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徐汇区 > 十五计划,十五计划是从哪年到哪年哦

十五计划,十五计划是从哪年到哪年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15 07:41:29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十五计划是从哪年到哪年哦

2001-2005

十五计划是从哪年到哪年哦

2,什么是十五计划

就是五年计划呀第一个五年计划叫一五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叫二五计划...依此类推, 现在是第10个五年计划, 第十一个怎样叫, 大家也研究一下吧, 呵呵, 本人向不参政的

什么是十五计划

3,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四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城市铁路工程

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四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4,今天是国家的第几个十五计划

今天,正处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即“十三五计划”。“十三五计划”的规划期为2016—2020年,计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底结束。PS:国家每五年编制一次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为未来五年规划发展蓝图。十五计划,是专指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因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十个五年计划,所以称“十五”计划。

5,十五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十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1~2005年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6,十五计划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法律分析:从2001年到2005年。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法律依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下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本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是“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主要阐述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所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以引导,在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完成。

7,15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8,十五计划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法律分析:从2001年到2005年。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法律依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下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本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是“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纲要主要阐述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所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以引导,在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完成。

9,十五计划规划全线修通线

格尔木;格尔木至拉萨。高寒缺氧,海拔高,气候恶劣等等。青藏线。
你好!该铁路从西宁至格尔木段在80年代已经修通.06年7月试运行的是格尔木至拉萨段. 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高寒缺氧,多年冻土,海拔高,气候恶劣问题补充:十五”计划规划全线修通青藏线.如有疑问,请追问。

10,十五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起止时间

十五计划起止时间: 2001-2005年。十一五规划起止时间:2006-2010年。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十五”计划。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扩展资料:“十五”计划的实施背景“十五”计划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WTO所推行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我国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逐步接轨,中国经济越来越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如何控制扩大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金融安全的关注,怎样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进一步转变其职能使其与世界接轨都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背景“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与“十五”计划时期比较类似,但是在许多方面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上,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可能造成国内经济波动的因素也在增加,给我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立足于中国国情,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十个五年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一五规划

11,中国十五计划是什么

“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12,简述十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个部分。1)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是确定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2)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系统运行环境描述;系统开发计划;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学科范畴   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范畴类似点,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其衍生出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专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差异比较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  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规划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室外空间、街墙界面、人车分流的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例如深圳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街墙”、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地区城市设计中的“绿轴”。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差异   城市设计处理的空间与时间尺度远较建筑设计为大,它处理街区、社区、邻里,乃至于整个城市(虽然当代都市设计绝少至一整个城市的范围,除非城市规模较小),其实现的时程多半设定在十五年至二十年间。相对于建筑设计,仅需处理单一土地范围内的建筑工作,建筑物完工至多仅需三或五年,城市设计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尺度差异。  城市设计所面对的变量也较建筑设计为多。一般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都市交通系统、邻里认同、开放空间与行人空间组织等,需要顾及的因素还包含诚市气候、社会等。变量众多,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另外加上实现城市设计案所必需的漫长时程,其结果是,城市设计方案与实现成果之间充满著高度不确定性。  事实上,也由于城市设计涉及因素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手段较为间接,不像建筑设计可以对个别建筑物进行直接掌控。也因此,城市设计这门专业中,所应用的工具与策略与建筑设计差异极大。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差异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计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能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  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计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连。城市计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计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邦、国家,甚至国际政经网络,而这些往往是都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举例而言,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经常是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轻轨轨道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地共构、公交车辆行驶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相对的,城市规划专业经常需要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相冲突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城市设计专业者比城市规划专业者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城市规划专业者与城市设计专业者,都需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其差别主要是在于对象、尺度、程度...等的差异。
文章TAG:十五计划十五十五计划计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