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徐汇区 > 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修的地理

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修的地理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8 06:45:45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选修的地理

地理续修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有明确的规定。 选修1 宇宙与地球选修2 海洋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选修的地理

2,高中地理课标解读2022新版

2022新版高中地理课标解读有:思想史与学科方法论、地球基础知识等方面。思想史与学科方法论方面,2022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先强调了地理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对地理学发展过程的思考与理解。地球基础知识方面,课程标准对地球基础知识,包括地球构造、地球运动、地球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区域地理方面,课程标准将区域地理学乃至区域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了整个高中地理教育中,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全球化视野方面课程标准引领教育者树立全球化视野,通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过程,从宏观角度了解世界各地地理风貌的变化,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地理简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课标解读2022新版

3,2010年上海地理会考有什么新的参考书

这本书最新了. 书名: 上海高中地理学习指引与学业水平自我测评(与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地理新教材配套) 开本:16开 页数:184页 定价:22.00元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本书遵循2010年3月刚颁布的《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学习内容与要求,由上海市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中地理任课教师和教学测评研究的权威人员,围绕上海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编制的12套测试卷。 本书编写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与考查,不仅附有答案和重点试题的解析,而且在12套测试卷中配有“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和自我评价表”,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巩固学习评价中的收获,矫正学习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更快提高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同时本书还增加了“知识梳理”和“核心内容解析”两大部分的内容。 本书是完全针对上海市2010年7月高中地理会考的自我测评考试用书,对于参加上海市2010年高中地理会考的6万名高中考生,具有有效的针对性和绝对的权威性。

2010年上海地理会考有什么新的参考书

4,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什么

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二、课程结构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新版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也做了较大的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课程内容选择上变化幅度较大。总体而言,在设计思路上,必修内容“宽而浅”,不追求地理学科特定的系统性,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土壤地理、自然灾害、地域文化、国家战略、海洋权益等内容,但普遍降低了要求。四、学业质量地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地理学科核心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5,如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地理课程理念的一种通俗化却不太严谨的表述。全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含义是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具有一定学问水平的地理学者,而是一个具有现代地理素养的普通公民,比如懂得人地关系,能够自觉地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平等对待其他民族与种族的文化等等。上海市的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第二条是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就是说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生活中所经常感受到、接触到的地理现象为主线,反映地理课程与学生生活现实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衣、食、住、行等方面 。1.地理与服饰。2.地理与饮食。3.地理与住房。4.地理与行。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社会生活方面 。  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农业生产方面。  四、学习生活用的地理――社会热点方面 。

6,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主要考地理气候,地理方位,地理类型,高中地理主要考地理方面的形成,影响!
初中很简单,背的也不多,只是理解就可以考8十几,重点考在美洲。高中就不一样了,大都是要记得,所以都要记,加油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2年版)word):http://wenku.baidu.com/view/e9d6da5777232f60ddcca1c3.html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wenku.baidu.com/view/7e147d2d915f804d2b16c1d9.html
这个东东年年都有,年年差不多,一般高三开学前或开学不多久就会出台下年的高考课程标准。基本没有什么大变化。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1 评价要点2 发现问题 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 在各项探究活动中是否表现出下列情感与态度: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创新精神等。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与途径; 是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 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表达、交流探究成果 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地理、图表等多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案例2:评价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 给出泥石流发生地的景观图片、泥石流发生地的各种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学生探究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将各种信息加以筛选,并观察景观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情况,查阅泥石流发生地的降水、地质资料,提出该地发生泥石流的假设原因。评价学生是否能提出假设。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案例:运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态度 例如,在评价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态度的过程中,教师给出“世界环境日”的资料: “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改善;呼吁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公众热爱地球的意识,规范保护环境的行为。自1994年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如下: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5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6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0年)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自由讨论,讨论后写一篇小论文。评价者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小论文中表述的观点,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持的态度。教师再结合观察的方法,留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5.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地理学习评价形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为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在建立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时,需要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不同。课程标准给出的是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宏观框架、必学的内容和学习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教科书可以有不同的结构。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便于学生学习等方面考虑。 本课程标准将必修部分分为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教科书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因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模块为基础的,所以编写教科书时要注意保持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 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教科书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学习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联系学生实际还包括编写教科书时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教科书在选材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时代性。例如,“桑基鱼塘”是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素材,编入教科书时要考虑“桑基鱼塘”模式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通过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的方法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的基本理念。例如,适当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课文可不直接提供问题的结论;把部分学生活动设计成学习新内容的过程等。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具有层次和一定的弹性。例如,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 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为使教科书具有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生动的文字;提倡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提倡多使用地图和主题鲜明的地理图像。 课程标准规定了三个模块的必修课程和七个模块的选修课程,每个模块的主题鲜明。教科书编写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使用具有特色的呈现方式。 5.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科书的编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以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例如,为学生提供对某个地区发展问题的不同观点;为某些有争议的地理问题保留开放式结果,不给出惟一答案;设计一些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等。 6.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 可以考虑为教科书配备教学参考书、教学地理图册,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教科书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 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以外,还应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在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空间定位系统接收机、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的硬件设备等),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要求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同时要逐步建立地理实习基地。 应提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高中高中地理上海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