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一共有35颗卫星,其中5颗属于静止轨道卫星,30颗属于非静止轨道卫星。连接北斗卫星时,为什么不同时间,卫星颗数会有变化,北斗卫星系统由于历史原因,所以需要有几颗卫星先“打头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一共发发射了54颗卫星,最后一颗卫星将于今年6月发射,由于实验用卫星和系统建设历经数十年,卫星已到到使用寿命,最终建成在轨运行的北斗三号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
1、北斗卫星一共多少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一共发发射了54颗卫星,最后一颗卫星将于今年6月发射,由于实验用卫星和系统建设历经数十年,卫星已到到使用寿命,最终建成在轨运行的北斗三号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
2、GPS卫星数量只有24颗,为何北斗系统却比GPS多出11颗?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首先,目前在太空中的GPS卫星的数量不是24颗,而是32颗。24颗只是为了进行全球定位而需要的最小卫星的数量,多出来的那几颗卫星,一方面是用来作备份的,防止某些卫星失效而让地球上某些区域的导航出现故障,另一方面这些卫星还可以增加卫星定位的精度,那么北斗定位系统为什么会需要35颗卫星呢?这主要是因为三方面的原因:1,北斗卫星的轨道位置更高一些,并且跟GPS卫星的排布顺序不一样。
GPS卫星是分成六个轨道,每个轨道上有4颗卫星,所以一共需要24颗卫星;而北斗卫星是分成三个轨道,每个轨道上9颗卫星,所以一共需要27颗卫星,至于说为什么要采用3*7的更高的轨道,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此处不细说。2,北斗卫星系统由于历史原因,所以需要有几颗卫星先“打头阵”,众所周知,北斗卫星定位最主要是为了军事用途,而且是后起之秀,如果我们跟GPS卫星一样一定要发射满24颗卫星才能够实现全球定位(发射完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毕竟有些时候新卫星还没发射上去,老卫星寿命就到了),那么这段时间里面国家安全如何保障?如何跟伽利略和格洛纳斯这样的其他国家的定位系统争夺市场?所以北斗卫星想出来一个绝招:先发射三颗一直在中国上空转的卫星,这样就可以先提供定位了——这就是所谓的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运动轨迹配合上地球的自转,在地球上的人看来,这些卫星就是在中国上空转,可以在仅有三颗卫星的情况下实现中国本土的卫星定位。
【下图就是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行进的轨道,可以看到,基本上就是在中国上空打转】3,北斗需要同步卫星轨道实现短报互文功能,北斗有一个GPS没有的功能,那就是“短报互文”,简单说你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而为了提供一个稳定的信号源,所以我们需要“同步轨道卫星”,让这些卫星的转动速度跟地球自转一样,这样我们在地球上看,这几颗卫星就是“不动”的,
3、连接北斗卫星时,为什么在不同时间,卫星颗数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