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所有作文都是出自高中生手里,故其中的满分作文也必定出自高中生手里。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明明十分难懂,却能得如此高的分,自然有其得高分的原因,试做以下分析,也就是尽管是高考满分作分,也不是说此作文就十分完美,亳无瑕疵,比如,中考的满分作文,其要求是应该低于高考的满分作分。
1、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是否合理?
奇葩提问。高考所有作文都是出自高中生手里,故其中的满分作文也必定出自高中生手里,层次不同的作文,有层次不同的给分要求。比如,中考的满分作文,其要求是应该低于高考的满分作分,所以,高中生的满分作文只是用高中生应有的水平未衡量的,并不是用一位大作家的要求来要求的。也就是说,尽管是高考满分作分,也不是说此作文就十分完美,亳无瑕疵,
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你会建议你孩子或学生高考这样写作吗?
首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值满分。一方面作文立意不算高远;第二方面生僻词语堆砌令文辞生涩;第三方面为什么引用的全是外国文学的人物角色,是想模糊谁的眼睛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然不会建议我的孩子或学生在高考中这么去写作,一个翩翩少年,对生活、对未来看似有些消极,比如首段一句“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对于一个阳光少年来说,生活在和平时代,生活在和谐的、安全的社会,为什么在写作上还要在“无垠的未来的天空”前加上“看似”二字?这不是怀疑未来的意思么?再看“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振#”,作者是有崇拜树上的男爵早期的迷茫和叛逆吗?总体来说,让人感觉不到积极向上的因素,多少有些卡尔维诺式的半消极成分。
3、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有可能因为社会舆论而改分吗?
不可能改分!体育比赛能不能因为裁判的误判而改变比赛结果呢?目前还没先例,大不了事后给裁判员以相应处罚,更何况这份满分作文是评卷组集体经过讨论后非常慎重给出的分数。据有关人员透露:第一位阅卷老师只打了39分,后面两位老师打了55分,阅卷组长最后定了满分,有人会反问:满分作文争议这么大难道不应该重判吗?高考阅卷是非常神圣而权威的,其结果不容随意更改。
不会因为有几个人在嚷嚷就去撼动她的神圣与权威,假设是阅卷有问题,结果不会改,但对阅卷老师的处理是必须的。题外联想:现在某些人是不是做得有的过了?南京一中因高考成绩略逊就被家长闹校,并高喊“校长下台”,这种干涉学校校务的事件不但没遭谴责,反倒引来大批支持者。逼得学校出面“道歉”,老师言行上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热议、举报,非得人家丢了饭碗不可而后快。
我认为,单位内部的小事件只要在单位内部处理一下就够了,不要把事态扩大化,造成人人自畏,某些人也不要钻营别人的隐私去蹭自己的热点。领导们处理问题要有个准绳,别为满足少数的私愤去把下属整得不能混,动辄嚷嚷,嚷嚷了就“一捋到底”,这种风气要不得。严以待己,宽以对人,用一颗仁爱、宽容之心对待别人,悦人亦悦己,
4、为什么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明明十分难懂却得了如此高的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明明十分难懂,却能得如此高的分,自然有其得高分的原因,试做以下分析。首先是运气好,据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介绍,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高考作文都是双评,遇到双评落差大的,当然就要拿出来给作文审查组讨论。
一般在讨论的时候,大家主要还是看优点,看亮点,所以就有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