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怎么样

地震台网,中国地震台网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7 19:51:37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地震台网怎么样

用了一段时间,觉着蛮好,用手动更新,基本没错过几条重要信息。我在媒体工作,有一定提醒作用,推荐给各位朋友。推送功能迫切期待中…

中国地震台网怎么样

2,为什么叫地震台网干嘛不叫地震网

地震台网是地震监测组成的网络。他不一定在地震区域上,另外也不一定能准确预报地震

为什么叫地震台网干嘛不叫地震网

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要职能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与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主要职能

4,什么是全球标准地震台网

889年英国人米尔恩(J.Milne)和尤因(J.A.Ewing)安置在德国波茨坦的现代地震仪记录到了发生在日本的一次地震,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地震图。以后的几十年中,地震观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USCGS)设置了包括120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标准化仪器台站,称为全球标准地震台网(WWSSN)

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介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其主要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与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向左转|向右转

6,中国地震台网是什么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4年10月18日成立,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 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报;国 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技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各级地震台网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各类地震监测数 据的汇集、处理与服务;地震信息网络和通讯服务以及地震科技情报研究与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访问网址是:http://news.ceic.ac.cn/

7,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系统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已经建立技术比较先进、功能比较齐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下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地震目录、震相数据、震源机制解等数据。为了确保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安全,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家地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对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所汇集的实时数据、准实时数据进行在线数据备份,并依托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学科优势,通过系统集成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地震数据平台和计算平台,实现面向地震科学研究、面向国家各个行业需求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计算能力。

8,什么是地震台网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9日介绍汶川地震震级测定过程  地震发生后,大约6秒钟强大的地震波传播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1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处理系统报警,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几分钟后系统给出测定结果。随后,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地震局利用所能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最终给出修订面波震级为8.0级。  目前,在国际上,地震参数的测定也是分两个过程,一是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二是最终的修订。  ——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在地震发生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会给出自动处理结果,并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的途径发布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增加,测定的地震参数也在不断变化。  ——最终的修订。待所有地震台站的资料收集以后,给出最终地震参数,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

9,全球地震台网是由多少分布在全球的地震监测站构成

GSNwww.cenc.ac.cn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Al... ... 全球地震台网(GSN) 美国数字宽频带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 美国国家地震台网(USNSN) .
除了楼上说的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还包括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地震gps观测站(点)及其附属设施;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前兆监测分为形变监测,电磁监测,流体监测.其中形变,流体比较常用,流体监测仪器包括气氡、气氦、气汞、水位、水温仪等。监测人员须根据仪器数值判断情况是否异常(到岗后能得到正常经验值),近年来监测设备大多换为fsq仪器,只需按说明操作就可. 值班人员最大的困难在于日复一日看着满眼的数字,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10,地震台网是什么原理检测到全球地震的

地震台网检测到全球地震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测到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纵波即P-波,primary wave),而破坏性的地震波(横波即S-波,secondary wave)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P-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S-波)到达地面前10~30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并且,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也可能赶在P波之前到达。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地震台网(seismologic network)由各级地震台、站所构成的观测网络。按其控制震级的大小分为微震台网和强震台网;按监视范围分为全球地震台网、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按台站仪器设置分为长周期地震台网和短周期地震台网;按信息记录方式还可分为模拟地震台网和数字地震台网等。地震台网内观测数据由各台站定时发往地震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报中心 中心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储存以及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为记录不同震级和距离的地震 一般要设置短、中长和长周期地震仪;相应的记录器也要有大、中、小的振幅类型 才能获得适合于分析用的真实的记录。

11,唐山地震了为什么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USGS的数据相差这么多

搜一下:唐山地震了,为什么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USGS的数据相差这么多?
地震的定位现在都是借助计算机完成的,方法大都源于1912年Geiger提出的经典方法,就是假设地震发生发生在某一个位置(x,y,z)以及发震时间。这样,就能根据地球分层模型(每层都对应一个速度值,这样只要震源和接收器定了,就能求出走时),算出理论上地震波传到每个地震台所需的时间。这个根据xyz计算出的理论时间和根据理论发震时间测出的地震波传播时间会有残差,无数个地震台就有无数个残差。利用计算机反演,当这些残差的和最小的时候,求出的xyz值就是定位的值。因为是反演,就有多解,数据越多,数据越好,精确度就越高。4.8级地震,不像8级地震一样传播那么远,震相那么好。因此对于定位精度而言,近台的好数据至关重要。首都圈有几百个地震台,距离震中的台站多,数据也好。而美国能利用的GSN全球台网里,距离唐山近的台站不多,最近的可能就是位于北京白家疃的地震台(这不是美国人的台,是中国共享给世界数据的地震台。每个国家都有这种台,最后组成全球地震台网GSN),距离震中近200km。因此,USGS得出的精度上会不如中国。地震发生在地下深处,而接受地震波的台大多在地表平面上,位于震中的某一侧,这就导致了算出的深度的误差比水平方向的误差大。

12,为啥我国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震级和国外有差异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境内(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后,有网友注意到美国USGS网站发布震级只有6.0级,对此提出了疑问。实际上,对于同一地震事件,不同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结果经常是不一致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地震震级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矩震级MW,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和面波震级(MS)等等,相应的测定方法也不一样;各个国家地震台网计算震级的方法不同,而且使用的台站数据也不一样,结果当然会不一样。具体来说,我国的震级国家标准规定:地震震级M一般用地震面波测定(也就是采用Ms震级)。深震(震源深度大于70km)与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测定时,可用mb、ML测定。而欧美等国地震台网主要采用MW震级。换句话说,中国地震台网和国外地震台网公布的震级结果不是一码事。不妨举个地震之外的例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达到了17.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是如果按中国政府官方算法也就是实际汇率计算,美国2014年gdp为17.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为10.4万亿美元,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依然很大。这就是不同算法的结果差异,地震震级的测定同样如此。有的网友会说,既然国外地震机构普遍采用矩震级(Mw),为什么中国不与国际接轨,仍然要使用面波震级(Ms)呢?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为了便于理解震级的意义,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如你面前有两个人,想知道哪个体重更大,但你只有一条皮尺,该如何判断?我们很容易想到,身体粗壮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而身材瘦小的人体重较轻,因此可以比较两个人的胸围、腰围、臀围,也可以比较臂围、腿围等等。测定地震震级的工作与其非常相似,众所周知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但能量很难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仪器检测到的地震波来推算。一次地震释放出p波,s波,还有衍生出的面波,分别测定这些地震波可以得到不同的震级如Mb,Ml,Ms等等。一般情况下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Mb,Ml,Ms震级数值就越大,这就好比一个成年人的胸围、腰围、臂围都会超过小孩子。测定震级就是用这些数值来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测量身体围度来估算体重存在局限性:两个体重接近的人,完全可能出现一个腰围大,另一个胸围大的情况。一个举重运动员可能臂围很粗,一个大胖子却可能胳膊很细等等。测定震级同样如此,两次地震可能出现ML震级一样而Ms震级不同的情况。另外Ml、Ms等震级还会出现“饱和”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胳膊不可能无限变粗,通过测量臂围来估计一个大胖子的体重会有很大的误差。于是有人就想到一个办法,既然只测量臂围、腰围、胸围有误差,干脆就用皮尺把这个人从头到脚测一遍,根据结果制作一个人体模型,用模型的重量来估算他的体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只测身体某一部位造成的偏差。地震矩震级Mw大致就是这种思路,是通过“波形反演”的方法来重建一次地震事件的物理模型,进而计算得其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矩震级(Mw)的稳定性比其它方法要好,而且没有震级饱和问题,所以问世之后受到地震学家的欢迎,成为国外主要地震机构的发布震级。但是矩震级也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对地震观测数据要求较高,计算需要很长时间(经常要半小时之后才有稳定结果)。这就好比制作一个精确的人体模型需要很长时间。
特指那些?
文章TAG:地震台网地震地震台网中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