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清末四川地图
官帽椅起源于魏晋,在敦煌285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官帽椅因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其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
一.四出头式官帽椅(又称北官帽椅):北官”之大气 扶手和搭脑都探出头的椅子,背板处多采用一整版制成的S型,其造型像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所谓的“四出头”,主要还是说的是它本身的结构上,通过“搭脑”的设计,将椅子的两段设计出头,此外左右扶手的前端也设计出头,从而形成了“四出头”,这也为是这类官帽椅的主要特征之一。
关于搭脑的细节,它的设计是通过立柱后仍向前探,并且以塑造整体美结构版图的基础上,尽量的向外跳出,出优美的隆起弧线,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罗锅式。在扶手设计的细节上,通过“八”字结果,将扶手劲量的呈两段外撇状,形成一种开阔式的优美弧线。
二.南官帽椅:“南官”之秀丽 南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风格为明式,在宋元期间的画作上,可见到这类形椅子的早期证据。 南官帽椅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它看似朴素,其实极为考究,造型生动灵巧,清新别致。南官帽椅通常分为高背式和矮背式两类,后者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0厘米,其中高背式者较为舒适。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搭脑相接处和椅背立柱处做出软圆角,由横梁作榫窝,立柱作榫头的烟袋锅式做法。
10. 明末四川地图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汉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明朝末年蓟辽督师。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卢象升(1600~1639年),明朝末年杰出将领。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孙传庭(1593年-1643年),明朝名将。 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