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冕宁县,四川凉山冕宁是不是藏区

冕宁县,四川凉山冕宁是不是藏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3 03:36:38 编辑:成都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凉山冕宁是不是藏区

冕宁不是藏区哈,凉山的木里才是藏区哈。
不是的;冕宁就只有彝族和汉族

四川凉山冕宁是不是藏区

2,冕宁县在四川哪里

冕宁县位于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安宁河谷平原,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冕宁县是安宁河的发源地。北面是雅安市的石棉县,南面是凉山州西昌市,东面是凉山州越西县,西面是甘孜州九龙县。

冕宁县在四川哪里

3,冕宁县美食

冕宁县美食有金豌豆凉粉、冕宁火腿、豆腐干、建昌板鸭、醉虾等。1、金豌豆凉粉:用精粉入铁锅熬煮成糊后,倒入大盆或簸箕内,冷却凝固而成。吃凉粉时,按个人口味加入葱花、油煎辣子、醋、味精、酱油、花椒粉、蒜泥、姜汁、泡菜等佐料即可食用。2、冕宁火腿:选用优质凉山乌金猪与优良种猪杂交的生猪后腿为主要食材,经过选料、修坯、腌制、洗晒、整形、发酵、贮藏等工序精制而成。火腿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色香味俱全,食之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深受食客的欢迎。3、豆腐干:选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水源,经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外观色泽金黄,吃法多样,可热炒、凉拌等。食之咸香爽口,外韧里嫩,味道清香,是佐餐的佳品。4、建昌板鸭:选用生态放养填肥后的鸭子为主原料,经传统工艺腌制风干而成,其外形饱满,体干皮亮,吃起来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肥而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5、醉虾:主要制作原料有鲜活虾、豆腐乳汁、酱油、味精、香油、葱白、辣椒、青蒜、香菜、胡椒粉等,食之既有活虾的鲜味,又有佐料的香味,十分可口。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中国素有“烹饪王国”这个美誉。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小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享受美食也要看场合,场合好美食吃起来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营养物质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让人吃的更加开心。

冕宁县美食

4,四川冕宁什么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冕宁县有 彝族 汉族 回族 纳西族 藏族 苗族 布依族 僳僳族 蒙古族。。。
彝族 汉族
没这么问问题的,想问什么呀?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冕宁是四川凉山州的一个县 不是族 你想问什么?

5,四川凉山冕宁县穷吗

四川凉山冕宁县不算穷。冕宁县地处攀西大裂谷地带,安宁河和楠桠河发源于境内,西南有雅砻江流经,被誉为安宁河畔米粮仓,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另外稀土储量位居全国第二。2020年,冕宁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31亿元。四川凉山冕宁县穷吗冕宁县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总面积442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冕宁县下辖16个镇、22个乡,冕宁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冕宁县还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建立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在冕宁县,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概念。

6,冕宁县的人口民族

2012年,冕宁县年末户籍人口386390人,比2011年增长2.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59568人,增长4.5%,占总人口的41.29%;彝族人口为151289人,增长4.6%,占总人口的39%。全年出生人口7589人,出生率为19.6‰;死亡人口1804人,死亡率为4.6‰。 冕宁县有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苗族、满族、布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壮族、羌族、普米族、傣族、傈僳族、黎族、侗族、哈尼族、瑶族等19个少数民族。

7,四川冕宁县属于哪个市

四川冕宁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依小相岭与越西、喜德两县毗邻,南与西昌、盐源两县(市)接壤,西隔雅砻江、牦牛山北段山脊与木里、九龙两县交界,北至菩萨岗与石棉县相连。总面积442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冕宁县下辖16个镇、22个乡。冕宁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扩展资料截至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辖17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分别是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冕宁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山彝族自治州

8,四川冕宁县城占地面积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与石棉县接壤,北距省会成都470公里。辖2个农村工委6个镇32个 乡。有汉、彝、藏、回等20多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2007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3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2%。 土地资源   县境内可使用土地面积42.6234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702.27公顷,商业用地102公顷,住宅用地4132.65公顷,农业用地40.44万公顷,其它用地3.27万公顷。

9,冕宁县景点

灵山寺、冶勒自然保护区、彝海景区、彝海结盟遗址、漫水湾西河村旅游景区等。1、灵山寺:距冕宁县城8公里,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是凉山州重点整合的彝海,灵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2、冶勒自然保护区:属冕宁县北部冶勒乡,位于横断山脉东缘,为川南山地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大渡河一级支流南亚河的源头,海拔高度为2320-5299米,保护区面积247平方公里。3、彝海景区:彝海原名鱼海子,以盛产细鳞鱼得名,当地彝语叫“乌勒苏泊”。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以北40公里羊坪山上,距凉山州首府西昌117公里。彝海有纪念馆、纪念碑,向人们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篇章。4、彝海结盟遗址:位于冕宁县拖乌区,距县城28千米。民国二十四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由滇入川北上,在26天时间内,经过了凉山的10个县市,期间,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礼州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凉山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址和红色记忆。5、漫水湾西河村旅游景区:是一处集赏花、品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村。走进西河村,宛如安宁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片片果林,一幢幢新舍,处处散发着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气息,浓荫掩映、碧水中流、田园如织、瓜果飘香。

10,四川省西昌市泸沽镇位于哪个县冕宁县

泸沽镇位于安宁河与孙水河交汇处地带,距冕宁县县城37公里、凉山州府45公里、青山机场35公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攀西第一镇”之美称。全镇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城镇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59个村(居)民小组。成昆铁路、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方便的交通使泸沽成了凉山州北部数县、甘孜州九龙县、雅安市石棉县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是攀西地区工矿商贸重镇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泸沽成为冕宁对外开放的“窗口”。
需要纠正:泸沽镇属于冕宁县,冕宁县和西昌市行政级别一样,都属于县级,不存在隶属关系,冕宁县和西昌市都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市)
泸沽镇属于冕宁县的,朋友。

11,凉山州冕宁县海拔多少

最高点为北端则尔山顶,海拔5299米,是冕宁、石棉、九龙3县的分界点,一年中积雪十个多月,阴山则积雪终年,人迹罕至,最低点在西南部雅砻江与大水沟交汇处,海拔1330米。凉山州冕宁县有16%是海拔3500—4000米以上的高山,76%是海拔1500—3500米的中低山,5%是海拔1550—2600米的河谷和盆地。3%是海拔1330—1640米的峡谷。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有3列主要山脉,有超越4000米海拔的高峰242座。小相岭居东,锦屏山居西,牦牛山居中,均属大雪山系,都是北南走向。城厢镇概述:城厢镇,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地处安宁河上游、冕宁县中部,东至小相岭山脊与越西县接壤,南接林里乡、复兴镇,西连回坪、哈哈两乡,北靠惠安、曹古两乡,区域面积184.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4374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属宁番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城厢镇。1963年,析置城关镇。1981年,城关镇更名城厢镇。截至2019年10月,城厢镇下辖4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2019年12月,撤销城厢镇。2019年,城厢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2个。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冕宁县,百度百科-城厢镇

12,冕宁海海拔高度

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它与相对高度相对,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进行测算。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而相对高度是两点之间相比较产生的海拔高度之差。但海面潮起潮落,大浪小浪不停,可以说没有一刻风平浪静的时候,而且每月每日涨潮与落潮的海面高度也是有明显差别的。因此,人们就想到只能用一个确定的平均海水面来作为海拔的起算面。海拔也就定义为高出或者低于平均海水面的高度。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高程或绝对高程。由于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一,地球表面各点的重力线方向并非都指向球心一点。这样就使处处和重力线方向相垂直的大地水准面,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曲面。因而世界各国有各自确立的平均海平面,即大地水准面。

13,四川省冕宁灵山寺杨祖师的来历是什么

杨学信(1748--1804年),系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今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人,出身书香世家。其先祖超遵为雍正本朝阁老,父讳廷,乾隆三年恩赐翰林。杨学信自幼诵习儒家经典,他十六岁成家,十七岁妻故,十八岁入川求道数载。乾隆年间,杨学信云游至今德昌县境内紫微山“仙人洞”,皈依佛门,赐法名悟真,号普度,深得华光长老和了妙大师口传心授秘法,心领神会,悟性大进。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悟真云游“四大名山”,途经冕宁,闻灵山之上有灯台寺古址,往视,为灵山奇峰异景所动,建庙静修,皈依者日众。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经多方筹募资金,灵山寺破土动工。悟真亲自伐木平基,采办菜食,奔走操劳,历尽艰辛,历经15年,于嘉庆二年(1797年)竣工落成。寺院建成,紫微山华光长老亲将经书《达摩西来正法》送来。自是香火日旺,久盛不衰,杨学信被其第子和香客尊之为开山祖师——杨祖师。
古刹灵山寺座落在距冕宁县城20公里的小相岭西麓深山中,因背倚灵山,其祖师杨学信肉身不腐及“灵山灵感,,而闻名遐迩。 历尽沧桑话灵山 灵山主峰海拨4000多米,挺拔屹立于灵山寺(海拔2254米)后,巍峨俊秀,长年云蒸雾锁。屏障于东的小相岭,7月披雪,气势磅礴。寺庙周围层峦叠嶂,林壑幽深,绿荫青翠欲滴,清泉石上飞流。灵山寺的殿宇亭阁掩映在绿荫翠盖之中。 雄踞于37级台阶之上的山门,为琉璃瓦盖的双层飞檐,与门前的古松相映,同寺后的灵山并峙,极为壮观。山门正中挂“灵山寺”金匾,两旁为钢架护栏,屋脊双龙戏珠,在朝云晚雾及夜间七彩灯光下,显得十分雄伟辉煌。 进入山门是一个大天井,正面大雄宝殿是主体建筑,整个寺院呈“七星抱月”状。正殿与前殿及中厢之间为大天井;左右中厢、边厢与正殿及前厅、前殿之间构成4个小天井;殿门与前殿及中厢、左右下厅之间构成3个小天井。7个小天井环抱大天井,故称“七星抱月”。 大雄宝殿殿宇飞檐画栋,高10余米,面积为270.48平方米,坐北朝南,穿逗屋架全用优质冷杉构建,中间4根粗大的柱子,门的两壁为雕花门窗,挂名家手书匾牌。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像,高约5米,两旁为18罗汉像,佛像背面为开山祖师杨学信塑像及肉身照片。 开山祖师杨学信(1748—1804年),法名悟真,号普度,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今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其先祖杨超为清朝雍正年间阁老。其父杨廷是乾隆三年的翰林。母亲郭氏,生有三子,杨学信为长子。两个弟弟名叫杨学震,杨学仕。 杨学信16岁结婚,次年妻子亡故,18岁人川求道。后来到西昌(实为今德昌,因当时德昌属西昌县,故碑文记为西昌。)经“神人”指点人佛门,拜师德昌紫微山仙人洞解觉寺了妙大师。赐名悟真,佛号普度,居山数年,苦行修身,得到师父了妙、华光长老真传,学成后辞别师长,往朝四大名山。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杨祖师路经冕宁,忽然看见冕宁东面雪山高耸,景色雄奇,于是打算前去观看。路遇“神人”,问:“大师从阿处来,到何处去?有什么打算?”杨答:“自西郡来,到什么地方没有一定,朝山观景会有什么打算呢。”神人又说:“既然朝山,灯台山原是燃灯古佛道场,为何不去朝拜呢?”杨问:“有什么可以观赏?”答:“五百罗汉化身之处,再往上就是燃灯古佛讲经说法之台,这就是一个好去处。”大师问:“在什么地方?”神人指着白云深处说:“那高耸雪山之下就是。”杨道谢“多承指教”,还想再问,“神人”转眼不见。 杨祖师惊喜交集,策杖而行。至山林之中,但见“雄虎前导,麇鹿后随,直至顶峰。果然圣迹犹存,故址显在,天生异景,地产奇形,千瓣花之象,万盏灯之华,数十莹海水”。其景前所未见,杨祖师为奇峰异景所动,结庵修行,皈依者日众。次年县城文武官员、绅士、百姓迎其入城,会商兴建灵山寺院。经多方筹募资金,于乾隆四十八年破土动工。悟真亲自平基伐木,采办菜食,奔走操劳,历尽艰辛,经过15年的兴建,灵山寺于嘉庆二年竣工落成。寺院竣工建成时,紫微山长老华光亲将经书《达摩西来正法》送来,自此香火日旺,久盛不衰。悟真收徒48人,弘法21个春秋,于嘉庆九年(1840年)二月初六在灵山寺内端坐圆寂,时年56岁,其弟子见其肉身满面笑容,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供奉,其后肉身完全干涸不腐至1964年杨祖师肉身被毁,其间前后计160年。 灵山寺1797年竣工,建成观音殿,大雄宝殿,膳食房,善友朝山歇宿房等。后又经20多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七星抱月”建筑群。 同治七年(1868年)普雄一带黑彝奴隶主涌入冕宁烧杀抢掠,灵山寺亦不能幸免。众匪将寺庙付之一炬,寺庙净地顿成火海,两廊及观音阁等建筑群化为灰烬,所幸大雄宝殿未毁。僧众逃灾避害,或云游他方,或分散乡村,灵山寺几乎成了一座空庙,虽有少数不忍离开的僧徒,都遭到侵扰,伤戮掳夺殆尽。灵山寺破败凋零。 同治八年,周大夫奉命剿抚越冕两县夷务,委派丁××带兵进驻冕宁,后平息了奴隶主抢掠。丁某听说杨祖师肉身成佛,经数十年不腐,须发犹存,手足不败,虽死犹生,不但县境内官绅士民献袍上对联,县外也有信众供斋进香。丁某来灵山寺朝拜,见到杨祖师实形真躯,自愿捐银壹百两,交给当时吕姓知县,并令各界募捐重建灵山寺,灵山寺又逐步复兴起来。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重建灵山寺时,募捐的款项责成广修和尚和其他僧人共同主持修建庙宇,管理庙产山场,广修因监修城隍祠不能到职,只由其他僧人承建。在灵山寺被奴隶主毁坏后,地方豪强霸占庙产山场,所得收益不仅不归还寺庙,还蒙蔽地方长官。长官偏听偏信,将寺庙百步之外划归地方豪强,僧众“含血喷天,呈控府辕”无赖银尽无钱打官司。正如碑文所记“事无成效,告天无路,呼地无门”。后来僧人们联络原灵山寺在外的“本堂宗支子孙”,他们捐银,帮助伸冤,许姓知府根据僧众提供的杨祖师所留典当约据,恢复了灵山寺山场庙产。
文章TAG:冕宁县冕宁县四川凉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