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英语考试会出现一些应用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试题和应用型试题。这类试题一般比较灵活,难度也要大一些。 考生要注意对综合性的典型考题的分析,来提高自身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数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知识点之间、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这种相互之间的联系给综合命题创造了条件,因而考生应进行综合性试题和应用题训练。通过这种训练,积累解题思路,同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考生在备考时还要多做例题,而不仅仅是练习题。做例题时应遵照下面的方法,也就是在看第一遍之前一定要遮住答案,自己先认真做;无论做出与否都要把自己的思路详记于空白处,尤其是做不出的,一定把自己真实的思考方式记录在案,留待日后分析,而不是对了答案就万事大吉,这样做可以迅速的找到做题的感觉。总之,考生在做题目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地将遇到的解答中好的或者陌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平时翻看,久而久之,自己的解题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对于那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题,要特别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英语试题千变万化,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往往存在明显的解题套路,熟练掌握后既能提高解题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当然,一味的靠做题来提高英语能力也是不足取的。曾有一个考生,平时的解题能力很高,但最后的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谈到自己失利的原因时,他说,自己平时几乎全部靠做题来提高水平,而对知识点缺乏更高层次上的把握和运用,导致遇到陌生的题目时,得分率严重下降。所以考生不能为做题而做题,要在做题时巩固基础,提高自己对知识点更高层次上的把握和运用。要善于归纳总结,对英语习题最好能形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也就是对各种题型都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从而在最后的实考中面对陌生的试题时能把握主动。
考前的强化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考前强化训练,做几套模拟试卷必不可少。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几套模拟试卷一是可以了解一下自己对所考的知识点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同时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抓紧时间补上。再者通过平时的练兵可以给应试时提供点临场发挥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经验证明,如果考生能够通过做题将所遇到的各种题进行延伸或将试题的变式做到融汇贯通,一定会在考试中运用自如超常发挥,取得好成绩。根据往年的情况,许多考生往往看得多,练得少。有些考生在考后抱怨题太多,做不完或做错。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练笔的机会以及考前没有进行强化训练。所以建议考生在限定时间里系统做几套模拟题或样题,然 后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在做模拟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答卷时时间的分配。一定按照实考那样严格限定做题。时间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张皇失措。
2.时态、句式必须在做题前就牢记住,这样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
3.举一反三,不只是为做题而做题,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下面再说一下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也就是一些做题经验。
专升本英语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但根据往年的情况,一般会有50分左右的基本题。要想及格,这50来分一定要抓住。历年考题中计算题的前4-5题,差不多所有填空,选择题就属于这一类。因而考生在安排答题顺序时,应该先答填空题,因为这部分是最简单的,得分比较容易,当然试题中如果有与平时看书或者参加辅导班老师所讲的例题类似的也可以先做。然后答作文题。
求解单项选择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推演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
图示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具有某种特性
举反例排除法:排除了三个,第四个就是正确的答案,
逆推法:所谓逆推法就是假定被选的四个答案中某一个正确,然后做逆推,如果得到的结果与题设条件或尽人皆知的正确结果矛盾,则否定这个备选答案。
慎选辅导用书。
必须强调的是,辅导班或辅导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自己动手动脑。目前市场上一些辅导材料很不正规,甚至超纲,考生应注意识别,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坚决不要看,不必因此耗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参考书层出不穷,如何选择是每个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专家向考生提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选择那些有归纳和总结,在方法上高屋建瓴,有具体方法的指导并以题型为纲的辅导书。这种辅导书是以题型为纲,而不是搞题海战术。英语题目浩如大海,要想都做遍是不可能的。而英语的题型是有限的,要掌握和理解它们的解法是可以达到的。考生们在复习时应抓住题型,最好背过它们。其次,应选择有超前性前瞻性的书。书中应有作者精心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来解决将来专升本中的试题。考生不必选择太多的书,但是所选的辅导书中一定要有重要的词汇、时态、句式的分析和解读。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众多作者编写的书是否具备这两大特点呢?考生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去了解。一是自己到书店去多翻阅几本进行比较;二是到在读的转升本学生中去了解情况;三是到网上咨询、了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