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最早的肥肠粉,成都哪家肥肠粉最正宗

成都市最早的肥肠粉,成都哪家肥肠粉最正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09 17:31:56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成都哪家肥肠粉最正宗

说到肥肠粉,成都真正正宗的只有双流朱记肥肠粉和白家肥肠粉二家,但是白家好像转行做方便粉丝了,所以只有朱记啦。而且由于肥肠粉一直是家族式的传统经营,外人很难学会怎么做。所以,你要吃正宗的肥肠粉一定要去店里面挂有双流政府发的成都名小吃铜牌的朱记肥肠粉店哈,在我家(五大花园)附近就有一家哈

成都哪家肥肠粉最正宗

2,成都哪里有正宗的肥肠粉

马鞍路的甘记肥肠粉味道也不错哈 就是店店看起瞥了点~~~因为开的时间很久了···· 在时代印象还有个甘记的店店,这个就不错了
青四桥
93公路也就是现在的高攀路有一家
百家三

成都哪里有正宗的肥肠粉

3,白家肥肠粉的白家肥肠粉的来历

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以味美制胜的小吃。白家肥肠粉的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1998年,被评为都市著名商标。如今的白家肥肠粉以从最早的街边小摊发展成了集小吃、中餐、茶艺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以味美制胜的小吃。白家肥肠粉的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如今的白家肥肠粉以从最早的街边小摊发展成了集小吃、中餐、茶艺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白家肥肠粉的白家肥肠粉的来历

4,怎样做白家肥肠粉

白家肥肠粉   白家肥肠粉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境内白家镇,是白家镇的特产,也是成都的名小吃之一。  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味美制胜的小吃。白家肥肠粉的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如今的白家肥肠粉以从最早的街边小摊发展成了集小吃、中餐、茶艺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白家肥肠粉目前在成都各地有许多分店,如成都市游乐场旁边。 白家肥肠粉做法:原料:   猪净熟肥肠250克。辅料 水发玉兰片10克,水烫油菜15克,水烫胡萝卜10克,水发冬菇10克。猪清油、酱油、醋、花椒水、绍酒、味精、葱、姜、蒜、香菜梗、鸡汤、湿淀粉。 制作过程:   1、把熟肥肠切成斜刀片(约一分半厚)。将水发玉兰片、胡萝卜切成片。油菜切成段。葱切成象眼块。姜、蒜切成末。香菜切成段。冬菇切两半。   2、用酱油、醋、花椒水、绍酒、味精、湿淀粉、鸡汤对成汁水。   3、勺内放猪清油,油热八成时,将肥肠倒入勺内冲炸片刻,倒入漏勺控净油。   4、勺内放少量油烧热,用葱、姜、蒜炸锅,放入玉兰片、油菜、胡萝卜、冬菇略加煸炒,接着将冲炸好的肥肠倒入勺内,将对好的汁水烹上,再放入香菜段,颠炒几下出勺即成。
流到热水中成型,这样粉就做好了。肥肠切开,洗净切1到2寸长,煮烧随你了。然后在碗里放咸菜段,熟油辣椒,盐或者酱油,花椒粉,少许醋,把煮红苕粉的汤舀一点在里面,将粉放在碗中,上面洒粉肠,葱花即可.其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
它主要是调料。和味汁

5,听说成都肥肠粉是名小吃之一它是怎么来的

四川的“肥肠粉”,恰如“通俗歌曲”,为当代青年和普通高民所喜爱。究其原因,首先是川味的“麻辣汤”展示非常充分,麻辣味现吃现冒,俗话说“一烫如三鲜”又加以芽菜,既地道,又刺激;其次红苕水粉光、韧、细长,口感滑爽,耐咀嚼,易消化;更重要的是经过特殊洗制、炖煮巴软的肥肠和熬制的汤,汤色雪白,异香扑鼻,异鲜沁脾,点缀几根豌豆尖,其味更是难以言状。总之,尚酸辣的人吃后上瘾是不成问题的。在“肥肠粉”生意竞争激烈的成都,“高记帽结肥肠粉”,以其独特的制作和优异的质量又略胜一筹。高记帽结肥肠粉,在一般肥肠粉采用肥大肠的基础上,碗内又加入帽结的小肠。其制作的粉条筋丝好,汤鲜诱人。高记帽结肥肠粉,地处成都市双流县白家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店主张华林是高家肥肠粉的第四代传人。1990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届个体名小吃评展会上高记帽结肥肠粉获“成都名小吃”。高记帽结肥肠粉的制作方法配料:(制40碗)猪大肠 2000克 猪小肠 1000克红苕粉 1000克 熟油辣椒 100克 花椒面 5克白酱油 200克 芽菜 200克味精 10克 葱花 100克葱把 200克芝麻油 50克 生姜 200克白矾 40克 猪筒骨 2000克白酒 40克 葱叶 40克制作程序:1、洗大小肠。将大小肠漂洗3次,入盆加食盐、生姜(切碎)40克、葱叶40克、白矾40克、揉搓,去掉污水,再用清水洗净。割开肠头,将肠翻面,去掉糠壳污物,反复淘洗干净肠内为止,再次用清水漂淘,滤干水份,加白酒,在盆中揉搓到糙手为止,再次用清水漂淘,滤干水汁,切成一字条,入沸水锅焯一次,浸泡在凉水中备用。2、煮肥肠。将洗净的猪筒骨投入开水锅,除去血腥泡沫,捞出用刀背捶破。掺入8000克水,烧开后,把猪骨、大小肠、花椒、葱把、生姜拍破160克置于锅中,用在火炖巴。大肠捞起斜刀切成3至4厘米长的卷状;小肠挽成若干个帽结。3、制水粉。红茹粉加水调成粉团,用特制的80孔粉瓢,使粉团从瓢底的眼孔徐徐漏出,流入沸水中,成为线粉。煮熟后,挑入清水中浸泡待用。4、定底味。将芽菜洗净切细与红油辣椒、花椒面、白酱油、芝麻油、葱花、味精等调料分装于40个碗内。5、冒制。将水粉抓入竹漏瓢内,其内再舀一瓢肥肠汤,上面再放切好的肥肠和帽结小肠即成。如有焯好的豌豆尖,再放上几根更好。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肥肠有腥味,帽结小肠略带苦味。肥肠较脏,必须加在白矾和白酒、生姜、葱叶、食盐等反复搓揉、淘洗才能去掉腥味和异味。一点不能马虎。煮制时还应加入较多的姜块、葱除腥增香。这样做出的肥肠粉就不会有腥 味了。高记肥肠粉店:成都市双流县白家场
青石桥肥肠粉在成都土著们地位之高,名气之大可能许多外地朋友不晓得,因为大家都只晓得龙抄手和钟水饺这些。所谓的青石桥肥肠粉其实不叫青石桥肥肠粉,而是叫复兴肥肠粉!!成都只有这一家,就在青石桥!!他旁边还开了一家白家肥肠粉!!!旁边还有一个豆瓣抄手。复兴肥肠粉是1985年就开了,最先是在斜对面哈,后来烂房子拆了才搬到现在位置的。最开始只卖2角5哈,生意这么多年爆好,我吃过1块5一直到现在7块,可能再便宜的也吃过,已经没有印象了,反正3块的时候吃的次数比较多。他们还有喜欢吃的说那老板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是不晓得哪个是老板,反正你们注意了,复兴肥肠粉哈!!!千万不要走错了,我还是很喜欢它家的味道,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变。注意最好不要吃饭点去,那个时候味道不行哈,因为太忙了可能。记到,复兴肥肠粉----才是青石桥肥肠粉!
口味及选料:正宗的肥肠粉选用的是上等红薯粉、菜子油及干红辣椒、花椒等原料,锅汤则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而成。红油飘香,霉干菜、榨菜末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粉条糯软,满口留香。夹起颤巍巍的肥肠送入口中,只觉卤香细腻,滑爽耐嚼。 做法:先将泡好的红薯放进沸腾的肥肠汤锅里来回荡几下,捞起来后倒入已放好肥肠和调料的大口碗里,最后从汤锅里舀一大勺沸汤沿粉丝浇淋下去,再往碗里放几粒花生和几抹葱花即可。

6,成都小吃有哪些

成都的小吃多了去了,本人生在成都,活在成都20余年了,可以说成都的小吃没吃到一半,有很多东西是外地人根本无法找到的,正所谓酒好不怕院子深,好的成都小吃你最好找那种有一定年龄又会吃的成都人带你去整,比如一看就晓得是好吃嘴并且年龄大概35岁左右的出租司机。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如果你想走了说明你没真正了解成都,但是成都也是个人流混杂的城市,不要被骗哦!!!至于成都具体有什么小吃,大餐就吃火锅,小点就吃龙抄手,下饭下酒菜就来点什么夫妻肺片,棒棒鸡,卤菜之类的,怎么买要问本地人哦,不然你会后悔的!!!!
成都名小吃品种繁多:以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饺;从糕团汤元到筵席细点;从凉抖冷食到热饮羹汤;从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堪称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甜咸酸辣各味俱全。 成都小吃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糕饼、羹汤、及席菜细点,另外还有一个与外地小吃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吃还包括一些肉类食品,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等等,这又是成都小吃的一大特点。 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成都小吃味特别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成都小吃除有名小吃外,众多的地方小吃也脍炙人口。如“烤红苕”“锅魁夹卤肉”。
在春熙路口的“中华老字号”小吃——“龙抄手”餐厅,百盛旁边的“赖汤圆”餐厅都是外地人来成都很好的食物选择。 成都的许多名小吃都是以创始人的姓氏冠名的,比如“钟水饺”、“韩包子”、“赖汤圆”、“张凉粉”等等。“钟水饺”有别与北方的水饺,馅是纯肉的,拌上甜辣的红油蘸水,别有风味。韩包子味道一般,但肉质相当细嫩。“赖汤圆”虽然名声很大,但许多老成都更喜欢“郭汤圆”的香而不腻。 “卤肉锅盔”形式上与陕西的“肉夹馍”相似,不过“肉夹馍”里的肉,是剁得烂碎的腊汁肉,而“卤肉锅盔”里的肉却是浇着卤汁的成片的肉,都很香。以前只知道骡马市的担担面总汇卖的“卤肉锅盔”最正宗,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一大批各种字号的锅盔店,遍布成都的各个角落。八宝街三医院对面的“乐来锅盔”味道就很不错。除了卤肉外,还有很多品种,如耳片、牛肉、三丝等等,价格在2.5元左右。 “三大炮”也不能错过,你可以看到师傅娴熟地将手中的糯米面团沿着案板砸出去,落在盛满花生粉的盘子里,一路上“当,当,当”地发出三响。我在文化宫里吃过一次带响的“三大炮”,不过他们的响声都是通过案板上摆放的金属碟子搞出来的,虽不太正宗,但味道还好,软软的,粘粘的,可以蘸着红塘吃。 如果你在成都的街头漫步,会经常看到有人一根扁担挑着竹筐,一边走,一边“叮叮当”“叮叮当”地敲着手中的铁片。这铁片敲出的声音,就是“叮叮糖”的叫卖声。卖糖的人总说叮叮糖入口即化,生津润肺,可我每次吃都粘牙,大概太心急了。叮叮糖也有许多专卖店,陈记的比较多,兼卖芝麻花生糖,桂花糖,姜糖以及自制的甜点等等。 “九尺板鸭”是彭山一带的特产。好吃极了,皮脆肉嫩,咸中带甜,第一次吃是在同学的家里,没好意思起劲吃,浅尝辄止。嘴谗的时候就去买上一只半只的,或独享,或与朋友小酌时下酒。 “棒棒鸡”也是这两年红及一时的小吃,字号很多,廖记最有名。品牌包装得很好,一改往日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所有连锁店都是同样的装潢,窗明几净,干净卫生。棒棒鸡据说有很复杂的制作程序,其中一项就是用木棒敲打,好象说是更容易进味。我觉得味道也没什么特别,不过我很喜欢吃胡记的无骨凤爪和郡肝,他们调的蘸水是自己家里无论如何也调不出来的。 要说成都小吃,最不能忽略的是“串串香”。“串串香”和“麻辣烫”是同意词,这六个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这种小吃的特点。对很多人来说,吃串串更多的是在吃一种气氛:大家围着一口鸳鸯锅,冒着粗汗,海阔天空地吹着牛,拿起一大把烫归易了的牛肉,四下里一分,从签子头上把肉块拨拉到油碟里,略一降温,再夹到花生海椒碟里滚一下,塞入口中,爽!再喝一口雪花或蓝剑(啤酒),夸张地匝一匝嘴,好安逸!成都串串出玉林,玉林串串香在成都已经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了。 肥肠粉在成都已经成为仅次于面条的主要小吃,分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主要有名的以下几家。 (1)成都肥肠粉的招牌无一列外都打着双流白家的名义,据说那是成都最早最有名的肥肠粉发源地。当年的高老爷子把小小的粉条调出成这样的美味。现在其高记肥肠粉已经成为了一座大型的酒楼,依旧供应着2。5元/碗肥肠粉,同时更提供更多的肥肠系列菜品,唯一缺点是离成都市区较远; (2)青石桥肥肠粉。成都提肥肠粉第一肯定是青石桥,那里肥肠粉是老字号了,肥肠粉是将红薯粉条在大锅老汤里面(基本是不停火,用十斤以上棒子骨熬制出来的)烫熟后加各种原料而成,最后撒上煮好的白味肥肠,是成都最有人气的小吃。 (3)红星路四段,遂宁宾馆旁边,据说是当年高老爷子亲自授权的三家之一(不知道是否因为拆迁而改变,如果是,那么沿遂宁宾馆对面的小街前行50米,同样有一家,以前我以为后者比较正宗些,但因为前者当街,所以生意及口碑要好很多; (4)马鞍北路建工俱乐部门口,也是老字号的肥肠粉; (5)应该还没有写全,在大街小巷里,可以发现的美食太多了; 在成都七中附近的怪味面也很好吃(有两家连在一起,一个叫徐老八怪味面,另一个就叫怪味面,两家都很好吃)如果有人想去就问成都七中在那里就可以了,大多数人都知道,七中是成都最好的中学了。
火锅
建议你去搜一首歌来听.叫.用改的.注意看歌词.里面具体哪里的什么小吃很好吃都唱了.非常具体.而且很多都是那种小摊小店官方查不到的.

7,肥肠粉有多少年历史了

肥肠粉历来是成都众多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其麻辣鲜爽,色红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也可权作特色一餐。肥肠粉完全具备“快餐”的特点。白家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店主张华林是高家肥肠粉的第四代传人。它是以味美制胜的小吃。白家肥肠粉的特点是:粉丝晶莹剔透,汤碗红白分明,入口麻辣鲜香,口味隽永,享誉八方。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著名商标。如今的白家肥肠粉以从最早的街边小摊发展成了集小吃、中餐、茶艺为一体的大型酒楼。 “酸辣粉”所用浇苕,如同面条浇苕一样制作,使用酸食的主要有“肥肠苕”、“凉粉苕”、“排骨苕”等,其中尤以“肥肠苕”最为著名。“肥肠苕”分为“酸辣肥肠粉”和“原汤肥肠粉”,即酸辣口味和鲜咸口味。调味主要用胡椒粉、红油辣椒、葱花、酱油、芽菜、芹菜粒、醋、香菜、大头芽粒、油酥黄豆、味精等组成。烫氽酸辣粉的汤,以煮肥肠、猪耳等艘熬制的浓白色的原汤。具体操作是:将醋、红油辣椒、酱油、味精、芽菜放入汤碗中,注入原汤,将粉入锅中烫制后挑入碗内,撒上芹菜、香菜、大头芽、酥黄豆即可。白家肥肠粉是成都知名小吃之一,发源于四川省双流县白家镇(今双流县西航港街道成白社区)。肥肠粉中的肥肠是指用肥肠(猪大肠)作为主要配料,粉指的是红薯粉作成的粉丝。此小吃主要口味为酸辣味,所以又叫酸辣粉。白家肥肠粉因发源于成都双流白家小镇而得名,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白家镇位于成都城南,从成都趋车前往只需半个多小时,小镇很小,三条街道纵横相连,房屋精巧别致,主要以两三层居多,常有人在楼上楼下两两相望。这个只有不到2万人口的小镇,却有10多家白家肥肠粉店,店名大多以老板的姓氏取,如“徐记白家肥肠粉”、“何记白家肥肠粉”等等,这些店各有特色,如徐家以“汤鲜”闻名,何家以“粉嫩”著称,虽然均只有几十平米的店面,却都自称是小镇上最气派的肥肠粉店、能烹饪最好吃的肥肠粉来招揽顾客。去白家镇吃肥肠粉,应赶早不赶晚,去迟了要排队不说,还很可能空肚而归。 关于白家肥肠肥的来历,小镇上的老人可以跟你话不停歇地讲上一天,大意就是清末年间,连年战乱,许多流浪者涌入天府之国避祸。一名外乡人漂泊到白家小镇,终因饥寒交迫,昏倒在一户人家门前。做粉丝生意的主人好心地救起这个外乡人,并以当地的红苕粉丝热情款待,粉丝晶莹剔透,麻辣鲜香,甚是可口。战乱中,外乡人离开了那座平凡的小镇,甚至来不及询问恩人的姓名,只是那碗救命粉丝的美味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外乡人在漂泊途中不断向人们讲述“粉丝救命”的故事,不少人因此慕名前往,一品美味。于是,白家粉丝逐渐在川西平原流传开来。由此可以判断,白家肥肠粉至少有100年历史,这也沉淀了成都人热情好客、质朴善良的性格特征。白家肥肠粉是小镇的生存方式、娱乐谈资、也是他们的魂。 白家肥肠粉店开到成都市区估计已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有“乡下举人要进城”,也有“好宝贝要献官”的意思,总之是各取所需,白家肥肠粉也逐渐繁荣起来。如今白家肥肠粉在成都的店铺不下100家,装修也越来越漂亮,窗棂楼阁、瓷砖玉瓦、灯红绸彩、顾客盈门、生意红火。但是白家肥肠粉始终是市井的、鲜活的,隔着餐厅大堂的玻璃窗,依然可以看清肥肠粉加工烹饪的全过程,这些过程有100年没有变化,还是那个小吃的“味”:一口大铁锅,几根雪白的肥肠在锅里文火熬着,清香四扑;一个大铝盆,筷子粗的红苕粉在清水里漂泡着,柔软细腻;主厨师傅麻利地从铝盆里捞起一把苕粉,用竹编煮篓盛着放在锅边小煮,情形跟“烫火锅”有分相似,三分钟就煮好了――粗壮的粉丝、大大的肥肠子、点缀少许葱花、搭配几根香菜,看一眼都让人口水直流。“肥肠粉来了,外加一个锅魁”在服务员的吆喝声白家肥肠粉就来到你的面前。 随着成都这些年的发展,来成都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成都的小吃也是越来越有受到全国各地人的喜欢,有的人要来品尝,有的人吃了之后还要带走:要加盟了、要联营了、要挖走师傅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白家肥肠粉突然浮现出巨大的产业前景,白家肥肠粉要变天了,这不但是当年救人的苕粉师傅想不到,就在当时也少有人想到。成都人擅长烹饪,而像白家肥肠粉这种烹饪类小吃的最大症结在于容易受到地域限制,要出川、要走向全国、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品尝到地道的川味美食,一个字“难”,所以在98、99年的时候,白家肥肠粉的发展进入了短暂的徘徊期。那个时候笔者还在念大学,白家肥肠粉之深入人心已及校园,为庆祝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与同班好友相约去白家镇尝鲜,但是由于不识路,错行至双流华阳镇半路折返,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唏嘘长叹。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米粉的历史;2、肥肠的历史;3、肥肠粉的历史。下试言之。米粉的产生据传是两晋时汉人南知迁,因怀念北方的面条,因此以稻米取代麦榨条而吃,根据《新竹市志》上的记载:“五胡乱华,华人南迁闽浙时,仍以稻米榨条而食,即当今之米粉也”。这种说法当不可道信。考虑到面条大约源于东汉,米粉很可能是在东汉至魏晋的时候由饭稻的南方人所发明的,它的出现有可能是受到面条的启发。至于肥肠,齐民要术里有一种羹叫羊盘肠,是一种把羊肠灌血并切成短段的食物。它被认为是“南人”的食物。因而中国人对肠的利用最初可能是只是在于用肠衣灌制香肠,直接食用大肠的习惯可能比较晚。又中国到了宋代才开始普遍用油来进行烹饪,之前大多只是用水内煮而已,从爆炒肥肠现在这一流行的菜式来看,估计大肠的食用要到宋时才开始流行。当然,以上基本上只是推测而已。基于以上的猜想,估计在米粉中加入肥肠的做法很可能到宋代以后容才在南方地区开始出现。明清时期留下的菜谱应有不少,其中是否有肥肠粉的材料,限于在下学识所限,并不知道。
肥肠粉有上百年历史了,一直是成都名小吃之一哦,最正宗的当属朱记了,不过朱记的商标在几年前被人抢注的,现在好像还在争议。所以现在成都和双流的朱记肥肠粉大多改名为朱锦记了,记得注意识别哈。
文章TAG:成都市最早的肥肠粉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