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骟鸡”是广东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广东人倒是擅长做鸡的,我知道的大概有一百多种的做法,有就是肾虚点的人也可以吃公鸡肉是发的,还有老病在身的人不能吃,吃了会容易旧病复发,广东人不喜欢吃“生鸡”,要吃鸡就首选“鸡项”或“骟鸡”,对广东人不吃公鸡,从来没有人说吃公鸡的。
1、广东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鸡?
这个问答真是很有问题!如果我说广东人穷,穷到只有吃鸡了,这样说可能又会被人骂。其实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鸡,美国有肯德基,麦当劳有鸡扒汉保,中国的河南省有郑州烧鸡,山东有德州扒鸡,广东有清远鸡,海南有文昌鸡,我作为广州人我还是偏爱广州的白切鸡和东江盐焗鸡,但广州人就比较小气,经常会两三个人去饭店吃饭只叫半只鸡,跟郑州人没得比,在郑州会见到一个人在街上手里拿着一只烧鸡一边走一边咬的,感觉真是很有味道!其实广东人什么都吃,鸡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如果题主你有机会来广州,我可以带你去试一次白灼牛欢笑,或者饮一碗牛鞭汤,很补的。
2、广东人吃鸡要吃“煽鸡”,煽鸡到底是指什么?
“扇鸡”是什么?“扇鸡”的正确写法应是“骟鸡”,“骟”的意思是对动物阉割,“骟鸡”就是阉了的公鸡,未阉的公鸡,广东人称之为“生鸡”。由于“骟”字多了几笔,写起来有点“繁”,人们就将这个形声字省其形部而留其声部,“骟鸡”就成了“扇鸡”,大多数广东人都接受这个“扇”字。广东人不喜欢吃“生鸡”,要吃鸡就首选“鸡项”或“骟鸡”,
“鸡项”就是嫩母鸡,以刚产第一窝蛋为上乘——广东人以挑食著称可见一斑。由于少人食用“生鸡”,加上“生鸡”实在不好养,太调皮、吃得多长得慢,所以乡间很少饲养“生鸡”,除非养来做种,或留作祭祀牲品;当小公鸡长到毛翼丰满,就要阉割,于是三百六十行里就有“阉鸡”这一行,干这行的师傅叫“阉鸡佬”。“阉鸡佬”穿街过巷,吆喝招徕,生意不错,尤其是每年农历十月十一月,生意特别好,
这时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大骟鸡”过冬或过年(过冬就是庆冬至,广东人有“冬大过年”的说法,过冬颇为郑重),就将几只公鸡阉了,然后“槽”起来(困在鸡舍里)养,不让走动,饲以精料——这样的饲养方式叫做“槽骟鸡”。“槽”过的“骟鸡”体形硕大,毛色靓丽,骨细肉嫩,肉质鲜美,确是过冬过年必备的美食佳品,可见,“骟鸡”是广东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不过,市场上出售的以及食肆供应的所谓“骟鸡”多是“流嘢”(质地差的货品),充其量不过是阉过的“走地鸡”(散放饲养的农场鸡);须知“槽骟鸡”时间长、饲料精,成本很高,只适宜自产自用,不可能市场化,“骟鸡”也有人写作“线鸡”的,笔者小时候见大人们就是这样写的,于是有样学样,照写不误;如今广州有些食肆的菜谱就有写着“线鸡”的。
表面看来,以“线”代“骟”是写了白字,实际上“线”和“骟”息息相关,因为“骟鸡”(阉鸡)离不开“线”,将“骟鸡”写作“线鸡”是顺理成章的——将“线”字作动词解不就很自然吗。事实上,用某项操作所使用的关键用品的名称,来命名该项操作的构词方法(名词转作动词宾语)在汉语中屡见不鲜,例如:用钻头打孔叫“钻孔”,用剪刀将多余的纸除去叫“剪纸”,所获得的艺术品也叫“剪纸”;再如粤语里面:用衣车(缝纫机)做衣服叫“车衫”,用车辆运载货物叫“车货”,用煲(锅)做饭叫“煲饭”,等等,不胜枚举,
3、广东人为什么大多很喜欢吃鸡,鸡不离宴?
广东人为什么喜欢吃鸡?我说说个人的想法:1、日常一日三餐我们吃的有什么?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蟹。2、家禽三种,鸡、鸭、鹅,而且可以大量养殖,所以其实大家容易吃到的包括鸡鸭鹅,尤其是广东人既喜欢吃鸡,也喜欢吃鸭和鹅,3、鸡鸭鹅三种,鸡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一条估计是重点,鸡有一个美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