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和陌生人沟通见人就喊老师,更是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影响。仁义礼智信更是时刻影响着每一代山东人,所以,题主所问山东人口碑问题,我觉得是属实的,但这并不代表绝对,说青岛人排外的,可以休矣,成家之地荆楚安州(今湖北安陆),湖北安陆之所以敢于争夺李白故里的称号,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里是李白成家的地方。
1、山东人怎么看青岛?
首先,我是个地道青岛人,但总是在不断的出差,国内和国外也去了不少地方。现在,我也来说说我眼中的青岛,第一,城市发展。说实话,青岛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比起来,就像一个宁静的小乡村,他有自己的节奏,人们生活悠闲。所以,青岛更适合养老,而不是创业,青岛真正的发展还是在俞正声当政时,给青岛搭下了日后发展的框架。
现在的青岛,海边一线比原来延长了几倍,环境也更好了,至于不靠海的市区,虽然不如沿海地区,但是也并不比省内兄弟城市差。我们应该客观的看这些,第二,青岛的工资水平确实不高,甚至有点低的过分,这和青岛的城市地位不相符。2500-3000的工资比比皆是,若是外来务工人员在青岛安家,真的很难。(前不久和朋友聊天,得知一样的工作,青岛月薪7000左右,北京要15000 ,
)但另一方面,青岛吸引了大量的其他地区的富裕阶层来此定居。他们在别处挣钱,到这里花钱置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地产价格。现在就连青岛本地人,如果祖上没有点房产,想留在青岛也是不容易的,第三,关于排外问题。说实话,我不认为青岛排外,青岛是个移民城市,真正像我这样的青岛土著寥寥无几。绝大部分都是移民来的,
我曾在公交车上阻止过“老青岛人”对新移民的辱骂。其实,我能听出来,那个骂人的“老青岛人”也不是本地土著,只不过比别人早来几年而已。君不见,青岛现在人口已达800万 ,真土著可能还没有200万,所以,说青岛人排外的,可以休矣。第四,现在的门头房真的不如以前受欢迎了,尽管台东等地依然人来人往,但总的来说,青岛门头房的使用还是不旺盛。
毕竟现在一切都可以在网上解决了,呵呵。第五,青岛人确实有优越感,比如我,做外贸的。平时写地址给老外都是中国,青岛,不是我瞧不起兄弟城市,而是青岛在世界各国的老外的心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写,更简便,方便记忆。而对于省内的兄弟城市,我们丝毫没有不敬的意思,以上,是我有感而发。如有不敬之处,还请各位海涵,
2、正史记载李白是山东人,四川和湖北为何自称是诗仙故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诗仙李白透过明月寄托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但令人疑惑的是,关于李白的故乡至今仍然是个谜。几年前,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乡之争记忆犹新,后来就连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也加入了这场李白故乡之争,随着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甘肃天水、山东济宁也纷纷加入了这场李白故乡之争当中。
那么在这么多的城市里,究竟哪个才是诗仙李白真正的故乡呢?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甘肃天水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相传三皇之一的伏羲当年主要活动范围就在天水,诗仙李白同样是这块土地孕育而来的,李白族叔李阳冰在其《草堂集序》当中就对李白的身世做了说明:“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
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作为李白的族叔,对李白身世的说明,权威性、可信度都算得上比较高的,此外李白在其作品《赠张相镐二首》当中对自己的身世也做了说明:“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腔桐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由此可见李白对于陇西成纪人的这个身份也还是比较认可的,
出生地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关于李白的出生地的说法其实有两种,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是西域说,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诗云:“乡关吵安西,流浪将何之”,对于身世的自怜自叹,恰恰证明了李白出身于西域的说法,为何祖籍在陇西的李白,会出生于千里之外的西域呢?这不得不提到李白的先祖,据《新唐书·文苑列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