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徐汇区 > 昆阳,昆阳在什么地方

昆阳,昆阳在什么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7 02:56:08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昆阳在什么地方

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郑和同志得故乡,小西门坐14路直达。

昆阳在什么地方

2,昆阳是哪个省的城市

昆阳位于浙江省永嘉县昆阳镇,地处括苍山脉南麓,位于永嘉县中西部山。以紫光罩昆岗,霞光沐阳谷而取名,东邻大若岩,南通徐岙乡,西接西溪乡,北连茗岙乡、碧莲镇。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人口近2万。昆阳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田面积5366亩,山塘水库52个。其中小二型水库3座,盛产水稻、蕃薯、马铃薯、田鱼等,素有永嘉西部粮仓之称。近年来,昆阳乡从当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经济路子。

昆阳是哪个省的城市

3,清代昆阳州指的是哪里

云南晋宁县驻地昆阳镇
搜一下:清代昆阳州指的是哪里?

清代昆阳州指的是哪里

4,昆阳之战的地点在哪里

  昆阳之战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那么你知道昆阳之战的地点在哪里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昆阳之战的地点,希望能帮到你。  昆阳之战的地点   昆阳之战发生的地点在昆阳县,所以这场战役被命名为“昆阳之战”。现在昆阳县是河南省叶县,这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地方,在夏朝和商朝的时候它属于豫州之域,后来它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中,所以叶县有着丰富的 文化 底蕴。   现在叶县经济飞快地发展,已经不再是永远23年昆阳之战爆发那样混乱了,但是昆阳之战带来得影响一直都在,昆阳之战大捷后王莽被杀,新朝也离开了中国的历史,昆阳进入了新的一页,中国也迈向的新的天地。   昆阳之战爆发的时间是公元23年,它爆发的地点是昆阳,这也是它叫昆阳之战的原因。现在昆阳之战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的时间,昆阳之战的发生地昆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昆阳是河南省的叶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几千年前的昆阳之战的痕迹已经消失,但是它带来的影响一直都在。   昆阳之战的时间   昆阳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3年,那时的中国十分动荡,王莽建立的新朝岌岌可危。所以公元23年也是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末年,因为这场战役新朝灭亡,那么昆阳之战发生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当时王莽受到了赤眉和绿林进攻的危机,他变得很焦虑。当时赤眉和绿林的实力很强大,王莽觉得其中的赤眉军的声势比绿林军的大,于是他便把作战的重点放在了赤眉军上,可是后来王莽发现其实绿林军的威胁更大,所以他赶紧转移了战略的重心。   昆阳之战爆发的时候新朝军有43万的兵力,可是绿林军只有不到2万的兵力,可是最后胜利的一方却是绿林,这其实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公元23年的时候,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受不了王莽的残暴了,所以绿林军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再加上绿林军抓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士气也很高昂,所以在公元23年交战的时候他们可以取胜。   昆阳之战的简介   昆阳之战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公元8年~公元23年),以绿林农民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至此新莽王朝赖以抗御农民起义军苟延其反动统治的基本武装力量即冰消瓦解。万民痛恨入骨的王莽政权的彻底灭亡,已是指日可待。新莽军队以42万之众,何以败在汉军1万多人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发人深省的。

5,东汉时代昆阳是现在什么地方

200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河南省叶县。。。。。。。。。

6,古代昆阳是现在哪里

著名的昆阳大战在今河南叶县。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新朝末年的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是“新莽”(由王莽建立的新政权)末年(公元8年~公元23年),以绿林农民起义军为主体的刘玄汉军,在昆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叶县)地区大破王莽军主力的反击战。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至此新莽王朝赖以抗御农民起义军苟延其反动统治的基本武装力量即冰消瓦解。万民痛恨入骨的王莽政权的彻底灭亡,已是指日可待。新莽军队以42万之众,何以败在汉军1万多人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发人深省的。战争背景 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于是新莽王朝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出由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用于对赤眉军作战。而以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部队对付南方的绿林起义军。严尤和陈茂统率这些军队作战,王莽还不轻易授给他们兵符,每次行军作战必须先行上报,否则就会判以“弄兵”之罪。 当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之后,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压力更大,因而决定转移战略重心,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王莽为了编成对汉军作战的强大部队,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当时所谓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当军中的类似参谋的官吏,并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专门负责构筑营垒,将虎、豹、犀牛、象等凶猛野兽圈至军内饲养,以便在作战时放出来,震撼敌人。各州郡均自选精兵,由郡和牧守亲自率领,限期到洛阳附近集中,各地到洛阳的兵力达42万多人,号称百万大军。这些军队集中后,即开始向颍川开进。在颍川又会合了严尤、陈茂的部队,随即向昆阳方向进击。大军逶迤千里,粮草辎重络绎不绝。 公元22年(地皇三年)一月,绿林起义军歼灭甄阜、梁丘赐军后,接着在南阳城下又打败了新军名将严尤、陈茂。严尤、陈茂即率军退往颍川。同年三月,汉将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进击昆阳、定陵、鄢城等地,进展顺利。王常指挥的部队在汝南等地区的活动也节节胜利。汉军见新军大队人马向昆阳地区开来,于是王凤与王常率领近万人的部队占据了昆阳城。这时刘縯指挥的大军正在宛城围攻守城之新新军队,胜负未见分晓,但宛城已是兵少食尽,内无斗志,外无救兵,形势对新新军极为不利。 汉军的统帅虽然为王凤,但是以后在昆阳之战中,由于王凤等人面对绝对优势的新莽大军,一度缺乏作战的坚定性,刘秀成了昆阳战役的重要决策人物。当时,驻守在昆阳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他们一听说王莽的百万大军正在向昆阳开来,都害怕了,想放弃昆阳逃跑。刘秀劝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军队和粮草都很少,敌人十分强大,如果我们一撤退,敌人随后追杀,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家同心协力,死守昆阳,等咱们的援兵一到,两面夹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 绿林军将领们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大家经过商量后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带人冲出城去到各地去搬救兵。 突围救援当天深夜,刘秀率领宗佻、李轶等12名勇士,悄悄出了昆阳南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敌人的大营。王莽军猝不及防,刘秀等人闯营成功。他们到定陵和郾城后,把绿林军的全部人马都调往昆阳前线。 昆阳城虽小,但还是比较坚固的,王莽军想了好多攻城的办法,始终无法把城攻破,拖延了几天时间,结果,增援的绿林军全部来到了城外。 秀带着1000多人充当先锋,他们在离敌人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势,准备冲击敌人大营。王莽军一见对方人数很少,也没有当回事,随便派出几千人和他们对垒。刘秀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直奔王寻、王邑的中军大帐掩杀过去,王寻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自己的头已经和身体分家了。绿林军的大部队随后赶到,直冲敌人的大营。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在城头上一见援兵来到,下令大开城门,冲了出来,夹攻敌人。正在这时,老天爷也来帮忙,天空忽然暗了下来,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巨无霸的猛兽部队那里见过这种惊天动地的场面,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把王莽军搅得七零八乱。等王邑逃回洛阳时,出发时的100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昆阳大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此后不久,维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就土崩瓦解了

7,昆阳之战是哪两个国家的战争

王莽的新朝和刘玄的汉朝之间的战争。感觉昆阳之战说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可能有点大了,应该算是朝廷和反叛的起义军之间的战争。
是a

8,昆阳之战真有陨石吗刘秀是如何击败王莽的

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朝末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刘秀仅有2万不到兵力,却战胜了43万新军,创造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过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导致有人说昆阳之战是因为天降陨石所以刘秀才能击败王莽,当然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有陨石降落那整个人类都会有危险。所以很多人怀疑昆阳之战的真实性,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场战役的背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3年,王莽一手导演的新朝已经呈现崩溃之势。由于施行各种打着高大上旗号的“圣母婊”法令,原本挤压在各阶层的问题纷纷出现暴雷。 随着赤眉与绿林等义军的风起云涌,西汉留下的军事体制也被彻底撕裂。发生在当年的昆阳之战,就是后人理解这段历史缘由的最佳切入口。 在各路义军爆发的初期,王莽的长安宫廷将主要目标对准了源自山东半岛的赤眉。不仅因为他们声势浩大,还在于主要成员来自社会底层。对于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草莽,以复兴儒家盛世进行标榜的新朝,断定自己无法同对方好好交流。因此,大部分可以动用的军事资源都被用于这个战场。加之官军向来轻视普通流民的实力,也就更愿意从这些“软柿子”身上捞取功绩。 相比之下,源自南方荆州的绿林集团就显得比较特殊。虽然也有流民构成初期的主力,但因为躲避在险要的山地而躲过了第一轮攻击。随后又利用对新朝偏师的几次胜利,打响了自身的品牌效应。他们的后发制人,也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北方战场上的新朝主力。当部分地方豪强势力加盟进来,绿林军又开始进一步极限扩张,并打出了复兴汉室的政治旗号。他们甚至找来汉朝的宗室后裔刘玄,推举为新的皇帝,并因此吸引到更多地方势力的投奔。这其中就有生活在南阳的刘縯、刘秀兄弟。 公元22年,发展到到数万人的绿林军开始北上进入河南等地。通过击败临时增援的新朝部队,顺利攻取了诸如昆阳这类地方城镇,势力直逼非常重要的大城--洛阳。也就是说,王莽的新朝实际上被大体驱逐回了关中等地。长此以往,支离破碎的关东各地也将纷纷脱离自己控制,进而造成局势的全面失控。于是,王莽下令集中可以调集的全部军事力量,在次年对绿林军控制的河南展开重点围剿。 对于这场事关王朝生死的决战,长安宫廷可谓不惜血本。不仅下令由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还为其准备了规模庞大的兵家参谋队伍。地方上的各州郡被要求提供辖区内精锐,由长官亲自率领到位于天下中枢的洛阳集结。很快就凑出了近10万人的作战部队。 然而,由于西汉后期的衰败和新朝自身的破坏性制度,当时的地方州郡部队已经被大大削弱。除了少量还有战斗力的核心之外,大部分人都是流于形式的凑数。由于来自各不同地区,彼此间没有任何协同作战能力,很难形成值得一提的战斗水平。原本居于汉朝武力金字塔顶层的边军与匈奴番兵,也因为新朝自己的敌视和胡乱消耗,丧失了南下增援的实力。因此,他们就不得不依赖极不可靠的地方治安部队来完成作战任务。 为了震慑绿林军,也是为了鼓舞己方的低落士气,这支东平西凑的王师也使用了很多非常规手段。首先是对外吹嘘兵力数字,号称总计有42万大军云集中原腹地。接着,挑选身高近2.3米的巨毋霸担任基层军官,作为全军的形象代言人使用。最后,为了弥补兵源战斗力差问题,又饲养起大量的野兽作为心理战武器。除了常人可以想见的虎豹,还有体格巨大的战象与犀牛。 此时的绿林军,已非常明显的分为传统流民部队和加盟土豪武装。作为集团主要大佬的王凤,就是前一类人的代表。像刘秀这样的破落宗室,则因为在地方上有号召力而成为后者的典型。他们是迫于形势而自动联合,但彼此间的能力差异也在大战中非常明显。传统流民部队往往倾向于死守或大范围撤退,而土豪武装则更清晰敌我形势,并主张以防御带动突然反击。 当然,这些因素都不妨碍他们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优于对手。王莽任命的指挥官都非常清楚,自己率领的是一支可能随时溃散的大军。基层的地方指挥官大都寻求自保,不可能在逆势情况下卖力。因此,除了数量非常有限的直属部队,他们也不会信赖任何分支力量。至于那些被认可为兵学大师的所谓参谋,也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嘴炮高手,对实际策略没有什么贡献。 5月,新朝王师从洛阳基地赶往颍川,并准备直接攻取昆阳。当时,还有一支绿林军部队正在围攻附近的宛城。但新朝军队却没有直接去那里解围,而是按照既定方针的将昆阳包围起来。刘秀曾尝试以麾下的3000精锐进行阻击,也迫于对方的庞大体量而暂避撤退。但考虑到当时新朝军队的糟糕状况,不修改原计划的乱折腾,才会是指挥官会优先考虑的事情。况且除了数量,官军在实际上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于是,漫长的昆阳围之战就在围困中开始。官军首先部署了覆盖范围极广的营地和工事,然后再忙于打造大型攻城器械。但无论是撞击城门的冲车,还是居高临下的塔楼,都无法突破昆阳守军的防御。 刘秀提前带入城中的部队,成为了防御作战的中坚力量。这些地方豪杰与亡命之徒,即便遭到官军的弩弓压制也毫无投降之意。甚至倒逼进攻者不太敢与他们近身交战,只能不断用箭矢向城内投射。期间,官军还尝试挖掘地道弄塌城墙,也被机警的守军发现后破坏。至于刘秀等人,则已经在围城营地完成前离开昆阳,到东南各地区召集援军。依靠自己的宗室身份和影响力,说服了部分其他绿林头领加入自己的队伍。 但在援军完成准备的月底,昆阳城内的粮草已经耗尽。城中的绿林准备向官军投降,但后者却因为预估就要得手,而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等到6月1日,刘秀等人指挥的10000援军也重新返回昆阳附近。 为了迅速打破僵局,刘秀以土豪骑兵为主的千人作为精锐,由自己率领作为大军的前锋。他们所要面对的几十万对手,则大都还停留在自己的单独营地内。因此,当负责外围警戒的新朝骑兵被击溃后,他们之间的协同作战就变得更加的不可能。绿林军则可以对落单的小股官军发起袭击,也能攻打位于外围的敌方军营。数次规模非常有限的胜利,就对新朝的王师造成了巨大震撼。 王邑与王寻却不太敢调动大部分兵力进行反击。他们既担心昆阳城内的守军借机杀出,也害怕大规模调动直接造成混乱,让全军不攻自溃。因此,他们下令各营地的驻军不得擅自移动,更不能盲目出击,自己则率领万名精锐迎战刘秀的先锋。然而,刘秀也已经将自己的部队规模扩大到3000,并以无可争议的战斗力优势压制对方。通过短促而激烈的骑兵突袭,一举斩杀了作为敌方主将的王寻,进而瓦解了新朝军队的士气。在整个过程中,附近营垒内的官军都坚决闭门不出,坐看主将几人的直属部队被斩杀殆尽。 最终,在昆阳被围攻很久的绿林军也倾巢而出,主动进攻城市周围的各新军营地。本来就没有多少士气的官军士兵,也借机大肆出逃,并因为踩踏而造成大面积死伤。王邑等少数高官,最后靠着轻骑快马而逃出战场,并留下更多士兵任由敌方屠杀。同时,为供养军队而堆积起来的大量辎重,也变成了绿林军扩张的资本。 在昆阳之战结束后,原本还在新朝手中的洛阳便无兵可守。攻占这里的绿林势力,可以继续向西冲进关中。王莽新朝的真实实力,也因为战败而暴露无遗。规模更大且水平更高的其他叛军,也将从原先的中立区中蹦出。至此,王莽的理想国也被正式判了死刑。

9,云南昆阳属于哪个市

云南省昆阳市
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玉溪,现在是昆明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
属于昆明市

10,昆阳大战

公元九年一月十五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 王莽篡汉自立 ,改国号 “新” ,立国二百一十年的 西汉王朝至此正式宣告灭亡 ,新朝建立,史称 “新莽” 。 随后,王莽以 “复古复礼” 为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各项改革新政,史称 “托古改制” ,但是这些措施完全脱离实质,不考虑现实问题,而且前后矛盾。 不仅使西汉末年以来,原本就激烈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变得更加不可调和,还进一步加剧了 社会 动荡和矛盾爆发, 加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和剥削。 天下“ 人心思汉 ”,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 倒莽运动 ”,各路起义军以 “拥刘复汉” 为口号,团结一致把“新莽王朝”送进了 历史 的垃圾堆。 而其中最关键的、也是最为传奇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战略决战“昆阳之战”, 不仅是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 以少胜多 的战例之一,同时也是广大 历史 爱好者与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为之争论不休的话题! “昆阳之战”之所以为人们所争论,就在于其传奇性意义。光武帝刘秀时为偏将军, 以两万部队击败新莽军四十二万,歼灭敌军主力部队,为最终推翻王莽及其王朝的统治奠定基础,同时光武帝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也为东汉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那么为什么光武帝刘秀可以以两万部队击败新莽军四十二万,歼灭敌军主力呢? 一.战争准备 公元二十三年,“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 面对各地方愈演愈烈的起义军问题,王莽如坐针毡、寝食不安,而当时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分别是位于北方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和南方湖北地区的“绿林军”。 起初“赤眉军”声势浩大,遍布北方,大有改天换地之势,王莽便集中主力部队进攻“赤眉军”,而对于“绿林军”则只是派出少量的、部分的地方部队进行围剿。 可是超乎王莽意料之外的是,“绿林军”不仅越战越勇,攻占了中部大量州郡,居然 还迎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建立政权,公开恢复“刘汉”的名号,复辟汉朝。 这直接的动摇了王莽的统治基础和政权合法性, 这是为王莽所不能容忍的,同时王莽也意识到了“绿林军”对自己的威胁更加大,也更加危险, 立即改变战略进攻的重心,集结主力部队,希望一次性彻底的消灭“绿林军”及其建立的“更始政权”。 王莽不仅将围剿“赤眉军”的主力部队回调,同时紧急征调各地方部队,全部在洛阳集结,还聘请所谓懂得六十三家兵法的军师团队充当参谋人员。 最奇葩的是,不知道王莽是怎么想的,找来个叫“巨毋霸”的驯兽师和一大堆保护动物,随军出发,以此来“以壮声势”和“威慑敌胆”?单单是每天的喂食,就“肉万斤”“粟万斛”,而且不少百姓和士兵都因为运输这些保护动物而丧命其中。 王莽集结了共四十二万大军,任命司徒王寻、司空王邑两人为三军统帅,共同指挥,号称“百万之师”,浩浩荡荡南下,向昆阳地区进发,大军头尾不相见,绵延千里,旌旗蔽日,粮草辎重络绎不绝。 史书称:“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之。”由此可见规模之大,王莽决心之坚决。 二.双方对决 此时“绿林军”主力正在刘縯的指挥下专心围攻宛城, 一时难分胜负,亦无力分兵北上支援昆阳地区。 王凤、王常等将领见到“新莽军”人多势众,便退入昆阳城中等待支援,再做考虑,而昆阳城内只有八九千人,势单力薄,随后刘秀也率兵退入昆阳城中 ,“绿林军”总计不过万余人。 “新莽军”先头部队 十余万人 已到达昆阳城外,后续部队延绵不绝,大有 “黑云压城城欲摧” 的感觉!司空王邑要求立即进攻,占领昆阳城。 但是“新莽军”纳言将军严尤阻止并向其建议 : 一.昆阳城 城小而且非常坚固,周围地势复杂,大军无法展开,易守难攻, 强攻会得不偿失。 二.就算占领昆阳城也 没有太大意义,于大局无关紧要, 我们的目标是“绿林军”主力。 三.现在宛城被围,应该 以少量部队牵制昆阳城内的守军,而主力直扑宛城,与宛城内的部队里应外合,夹击刘縯的“绿林军”主力。 四.只要歼灭“绿林军”主力,昆阳城也会不攻自破,举城投降。 可是“新莽军”司空王邑认为: 一.我主力部队如果连一座小小的昆阳城都打不下,又如何能让敌人畏惧呢?不仅要占领昆阳城,还要屠城,用城中军民的人头筑成“京观”,以此彰显我军的武功。 二.况且绕过昆阳城,直扑宛城,大军之间协调不易,昆阳城守军若乘我行军、扎营时偷袭、骚扰怎么办?万一后方粮道被劫,则万事休矣!不能冒险。 三.昆阳是“绿林军”主力的后方,攻占昆阳,则敌人后方暴露,腹背受敌,由此南下还可以切断敌人的粮道或直击敌人腹地。 最后“新莽军”除 纳言将军严尤外, 全体将领都同意司空王邑的看法,十余万先头部队全力攻打昆阳城。 昆阳城内人心惶惶,大家都畏惧敌军, 将领们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在敌人完全合围之前撤退离开。 城内鸡飞狗跳,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惊慌失措,有的还相拥而泣,好生可怜。 只有偏将军 刘秀 , 镇定自若地整理铠甲,擦拭兵刃,巡视城内,命令士兵不得扰民,积极备战。并把自己部队的粮食分给百姓,自己还亲自安抚百姓。 士兵和百姓看见刘秀如此做派,很快都安下心来,各司其职。 而当刘秀到指挥部开会的时候,却看见各位将领们都在商量这逃跑路线的问题, 刘秀当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一.我军不论是士兵还是粮食都无法与敌人相比, 时间和优势都不在我们这边,只有团结一心、集中力量,才有战胜敌人的可能。 二.单纯固守或者逃跑都无法战胜敌人,更别说保全自己了,想着分散逃跑、 各奔东西,只会给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三.我军主力还在围攻宛城,无法支援我们,而且 昆阳失守,则我军主力后方暴露,腹背受敌,主力粮道不保,到时候被各个击破,万事休矣! 四.坚守昆阳城,吸引敌人主力,疲惫敌军,同时派人前往附近驻军地点,集结援军,趁敌人攻城时,对敌人中军大营发动突袭,直取上将首级,内外夹击,如此或有一线生机。而不是贪生怕死,想着身家财产的时候。 听到刘秀的说法,在座将领们都十分愤怒,大骂其: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教训起老前辈。 刘秀只能无奈的笑了笑,之后侦察兵报告了敌军情形,王凤等将领们慌了神,平时他们都 看不起刘秀,觉得其百无一用是书生, 现在情况紧急,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只好采纳他的办法。 可是敌人即将包围了昆阳城,谁都不愿意出去送死求援,刘秀只能亲自带着十二名勇士, 共十三骑,当天夜晚,乘夜色掩护,冒死偷偷突围。 刘秀等人才刚一突围,王凤、王常等 将领们就急不可耐的给“新莽军”写信,表示愿意投降, 可惜“新莽军”觉得担心可能是 诈降 ,便拒绝了,还写了一封恐吓信回复他们,说: 破城即屠,以筑京观 。这才彻底让“绿林军”将领们死了投降的心。 第二天早晨,双方就爆发了激烈的“城池攻防战”,云梯、冲车、滚木、檑石、抛石车、挖地道等等,双方无所不用其极,而作为进攻方的“新莽军”损失和伤亡更为惨重。 纳言将军严尤再次建议:短时间内无法攻占昆阳,不如围三阙一,放部分敌军逃生,散播失败消息,以打击宛城敌军的士气,而当城内敌军逃跑时在半路伏击。 但是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再次拒绝,继续围攻,昼夜不停, 连续月余。 三.一战定乾坤 刘秀等人冒死偷偷突围,终于在定陵、堰城等地找来了 不到八千援兵,也就七千多左右, 一开始其他人都觉得,好不容易出来,为什么还要回去,不如分兵离开算了,最终还是在刘秀的一再请求和鼓励下,大家才保持团结一致,回援昆阳。 为打击 “新莽军”士气 ,也为 坚定昆阳城内守军 和 手下救援部队 的 意志 和 决心 ,出发回援之前, 刘秀假称:我军以攻陷宛城,主力已在回援路上。并派人将此消息告知昆阳城内守军,并泄露给“新莽军”。 果然回援部队及昆阳城内守军都士气高涨,而“新莽军”连日攻城,疲惫不堪,听到此消息,都在担心“绿林军”主力。 六月初一,刘秀领兵七千余回到昆阳,并在昆阳 城东外四五里 ,与“新莽军”围城的外围部队 对峙 , “新莽军”为避免包围圈松弛及各军调动之间发生不必要的混乱,命令各军保持阵位不动,再加上敌人救援部队不是很多。就只派出了五千人迎战刘秀。 恰巧当天有 陨石划过天空,在“新莽军”军营上空形成气云,大家都认为这是大凶之兆,预示着“新莽军”惨败,士气低落 。而刘秀军士气大振,认为是上天保佑。 为进一步鼓舞士气, 刘秀亲自作为先锋营,率领一千骑兵,带头冲杀,其他部队负责压阵,刘秀身先士卒, 勇敢无比,先锋营的所有人都被刘秀所鼓舞,各个奋勇向前,以一敌十。 先锋营,一天之内数次冲击城东“新莽军”防线,杀敌数千,几乎突破“新莽军”城东包围圈。无论城池内外,“绿林军”士气大振。 当晚,刘秀派人将写有 “宛城兵到,明日合击”的书信,射进城中,又假意不小心落到“新莽军”手里 , 还故意散播相关的谣言 ,“新莽军”将领和士兵们知道后,都相互奔走询问,躁动不安。 王邑、王寻再次命令各军不得擅自移动,保持营位,避免发生混乱。 刘秀又挑选 三千骑兵作为敢死队 , 亲自率领 ,乘夜色掩护,大胆迂回至 “新莽军”中军大营所在地城西 ,并在凌晨,发动 “斩首行动”。 因为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的命令,加上凌晨光线不好,无法判断偷袭部队的数量,所以各营军队都保持不动,眼睁睁看着指挥部被刘秀偷袭,不过,中军大营有万余人,王邑、王寻自认为不会有危险,便亲自迎战。 但是 三千骑兵敢死队在刘秀的带领下,悍不畏死,很快就彻底冲垮了中军大营,王寻被斩杀,王邑不知所踪,整个“新莽军”的指挥系统彻底瘫痪,昆阳城内守军发现敌军包围圈动摇,也冲出城来,配合刘秀,内外夹击。城东外留守的步兵部队也发动进攻,三方合击。 主帅阵亡不知所踪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军,“新莽军”本就是临时拼凑的部队,现在全线动摇,各营杂乱无序,自相践踏,纷纷向北撤退,刘秀率领全部共两万部队全力追击。 一路斩杀者十数万,伏尸百里,追击途中突降暴雨,河水暴涨,“新莽军”为抢渡过河,拥挤践踏,掉落滍川溺死者,不计其数,尸体堵塞,河水为之不流! 经此一役,“新莽军”主力被全歼,刘秀大获全胜。 总结: 昆阳之战,刘秀的胜利是多方面的,很难单说某一方面,准确的说,应当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11,昆阳是县城还是属于一个市

昆阳是一个镇的名称,我国有多个镇都是这个名字昆阳也是河南平顶山叶县的旧称
当然是昆阳镇了,因为县政府所在地就是昆阳,鳌江为什么出名?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重要,地域广泛,人口众多且经济也比较发达。

12,昆阳镇的人文历史

昆阳镇是一座历史名镇。昆阳是叶县的古称,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50年魏国在此设昆阳邑,后属秦,置昆阳县,西汉因之。这里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孔子、黄庭坚、李白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或为官于此,或游历于此,留下了广为传颂的不朽佳话和历久弥香的精美诗篇。叶县县城昆阳镇是“河南十大古城”之一、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秦汉古城遗址、昆阳古战场遗址等历史遗迹30多处,有明代县衙、叶邑古城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和2100件弥足珍贵的馆藏文物。叶公庙、明县衙、县衙一条街、大成殿、愤乐亭、北武当庙、黄庭坚所书《幽兰斌》碑等如一颗颗璀璨明珠,使昆阳镇光彩四射,闻名遐迩。
文章TAG:昆阳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