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这还要从文化大革命说起,当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中科大在合肥建立新校区,对于中科大和合肥应该都是双赢;合肥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土地支持中科大发展,中科大也确实需要增加招生数量,在目前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中,科大的招生人数是最少的,每年本科不到2000人的招生人数,对于今天的重点高校来说是太少了,对高校今后发展是不利的;因为现在最好的学生都去了北大和清华,他们的招生数量还比你多不少,学生质量比你好、数量比你多,你想走小而精的道路基本走不通;学生少,学科数量就少,学生今后成才数量也少,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小;在这点上,浙大就想的清楚,因为最好的学生肯定不是你的,哪我就多招一些接近北大清华分的学生,学校教学只要跟上,好学生多了,学校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在国家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浙大扩招后这些年,绝大部分专业在全国招生的分并不比中科大低;其实科大今后开了新校区,教学跟上的话,本科每年招生人数是可以达到4000人左右的,学校综合实力会有明显提高。
1、为什么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就了合肥?
之所以说合肥造就了中国科技大学,这还要从文化大革命说起,当时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高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中国科大同样未能幸免,6月,工作组进驻中国科大,17日,党委书记刘达停职反省,校长郭沫若不知何时远离了科大。科大的文化命一点点遭阉割,到了1969年,科大被迫离开北京,寻找新的办学地点。
1969年9月下旬,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但是河南省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表示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沙市情况也是一样。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在无奈之下,紧接着又派出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
江西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但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安庆的通知,可以说当时的安徽在很多省市明确拒绝之后,毅然接纳了流浪中的中科大,虽然当时选址在安庆,但由于办学条件实在太艰苦,不得已在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设立新校区,会给合肥带来什么影响?
中科大在合肥建立新校区,对于中科大和合肥应该都是双赢;合肥拿出了真金白银的土地支持中科大发展,中科大也确实需要增加招生数量,在目前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中,科大的招生人数是最少的,每年本科不到2000人的招生人数,对于今天的重点高校来说是太少了,对高校今后发展是不利的;因为现在最好的学生都去了北大和清华,他们的招生数量还比你多不少,学生质量比你好、数量比你多,你想走小而精的道路基本走不通;学生少,学科数量就少,学生今后成才数量也少,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小;在这点上,浙大就想的清楚,因为最好的学生肯定不是你的,哪我就多招一些接近北大清华分的学生,学校教学只要跟上,好学生多了,学校实力就会越来越强,在国家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浙大扩招后这些年,绝大部分专业在全国招生的分并不比中科大低;其实科大今后开了新校区,教学跟上的话,本科每年招生人数是可以达到4000人左右的,学校综合实力会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