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浦东新区 > 湘玉竹,玉竹性状鉴别和科属

湘玉竹,玉竹性状鉴别和科属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1 12:31:0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玉竹性状鉴别和科属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性状】 该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鉴别】 该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玉竹商品以条粗长、淡黄色饱满质结,半透明状,体重,糖分足者为佳。条细瘪瘦、色探体松或发硬,糖分不足者为次。以栽培品之湘玉竹及海门玉竹为佳,其他地区栽培品亦优,野生品则较次。

玉竹性状鉴别和科属

2,湘玉竹的简介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别名铃铛菜,尾参、地管子、甜草根,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材为干燥的根茎。玉竹为湖南省道地药材,其中猪屎尾参应用最广,商品药材称为湘玉竹。 《本草经集注》云因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名。来源: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学名:Polygori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根茎。产地:主产于湖南,以由湖南邵阳产玉竹加工而成的为佳品。采收: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土,洗净,蒸至透心,搓柔至透明,晒干或烘干。药材形性: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粗细均匀,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隆起的环节,节间长0.3—1cm,节上有白色点状须根痕,偶有圆盘状地上茎痕。干时质硬脆,断面角质状,受潮后变柔韧。气微,味甜而嚼之有粘感。以条长、肥大、色黄白者为佳。加工:将原药拣去杂质,洗净,略润,切丁、片、块晒干。

湘玉竹的简介

3,玉竹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玉竹是一味中药,无论作为药材或食用都好处多多。它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下面就来说说玉竹到底有什么功效吧!玉竹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玉竹中含多糖、维他命A与烟酸,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推迟衰老。滋阴养气、润燥润肺的功效。玉竹对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对食欲不振,胃部不适均有一定的疗效。玉竹还具有镇静神经,强心的作用。玉竹对心悸、心绞痛,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疗效作用。降血脂、血糖的作用。玉竹还可治疗上火。用玉竹煮汤,可以清心养阴,降心火的作用。治疗慢性胃炎。 与山药、扁豆、川楝子、沙参、石斛、百合、麦冬、白芍等中药配合,可以治疗胃阴不足。玉竹还可以治疗肺气肿。玉竹与贝母、沙参、麦冬、五味子、杏仁一起煎服,可治疗气津两伤型。玉竹具有美容护肤的作用。 玉竹富含维生素A类物质和粘液质,维生素A有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的作用。玉竹还可以祛除黑斑。玉竹具有润肤、淡化肤色的疗效。玉竹还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玉竹与沙参同煮,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有助于改善睡眠,让人安神入睡的功效。玉竹还具有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玉竹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调节人体免疫力,常服用玉竹可提高身体素资,远离各种疾病。
玉竹。是中药中的补益药(补阴)。【成分】含多糖,玉竹果聚糖,铃兰甙,山奈酚,槲皮素,还有与铃兰甙相似的成分。【药理】1.有增强心搏,使血压缓缓上升及呼吸暂时兴奋的作用。2.能增强子宫及肠管肌肉收缩。3.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药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应用】1.润肺止咳:用于燥咳,肺胃阴伤,咽燥干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2.养胃生津:用于热病灼伤胃津,口燥烦渴。此外,还可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轻度心衰,单味煎服,或加附子,肉桂同用。【注意事项】心动过速或血压偏高者慎服。痰湿内蕴,中寒便溏者不宜用。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4,玉竹吃了有什么好处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clygonacum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肉质根状茎。别名:玉参、萎蕤、西竹、津竹、广竹、尾参、呤当菜、甜草根、靠山竹、连州玉竹、湘玉竹、大玉竹等。以肉质根状茎入药,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口燥咽干、干咳少痰、风湿咳嗽、发热盗汗、心烦心悸、热病烦渴等症。玉竹为滋补强壮剂,主治尿频、遗精多汗症,并可治疗腰膝疼痛、除颜面之黑干,又能使血糖降低,可治糖尿病。尚可作药膳进食,有滋补作用。玉竹含有多糖类化合物,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人体抵抗力。玉竹还富含有十余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烟酸、生物碱、铃兰苦苷等有效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强心、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玉竹为常用中药,最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2世纪)列为“上品”。原名“萎蕤”。《名医别录》称名玉竹,以表示根状茎形状。茎似小竹竿,叶光莹如竹叶,地下根状茎长而多节,故称玉竹。与人参、地黄称为补剂上品。玉竹既可入药,又可作为滋补保健食用,年需求量100万千克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必将日益增加。玉竹在我国分布很广,以广东的连县,湖南的邵东、祁阳,河南洛阳,浙江的新昌,江苏的海门、南通产的为好,四川省也有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其主要产区在广东、浙江、湖南、河北、江西。广东连县产“连州玉竹”,质量优良,名闻遐迩。过去玉竹多为野生,现以栽培为主。
玉竹茶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其它 可入菜,煲汤最佳。 与适量石竹冲泡同饮,称为“阴阳茶”。 还有解酒的功效
玉竹,别称萎、地管子,原产我国西南地区,但野生玉竹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具有养胃生津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玉竹的功效与作用具体如下:1、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清热润肺,养阴熄风,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效,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2、玉竹主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3、玉竹也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4、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这些都已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葳蕤、女萎、节地、玉术、竹节黄、竹七根、山包米、尾参、西竹、连竹、地管子、铃铛菜等。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1.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使之柔软润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2.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3.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强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

5,几种常见食用药材的功效

一、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1、作用: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2、药材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3、辨认:玉竹商品以条粗长、淡黄色饱满质结,半透明状,体重,糖分足者为佳。条细瘪瘦、色探体松或发硬,糖分不足者为次。以栽培品之湘玉竹及海门玉竹为佳,其他地区栽培品亦优,野生品则较次。 4、适用人群:适宜体质虚弱、免疫力降低的人、阴虚燥热、食欲不振、肥胖的人, 脾虚便溏者慎服,痰湿内蕴者禁服。 二、黄芪 1、作用: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2、注意: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感冒、月经不要吃。(10-30克) 3、保存: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三、当归 1、作用: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5-15克) 2、 适宜月经不调者、闭经痛经者、气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者、便秘者、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3、当归土鸡汤:土鸡、当归、花生仁、红枣、黑木耳、姜片。四、生地 1、性味:鲜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 甘,寒。归心、肝、肾经。 2、作用: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 熟地黄:滋阴补肾、调经补血、血虚头痛、肝痛。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3、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薄荷是世界三大香料之一, 号称“亚洲之香” , 广泛应用于医药、 化工、 食品等领域, 世界年消费量在万吨以上, 且以每年5%~1 0%的速度增长。 我国主要产地有江苏、 江西、 河北、 四川等 省。 药用价值 薄荷以全草入药, 亦可食用, 主要用来提炼薄荷油和薄荷脑, 二者是薄荷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也是区分不同薄荷品种的依据。 薄荷可用于牙膏与口腔卫生用品、 食品、 卷烟、 酒、 清凉饮料、 化妆品与香皂的加香。 在医药上, 它广泛应用于祛风、 防腐、 消炎、 镇痛止痒等药品中,如清凉油、风湿油等。 《本草纲目》 认为: 薄荷味辛、 性凉, 无毒。 长期做菜生吃或熟食, 能祛邪毒, 除劳气,解困乏, 使人口气香洁。 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 此外, 煎汤洗可治膝疮, 榨汁服可去风热及口 齿诸病, 捣成汁含服去舌苔苦涩; 用 叶塞鼻, 止出 血; 还可治蜂蛰蛇伤。 薄荷茎叶有特殊香味, 具有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 透疹、 疏肝解郁之功效。 现代医学常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头痛、 咽喉痛、 口舌生疮、 风疹、 麻疹、 胸腹胀闷和抗早孕等。 另外,薄荷还具有消炎止痛作用。 从 2003 年医学界提出采用“饥饿疗法” 医治癌症以来, 科学家对大量药物进行了研究, 发现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 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 应,最终“饥饿”而死。 食疗方法 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 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 也可榨汁服。 在食用上, 薄荷既 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 薄荷粥 鲜薄荷30 克或干品 1 5 克, 清水1 升, 用中火煎成约 0. 5 升, 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 用 1 50 克梗米煮粥, 待粥 将成时, 加 入薄荷汤及少 许冰糖, 煮沸即 可。 功效:清新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薄荷豆腐 豆腐 2 块, 鲜薄荷50 克, 鲜葱 3 条, 加 2 碗水煎, 煎至水减半, 即趁热食用。 功效: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薄荷鸡丝 鸡胸脯肉 1 50 克, 切成细丝, 加蛋清、 淀粉、 精盐拌匀待用。 薄荷梗1 50 克洗净,切成同样的段。 锅中油烧至5 成热, 将拌好的鸡丝倒入过一下油。 另起锅, 加底油, 下葱姜末 ,加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消火解暑。 薄荷糕 取糯米、 绿豆各500 克, 薄荷1 5 克, 白糖25 克, 桂花少许。 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再加入白糖、 桂花和切碎的薄荷叶做成馅备用。 把糯米焖熟, 放入盒内晾凉, 然后用糯米饭包 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功效: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鲜薄荷鲫鱼汤 活鲫鱼1 条, 剖洗干净, 用水煮熟, 加葱白 1 根, 生姜1 片, 鲜薄荷20 克, 水沸 即 可放调 味品 和油盐, 汤肉 一起吃 。 每天吃 1 次, 连吃 3 ~ 5 日。 功效:可治小儿久咳。 薄荷 汤 将薄荷 叶清洗干净, 切碎, 用 开水烫一下 , 放少 许盐, 香油 。 功效:解毒败火。 其他食用方法 薄荷凉茶 新鲜薄荷叶少许, 清洗干净, 沸水冲泡, 放入适量白砂糖, 自然冷却。 日饮3 ~ 5 杯,饮用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 薄荷冰 用锅将4 碗清水煮开, 加入薄荷煮5 分钟, 放凉。 将薄荷水放入冰箱冻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干时取冰粒放于口中咀嚼, 可收清凉利咽之效。 薄荷酒 取薄荷油 1 0 克, 米酒、黄酒各 50 毫升,将薄荷油与米酒、黄酒兑在一起,早晚空腹饮用。 薄荷茶 用薄荷叶泡茶喝, 泡法同普通茶叶一样, 饮用有清凉感, 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此外, 薄荷茎叶有特殊香味, 可用于制作口香糖、 牙膏等, 起到清凉提神、 泻火的功效。
文章TAG:湘玉性状鉴别和科湘玉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