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增值税 转型石化建设项目经济效益/1994年税制改革,我国取消产品税改为增值税。基于当时的经济环境,中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定资产重复征税的弊端日益显现,增值税 转型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增值税由生产转为消费,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扣除范围”。
5、实施 增值税 转型有何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增值税一直被视为“优税”,被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其优点主要表现为适用面广、税基广、税率单一,特别是税收抵扣,彻底消除了流转税重复征税的弊端,具有调节中性、税负公平、收入有效、征管严格的优点。而我国原有的增值税系统不仅没有实现上述优势,也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多年的试点经验为转型-2/一方面,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全面转型-2/奠定了实践基础。
同时,促进了东北地区投资规模的扩大,初步显现了投资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准确把握了试点项目转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可靠依据。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合计244亿元,累计冲减欠费增值税金额,返还企业增值税金额186亿元。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推开。
6、 增值税 转型的内容及意义增值税转型指将当前生产增值税改为消费增值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增值税的生产型,即在征收增值税时,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即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将增值税的经济影响一次性从外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中抵扣(1)正效应1。刺激。
在现代社会,新技术和新设备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上,还体现在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开辟新的技术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多年来,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固定资产价值不允许抵扣,使得有机资本构成高的行业税负高于有机资本构成低的行业,抑制了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投资,使得落后的基础产业发展更加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与社会产业结构发展相违背。
7、 增值税 转型 改革文件是什么时候下达的2008年11月。1.增值税转型改革文件制定于2008年11月5日,发布于2008年12月29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执行增值税-1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税款按“进项税额”扣除。增值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只允许扣除外购原材料所含的税金。第二,所有的外包项目,包括原材料和固定资产,都允许扣除包含的税。前者通常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 转型是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
所谓增值税 转型就是把我国目前的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值税。在现行的产增值税税制度下,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如果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意味着这部分税收可以税前扣除。世界上绝大多数采用增值税税制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增值税。因为有利于企业升级设备,所以颇受企业欢迎。
8、 增值税 转型的背景关于全面推开的背景和意义增值税转型改革现阶段,相关权威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双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发挥促进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为实现国家确保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做出贡献。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全面开放增值税-1改革将带来三方面的促进作用。效果之一就是这个改革会让企业的税负更加公平,过去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制度,生产设备的进项税不能像其他生产资料一样抵扣,而改革全面实施后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允许企业抵扣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避免了重复征税,会使企业税负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