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只是权宜之计在滴滴也打造聚合平台之后,这是否意味着聚合就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呢。据悉,滴滴已经做好了打造聚合平台的准备,打造聚合平台,或许是滴滴的最佳出路之一,向不利形势低头,滴滴再尝苦果滴滴做聚合平台,更多的是多重因素下的无奈选择,叫几次滴滴快车,下车时看一下滴滴司机的“在线时长”和“流水”。
1、在郑州跑滴滴怎么样?
叫几次滴滴快车,下车时看一下滴滴司机的“在线时长”和“流水”。这两个关键数据不会说谎,通过流水算平均每个小时的收入,如上图,在线时间3.9个小时,流水128元。大致可以认为平均每个30块钱左右,多看几个人的,误差可以做到最小。正常的话,平均每小时35元,大致可以认为一天12小时在线的话,一天也就400多块钱。
然后算你的成本,按照平均一公里2块钱到手的话,基本上一天最少要开200公里的里程。这里能算出你的一天烧油钱,每公里多少钱自己算吧。作为营运车而言,车折旧要算的,你的车多少钱买的,除以8年。能算出每天折旧多少钱,这个8年是强制报废年限,一般营运车天天路上跑,能开6年就不错了。保险每天折算下,至于洗车,维修什么的。
自己关注一下就行了,除此之外,轮胎费用可能是最大的消耗。天天路上跑,轮胎会很快坏掉的,一年换四五个轮胎很正常。一条轮胎多少钱,自己的车也能按照每天估算出来,做生意,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成本。上面给你了成本项目了,也给你计算方法了,具体数字要靠自己算一下。至于盈利,就是每天流水减去你的成本,现在的滴滴已经露出嗜血的本性了,不建议跑。
2、滴滴要为什么要做聚合平台?
在高速狂奔数年后,滴滴的未来已经被设下了重重“路障”,原本在进行收购、推动合规化等一系列举措后,滴滴在共享打车领域已经一枝独秀,呈现制霸之势。但后来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竞争对手逆袭而来等,让滴滴此前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在一波接一波的尴尬处境下,滴滴不断寻找破局之匙。除了不断整改安全方面的策略外,滴滴目前也放下了身为巨头的“尊严”,尝试与更多平台展开合作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就在近日,有消息透露滴滴将在APP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而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滴滴还将会坚定不移地接入更多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在走出这样一条路后,滴滴的“王霸之气”算是又消散了几分。拉帮结伙,巨头滴滴也要仰仗“小弟”提起“秒走打车”,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个名字上就强调出行效率的打车平台,其实之前名为“同程打车”——今年4月11日才更名为“秒走打车”。
也正是这个还没完全展现出强势姿态的共享打车新秀,如今却成为滴滴打造聚合平台的首个“战友”,据悉,滴滴已经做好了打造聚合平台的准备。在滴滴的APP中,除原有的快车、专车等之外,将新增加一个名为“第三方服务”的入口,乘客可通过这个入口呼叫第三方出行服务商的车辆,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中,滴滴将为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提供流量入口,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则为其提供运力。
滴滴的盈利方式还是很“简单粗暴”——抽取佣金,依据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提供的运力情况,每单最低抽取10%的佣金,拉帮结伙的背后,反衬着滴滴身为巨头也在逐渐仰仗“小弟”的力量。毕竟“一个好汉三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滴滴单靠自身已经难以把控打车领域的走向,打造聚合平台,或许是滴滴的最佳出路之一。但让人遗憾的是,滴滴身为巨头竟然“沦落”到要靠出售流量来强化“存在感”,确实暴露了自身已逐渐处在了不利处境中,
向不利形势低头,滴滴再尝苦果滴滴做聚合平台,更多的是多重因素下的无奈选择。而导致滴滴不利形势的因素,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从内部因素看,滴滴始终未能解决安全问题,就在近段时间,上海一辆非法网约车闯关逃逸,过程中致使四人受伤,结果是滴滴被约谈会,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进一步对滴滴提出6条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要求,6月底前全面自查清退无资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