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的景点
大落水
大落水村位于泸沽湖丽江境内,陆地尖部延伸至湖心,视野最为开阔,是泸沽湖最大和最早开发的摩梭村落,也是泸沽湖旅游和交通中心。绝大部分摩梭木愣房都改造成客栈、酒吧或店铺。湖畔有拍照最经典的白桌子,玻璃球,街边的文艺小店也会是很好的拍照场景哦,很多人选择住在大洛水,比较方便。
里格
里格是泸沽湖名气最大的半岛,从观景台拍出的里格半岛简直就是泸沽湖的名片,最能代表泸沽湖的地方,背面是格姆女神山,左右青山环抱,三面环水,你看到的泸沽湖宣传照片,十张可能有八张都是这里。从观景台的步道向下走10分钟就能走到里格岛上,岸边停着很多色彩斑斓的猪槽船,以湛蓝的泸沽湖和天空为背景,加上五彩斑斓船只,也很出片。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是泸沽湖畔摩梭人的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上山需要先到尼赛村乘坐狮子山索道,著名的情人树就在尼赛村,索道上去后是通往格姆女神洞的栈道,四周风光自然原始,过了栈道便到了格姆女神洞,在洞口俯瞰泸沽湖一览无遗,水色和山色神奇壮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此时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门票:90元含索道和滑道,建议游览2-3小时。
泸源涯
飘满了五彩经幡的悬崖,还有遍地趟着的乱石,这里充满了摩梭人对于佛教的崇尚,置身其中会很有一番川西和西藏的神秘感。
尼塞情人树
情人树是尼塞的地标性景致,也是各种旅拍婚纱照必去的一个拍照点,这里未大规模开发,还算宁静。长在湖畔的两棵树从远处看过去如同生长在湖中,两棵树看似相互依偎,实则中间还有一段不近不远的距离,唯美又孤独,很像情侣那种状态,后来人们又在它们旁边种了一些树,也就显得不那么孤独了。
大嘴村
也叫达祖村,位于四川凉山境内,临湖而建,定位“纳西古寨”,但生活习惯等又与纳西族支系摩梭人接近。有一条小路与稻城亚丁相连。
赵家湾
赵家湾(俗称女神湾)建议游览时长30-60分钟。女神湾是泸沽湖中一个安静的港湾,因正对格姆女神山而得名,因这里仅有一户赵姓人家,所以也叫赵家湾。很多摄影爱好者都说,这里是泸沽湖观夕阳赏晚霞的最佳角度,能欣赏到真正的“山河日落”之大美。
不过也是最难去的一个港湾,需要步行走一段很崎岖的小路。也正因为它的交通不便,所以游客相对较少,环境保护的更佳。更棒的是这里有家自助小吃店,每人只要三十元就可以不限量的吃土鸡、松茸、鲜鱼等美食,非常划算。
7. 泸沽湖之旅
泸沽湖花海离泸沽湖三十公里左右木底箐。四季各种各样不同的花,按不同季节向旅游客人,风景不错。泸沽湖景区在世界上和国内相当出名,湖中长出一种水草,取名叫“水性杨花”,淡水资源丰富,周边旅游景点较多,泸沽湖应该是AAAA景区以上,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共同经营景区。泸沽湖是少数民族地区,是传说中母系社会延续的“东方女儿国”,每个家庭是以母亲当家,几千年婚姻是流行“走婚”,至今还有这种习俗。
8. 泸沽湖文章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之间,距宁蒗县城76公里。当地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意为母海,因湖的形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2、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
3、泸沽湖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
9. 旅游美学论文泸沽湖
泸沽湖国际小青年旅舍,在背山面湖的里格村,在靠湖的一面,有带阳台的湖景房,还有餐吧,舒适,干净,清静,
10. 泸沽湖三日旅游
对于连续多日40度以上高温的南充来说,能去凉快的地方避暑,那想想都是很惬意的事情。关于泸沽湖,我去过,很凉快,非常适合避暑。无论四川境内还是云南境内,都绝对是避暑胜地。
至于路线嘛,图舒适的话就是南充到西昌卧铺火车,如果要想方便,可以自驾,但是有点累,建议中途在成都休息一天再走。
到了西昌,再驾车去泸沽湖,泸沽湖湖畔住宿较贵,自驾的可以选择住在周围民宿,价格会便宜一些。
11. 有关泸沽湖的文章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端午节的早晨,大人除了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要准备早餐,而我们小孩子算是最忙的了。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起来,一群伙伴先去远处的树林找拔艾蒿,然后抱着艾蒿要到麦田里洗脸,沾沾麦叶上的露珠图吉利。顺路还要折一枝带着桃子的桃枝,放在大门口,老人说那样可以逃避灾祸。而且还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赶回家,把艾蒿挂在门楣、插于窗口,并用艾叶泡在水盆内里洗脸,据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我们高兴地做着,感觉不到一点点累,算是应对盛大的节日吧。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小时候家里鸡少,为了过节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鸡蛋,妈妈要攒上很久的时间,那时很少会用钱买鸡蛋的。我和姐姐一样都会把自己分的鸡蛋放在衣袋里不舍得吃,还真不忍心把带着粽香的鸡蛋吃了,只好等和小朋友顶过之后再慢慢消灭掉。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