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中国地图顺口溜儿童版(中国地图顺口溜儿童版行政区)

中国地图顺口溜儿童版(中国地图顺口溜儿童版行政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2 05:55:20 编辑:成都天气 手机版

经济特区、开发区等则是完全从经济出发而划出的特殊的行政区。

3。民族原则在多民族的国家中,为了照顾各民族的利益,便于管理,多根据民族的分布范围、人口数量而划出不同等级的行政区。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划分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4。历史原则历史悠久的国家,行政区划具有继承性,例如,我国现行的一级行政区──省,基本上是沿用元、明、清几百年来传统区划,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

行政区划大都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尽管随着新的情况变化需不断作出调整,但是,历史因素是调整时必须认真予以考虑的。

5。 自然原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是行政区划应注意的因素之一。

许多山地是明显的自然地理分界,往往被选用作为行政区划的界线。例如东西走向的南岭,岭南岭北在气候、自然景观、水系分布有明显差异,而且语言、民俗等也有差异,所以一直作为广东与湖南、江西的行政区划界线。

青海与甘肃之间的祁连山也被用以作为两省之间的界线。

有些河流有时也以其明显标志而成为行政区划的界线,例如山西、陕西两省以黄河分界;山西与河南之间,河南与山东之间也以部分黄河河段为界。

6. 地理顺口溜中国省份

核心提示:中国七大地理区:华北地区(2市2省1自治区)、东北地区(3省)、华东地区(7个省1个市)、华中地区(3个省)、华南地区(2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1个自治区)、西南地区(3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西北地区(3个省2个自治区);

地理区划,就是把某个区域的国土视为整体,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区域,具体来说,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几大方面,各大类下方又有更细的分类,如气候、农业、文化、行政、人口、动植物等等。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多元,人文因素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理区划。最基本、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地理大区”。

民国划分更“横向”,新中国划分更“纵向”

民国时期的六大区划分

之前中国的六大区划分

在中国“六大区”和解放区“六大局”诞生前——中华民国时期也有大区划分,也分为六块: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塞北、西部。

民国时期的大区划分,方位选择上更重视“横向组合”,当时的华北与后来的华北相差甚大:后来划入华东的山东,划入中南的河南,都属于华北,后来属于华北的内蒙古,当时属于“塞北”。这个划分与自然地理如气候、地貌等相对一致。

建政后的大区划分,方位选择更像是“纵向组合”,以华东和中南最为典型。这个变化反映了什么呢?这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格局所致,兵分三路从北向南进行。解放过程中,基本上解放一个地方就成立军管会,东北部沿海基本上由华东野战军接收。

很明显,华东、中南的划分,为军事、政治因素主导。

华中与中原,华南与百越

华北、华中、华南这些词语是近代以来才有的,古代并没有。但是,古代也有对区位的表述。

关于华中,类似的说法有中原、中州,大体指的是今华北平原中南部,一般包括今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山西南部、河南洛阳到开封一带。今天的华中,包括古时候的中原和楚地,大体为汉代的豫州和荆州。

华南地区,在古代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名词“南夏”。夏,华夏;南夏,及华夏南部。

如,华南在古代也被称为“南夏”,如《艺文类聚·卷六》引苗恭《交广记》:“诏报听许,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锡、彤弓彤矢,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与中州方伯齐同,自津始也。”《后汉书·卷七十四下》:“称雄河外,擅强南夏。”

在中原文化尚未广泛传入之前,南夏之地叫“百越”。

百越,又叫“百粤”,古时粤通越,范围曾经包括自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包括干越、扬越、东瓯、西瓯、闽越、南越、骆越等,秦朝起建立过南越国,后被汉朝灭亡。钱塘江以南浙江一带称“越地”江北的苏南和杭嘉湖一带称“吴地”——江浙一带合称吴越。宋代以来,“粤”主要指岭南至今越南一带。如徐霞客将广东称为粤东、广西为粤西。民国时期,“粤”开始特指广东。

经济地理上的“中部”

字面上的华中,就是中国中部。除了行政大区,还有一个叫“中部”的词语——跟华北、华东这类词语不同,这是来自经济领域。

文章TAG: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