙路 - 滨江道 - 鞍山道 - 海光寺 - 南门外大街 - 南市食品街 - 鼓楼东 - 东北角 - 金钢桥 - 金纬路 - 十字街 - 小树林 - 和平村 - 王串场一号路 - 王串场三号路 - 王串场六号路 - 第三医院 (32站)海光寺是日式建筑,东站河北一侧是意大利风格,解放桥是原来叫法国大铁桥,解放路英法风格。
文章TAG:天津市2019风貌建筑规划天津天津市2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