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成都和汉中都是很重要的地方。成都是益州的州府所在地,而汉中是成都的门户,汉中要是丢了,成都也很危险,最与宇文成都相符合的三国时期人物江东孙策孙伯符,宇文成都是《隋唐演义》里面虚构的人物,一般的说法认为是隋朝的左祤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
1、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我是文开石,我有答案供参考。宇文成都是《隋唐演义》里面虚构的人物,奸相宇文化及之子,大隋朝十三杰第二。手使一条凤翅镏金镗,既然是虚构的一个形象,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两个问题:《隋唐演义》人物虚构的方法。虚构形象的原型,《隋唐演义》人物设定有这几种情况:确有其人,增减经历故事。比如李世民,秦叔宝,程咬金,
确有其人一分为二。比如罗士信,分拆成两个人,一个靠山王世子罗成,一个四猛第一的傻小子罗士信,历史人物合并。比如杨爽和张须陀融合成一个杨林,宇文述和宇文化及融合成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的原型。一般的说法认为是隋朝的左祤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因父亲位高权重,破格任命为禁卫军将领。宇文化及称许国皇帝后,宇文承基被封为太子,
后来打魏州被守将元宝藏击败,随同父亲一齐被斩首。真个说法身份上倒是成立,但宇文承基文武方面都相当一般,所以还应该还加了其他人物生平和特点,属于融合型人物。应该加了谁呢?来整!隋将领,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第六子。来护儿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四猛之一铁枪将,来整,骁勇善战,屡从征讨,所向皆捷。
善抚军士,击民军多奏捷,诸敌作歌说:“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来护儿封荣国公)第六郎,”位至左光禄大夫。江都之难,与来护儿同为宇文化及所杀,宇文成都确定了可能是宇文承基与来整的融合,那形象特点是什么?出身高贵,少年成名,武艺绝伦,品行上比较正直,无大毛病。三国里谁和他最最相符呢?赵云?宇文成都隋唐十三杰排第二,赵云在三国里也号称第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武功高人设好,可惜出身太一般,算不上。马超?出身武功都够了,但自己混的很一般,败给曹操投了刘备,一辈子没算的叱诧风云过,最与宇文成都相符合的三国时期人物江东孙策孙伯符。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击走刘繇、平定会稽、袭取庐江、一统江东。文武双全战功卓越,世人称小霸王、孙讨逆,吴大帝孙权即位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2、三国时期汉中和成都哪个重要?
三国时期,成都和汉中都是很重要的地方,成都是益州的州府所在地,而汉中是成都的门户,汉中要是丢了,成都也很危险。如果非要说这2个地方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成都更重要一些,我们以刘备的蜀国为例讨论一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里就明确说了益州的战略价值,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备起兵攻取益州后,就把益州作为大本营了,而成都作为州府理所当然成为了蜀国的政治中心,后来蜀国也建都于此,相比较而言,汉中虽然也很重要,但更多的是起到益州门户的作用,有汉中成都更安全,没有汉中成都也能发展,只是防守压力就会很大。可以说有了汉中进可取雍凉地区,退可保益州无虞,而成都则是蜀汉的中心,成都在则蜀国在,成都丢了那蜀国也有可能不存在了。
3、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有何依据?
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唯一确定在一个地方的,只有蜀汉,由于地盘比较小,而且适宜居住的地方也不多,所以他们只能以成都作为都城,东吴迁都比较频繁。吴国就不一样了,由于孙权这个人比较跳,所以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迁个都玩玩,不管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没事儿就换地方住,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啊!第一次迁都:早年江东是把治所建在吴郡,也就是苏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