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级事业编制人员的岗位现状事业编制数量就相对地宽松多了。编制分为两种,公务员有公务员编制,事业人员有事业编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县有很多纯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如教育系统下属各级各类学校,卫生系统下属各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是纯粹的事业编制大户,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单独分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人员。
1、河源事业编工资如何?
我想说一下!县区的待遇就比较低,平均五六千(到手的,包括绩效1100、房补1060)!公积金七八百,这就是工作五六年的老师!县区之间的相差就是一千左右,不会差太多,因为都穷!接着年终也就是2020年过年的时候多发了一个月的全额工资(当做年终绩效),其他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就是紫金县的!市区的怎样呢?应该会好点,我朋友在市直小学,待遇应该跟惠州的某个县差不多!所以能够走出去最好!会让你有想不到的待遇!今年过年,惠城区老师年终绩效每人3.5万(五六年的老师每个月工资5千多,公积金2千多,每学期绩效1万左右),博罗的听说人平均3万(目前先发1.5万),(五六年的老师每个月工资5千多(包括了绩效和房屋改革补贴,公积金接近2千))!所以一对比你会觉得差很远!市区和县区区别又很大!。
2、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现在的工作性质是县级财政全额拔款,但是没有事业编制,该怎样改革?
1、社区是自治组织,是由民政部门审核成立的社会组织,不是由机构编制部门成立的行政或者事业机构,社区的性质和村级组织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管理的对象是居民,不是农民。体制内的机构,都是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成立,凡是没有机构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九定方案”,就不是行政或者事业单位,不属于体制内机构,
社区成立的审批机构,就是民政部门,而不是机构编制部门。2、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除了编外人员,还有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内人员,其人员工资、经费由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供养。超编人员、编外管理人员由地方财政供养,这其中,超编人员是指正式职工,因编制数额限制,暂时未列入编制管理。编外管理人员,则是指人事代理、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合同制管理人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临时人员,或者公益岗位人员,都由人事部门统一招聘,或者指定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供养。医院等具备生产经营收入的单位,经人事、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审批后,自行供养,体制内人员,一看机构性质,二看是否使用编制,机构必须是行政、事业机构,编制也必须是对应机构性质使用的行政、事业编制,二者缺一不可。
3、县政府里的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前途怎么样?
又一个明确是县一级的问题,叫人感觉十分亲切,本人就在县一级党政机关工作了几十年,一直是公务员身份,应该说还是比较熟悉情况的。下面我回答问题,一、编制是个什么东东?凡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知道编制这个东西的历害和重要性。其实说到底,所谓的编制,无非就是人员数量或者工作人员的最高限额,详细地说,就是县一级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数量,这个数量是严格控制的,一般是不允许超额完成任务的。
当然,编制分为两种,公务员有公务员编制,事业人员有事业编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有编制和无编制,在人员待遇上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二、县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编制现状在人员编制上,控制最严的是公务员编制,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后下达到县级各党政机关及个别参公单位,由县上实行总量控制,有时也可以根据各单位工作任务的变化、单位的分立或合并等具体情况,消减或增加编制。
据我了解,本人所在县,近50万人口,公务员编制仅有1000多人,实在是太少了,通常,一个单位的公务员,大多数为单位班子成员,还有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原领导干部,其余工作人员中公务员很少。这种情况在县政府所属行政单位中非常普遍,本人所在单位近50人,公务员仅有12人,仅占四分之一,如公安机关是人人心目中的纯行政单位,公务员所占比例较大,但事业编制人员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