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徐汇区 > 五佛冠,发冠上有小佛的是

五佛冠,发冠上有小佛的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3 04:41:27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发冠上有小佛的是

是地藏菩萨或者大日如来及诸佛。五佛冠,又叫做“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特征是宝冠周边有五方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地藏菩萨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地藏菩萨在寺院里出现的几率最大。大日如来及诸佛一般都戴五佛冠。

发冠上有小佛的是

2,唐僧帽子上8个人是什么

唐僧帽子上没有8个人,是五个佛。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又见于地藏王菩萨、唐玄奘等塑像头部。历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卢帽,再加戴五佛冠。老版《西游记》中唐僧的帽饰就是五佛冠加毗卢帽。凡有隆重法会其中央的主座和尚必戴此冠。五佛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五佛冠来源:《西游记》原著中谈到,金池长老第一次出现时,在两个小童的搀扶下,头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晃。金池长老所戴的毗卢方帽,又叫“五方五佛冠加毗卢帽”。佛教中的毗卢佛,是毗卢遮那佛的简称。毗卢遮那佛,又称为清净法身佛,与圆满报身佛(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佛,合称为“三身佛”,而“毗卢”又是法身佛的通称。网络中,有观点就认为,唐僧所戴的僧帽正是“五佛冠”,民间亲切地称为“唐僧帽”。

唐僧帽子上8个人是什么

3,五佛冠的介绍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汉传密宗佛教叫“汉密”或“唐密”,藏传密宗佛教叫“藏密”,由皮、纸、木制作而成。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汉传密宗佛教叫“汉密”或“唐密”藏传密宗佛教叫“藏密”。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冠,皆为五佛冠。宝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道场受灌顶时,阿阇梨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于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则横列五佛。相关信息;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庙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五佛冠的介绍

4,什么叫五佛冠五佛冠是什么意思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汉传密宗佛教叫"汉密"或"唐密"藏传密宗佛教叫"藏密"。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冠,皆为五佛冠。宝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道场受灌顶时,阿阇梨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于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则横列五佛。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曼荼罗"建筑中的每一细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义。底部多为车轮形,象征圆满之意。)道场受灌顶时,由大德上师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卢遮那佛是佛部,东方佛是金刚部,南方佛是宝部,西方佛是莲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于比较特别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刚部为本尊,则中央为东方佛,东方佛之位置改为毗庐遮那佛,其余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动;如果修莲花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无量光佛,西方无量光佛位置改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不动,余照类推。还有一种方式是五佛横列。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庙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听信道士赵归真谗言,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武宗毁佛后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文章TAG:五佛冠五佛的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