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西昌到成都发货有哪些货运部

成都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西昌到成都发货有哪些货运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3 18:04:12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1,西昌到成都发货有哪些货运部

我们是成都-昆明高速泥巴山隧道工程的施工队,现在天气还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有点繁忙,走108国道过了石棉一段车多。五桥的重车还是就不去了,自驾小汽车的话,打坏的算也就24个小时左右车程从成都到西昌。
直接去火车站吧?11185上门服务,价格高!安全!小的托运部货物保证不安全,价格便宜!114可以询问?

西昌到成都发货有哪些货运部

2,国内哪些物流公司绿色物流做的比较好的

国内最著名的绿色物流企业是远成物流,远成物流作为国内绿色物流的代表企业,一直坚持低碳环保的服务理念。 远成集团在绿色物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主动履行职责,利用自身先进物流技术,整合集团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高效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和包装等物流活动,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同时远成集团不仅完成了对所有旧车辆排放改装,新购置货车符合欧Ⅲ排放标准,以减少能耗;同时运用机械化、托盘联营、单元化堆码,自动分拣机械、条码识别、电子扫描、自动化包装作业等物流技术以提高效能;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物流的方案整体布局,全面设计,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和人为浪费等。
锦龙物流还可以

国内哪些物流公司绿色物流做的比较好的

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管部门是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院系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国际化办学。实施中澳TAFE学院、中德BASF、中英IMI、中奥WIFI等11项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合作办学、国际资格认证、游学交流等工作,培养具国际就业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重点推进中德(成都)AHK项目、CDBB物流项目、戴姆勒铸星教育计划、威斯巴登现代职教培训中心、DMG现代制造中心等“德国合作项目”,打造“中德创新平台”。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http://www.cdivtc.com.cn/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学

4,绿色物流对物流发展有何影响

绿色物流是指在抑制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1.绿色物流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 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而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2.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制造是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式制造绿色产品,是一种生产行为。绿色消费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3.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4. 绿色物流还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5,绿色物流毕业论文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 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4]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计算机 http://www.1212y.com/list.php?catid=7

6,成都智能稀土有限公司详细资料

地  址:中国·四川成都市高新南区新加坡工业园区新园大道10号 电  话:086-28-85177027 传  真:086-28-85159757 邮  编:610041 网  址: http://www.znreo.com/   http://www.智能稀土.cn/ 成都广地绿色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刘国辉先生,总裁沙力之先生。公司正式员工126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46人(包括总裁办组成人员大本学历7人、农技专业大专以上学历12人、畜牧专业大专以上学历4人、园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3人、化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4人、其它专业大专以上学历16人。)公司于2000年—2001年在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金洞子水库地区有偿获得20362亩荒山荒地五十年开发使用权,以山区循环经济理念为项目群落设置原则,以打造“人与自然最佳生态环境”为宗旨,以获得较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目标,在金洞子水库地区打造公司绿色工程“金洞子生态园”。生态园以经济林果种植、生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辅以生态旅游,构成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的循环经济项目群。生态园内规模种植了极具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台湾龙竹10000亩,名优水果2000余亩,其它可为养殖提供饲料的作物(红苕、玉米等)数千亩,建有中型生态养殖场一座,以生猪、鸡、鸭等品种为主。根据种养规模,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以广地菌业有限公司为主要加工企业,完成生态园内所有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加工。以万亩龙竹、700亩水域的狭长湖泊金洞子为依托,开发生态旅游业,创建了同时接待300余人的金洞子山庄。构成了循环经济项目群落—金洞子生态园。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2004年,公司以“种植非试管快繁技术”为基础,在大邑县安仁镇金光村,创建了公司现代农业基地—广地金光现代农业科技园。科技园占地115亩,除能快繁各种植物种苗外,公司在该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了陆生植物、花卉水生培养的技术过程,建立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水培基地,年产水培植物花卉30-50万盆,开辟了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在西南地区的先河。生态园工程,科技园工程由于其带动性强,辐射量大,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带动涉及区域千余户农民增收,并常年解决了300余人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被大邑县委、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同时被四川省环保局授予首批“生态自然小区”称号. 基于对中国农肥体系中有机生物微肥的市场信心和中国现代农业对有机生物肥的强烈需求,公司于2005年开始对农肥品种进行了分析、考察,2006年公司斥巨资(1600万人民币)买断了目前中国农肥体系仅有的含SOD.B—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因子的全营养、功能性有机生物肥—“想不到”高能活性生物肥的全部知识产权,在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家骏工业城内建立了公司高能活性生物肥生产基地,购置各种高精生产设施设备120台套,年设计生产能力20000吨,同时创建了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化验检测中心。自2006年起,公司在四川、山东、内蒙古、云南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多品种大田试验示范工作,效果十分显著。2007年获得“中国第八届西部国际博览会特别推荐产品”殊荣,同时被中国农技推广中心聘为“副理事长单位”。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公司的绿色工程“金洞子生态园”将在2008年内全部完成,同时完成农肥产品在全国大部分省区的示范工作和销售体系的建立工作。 四川智能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98(35)文批准成立的、在四川省工商局注册成立的由民营资本组成的从事稀土矿产品、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开发及销售的股份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13日,股本总额4000万股,其中法人持有2398万股,自然人持有1602万股,现有总资产二亿四千万,净资产一亿七千万,每股净资产达4.48元。    公司现有员工138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约20%,主要属地质、采矿、选矿、冶金、机械等专业。    公司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自主投资勘测,拥有储量居世界同类稀土矿前列的德昌大陆槽氟碳铈轻稀土矿山一座,位于德昌县城南西72公里处,矿体面积七百多亩,平均矿物厚度42米,地形坡度15~32%,区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保守估计矿地质储量叁佰陆拾万吨,平均稀土(REO)品位为5%左右,最高品位为17.68%,具有品位高,易开采,杂质含量低等特点。(以上数据引自凉山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德昌大陆槽稀土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报告》)   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垄断资源,在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中投资新建了一条56公里长的矿区专用运输公路,不但解决了矿区的运输问题,也为数年来刀耕火种的彝胞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公司先后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德昌稀土采选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内建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一氟碳铈轻稀土露天采矿场,一座年处理30万吨稀土原矿生产能力的选矿厂,有完善的生产流水线,建设有破碎车间一座、球墨车间一座、强磁车间一座、重选车间两座及矿仓、原矿坝、尾矿坝、配套水电站、化验室、职工食堂、宿舍、篮球场等辅助设施。有各类生产设备400余台(套),挖掘机及运输车辆20余台。

7,对十三五节能工作的开展有何打算

为发扬光大“十二五”节能工作的好趋势,推动节能降耗向深广度发展,“十三五”节能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一)促进结构升级,在结构节能上做文章。实践证明,产业结构是影响能耗的基础性因素,要从根本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投资结构,投资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单位GDP能耗就降不下来。因此,要努力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加快第三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缓解工业结构用能压力,实现产业结构节能。1、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定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建立完善能源在线监测系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确保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持更高水平、更长时期的发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高耗能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2、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整治小化工、小印染、小造纸等淘汰类企业和项目。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力度,开展全市燃煤耗电锅炉节能监测专项行动,对我市锅炉等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设计审查、新产品能效测试、在用工业锅炉设备实行能效测试,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行分类监管,争取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推荐使用更换一批高效节能特种设备。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突出抓好能源结构调整,组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在重点领域上下功夫。工业、建筑和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是当前全市节能工作重点。要把企业节能科技攻关作为政府科技资金节能投入重点,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重点实施八项工程:1、工业节能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实行能源审计,对于单耗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等惩罚性措施,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重点实施降低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和电网损耗的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降低电网损耗。以国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为指导,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型电机、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无功就地补偿等节电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2、建筑节能工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筑,规划建设部门不予验收,抓好一批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以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为重点,发展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和中央空调系统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推进地源、水源、空气源等热泵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3、交通运输节能工程。发展便捷、高效、省能的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交通运输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集约化运营和车辆实载率。强制淘汰达到国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辆,加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执行营运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控制道路客运班线和运力。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继续推行甩挂运输,积极探索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方案。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政策。4、公共机构和商贸领域节能工程。建立和完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落实各县区和市直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工作方案,理顺和健全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统计渠道,切实摸清和掌握公共机构能耗情况。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零售业等商贸服务和旅游业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公共建筑、宾馆、酒店、商厦等室内空调出口温度夏天不得低于26℃,冬天不得高于20℃。5、绿色照明节能工程。重点推广高效照明财政补贴节能灯、LED灯、太阳能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在全市主要路段启动交通信号灯和景观照明灯的LED灯改造示范工程,采用先进灯具代替能耗较大的传统路灯,在有条件的道路、小区和公共机构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在全市大型宾馆、商厦等公共场所启动绿色照明产品更换工作,重点对县级以上政府机关进行绿色照明产品更换工作。6、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培育扶持节能服务机构,着力推行能源审计,为用能单位节能寻诊把脉开节能处方;组织召开全市合同能源管理合作交流会,培育和建设推广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引导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7、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优化工程。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把节能降耗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耗能企业,发挥重点用能企业在节能降耗中的主力军作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设立能源管理岗位,编制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努力做到“增产少增能、扩建不扩能、增收靠节能”。8、组织实施节能人才工程。强化节能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管理机制,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专职人员,实现节能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加强政府节能监管、企业能源管理、节能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节能专家库。以重点用能单位为主体,组织培训机构对基层节能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题培训,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节能管理人才队伍,为政府节能管理、能效评价等提供智力支持。(三)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在体制节能上想办法。1、落实政策激励措施。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及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企业节能改造的积极性,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对国家限制类、淘汰类高耗能和单耗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继续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有效控制居民用能合理增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与绿色信贷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全面的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信贷力度,逐步压缩退出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劣质企业的存量贷款,不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和违规在建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引导国际资本、公共资金和私营资本联合投资低碳技术的研发、孵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各类社会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降碳领域。2、加强节能执法监察。一是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市、县两级都要成立节能监察机构,有人员编制和预算经费,加快节能监察设备设施建设,招录相关技术人才。二是持续开展日常节能监察。围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制度执行情况、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等情况,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加大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用能设备淘汰销毁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在全省率先实现节能执法工作的新突破。三是是突出节能执法专项监察。继续开展高耗能行业专项节能监察,加大对公共机构、商场超市和城市照明等重点领域节约用电情况,促进全社会依法、合理、科学用能。发挥能源监管机构的作用,加强能源消费监管。发改部门要针对万家企业、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专项监察。依法查处违法用能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节能降耗执法责任制。3、强化节能宣传培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继续组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学校、医院、社区、机关五大节能低碳行动,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宣传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发挥节能工作简报、网络平台作用,积极为节能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文章TAG:成都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