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金山区 > 上海市初中语文内容理解题,上海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 大致内容是讲一位作家写给自己儿女关于

上海市初中语文内容理解题,上海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 大致内容是讲一位作家写给自己儿女关于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03 12:28:3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 大致内容是讲一位作家写给自己儿女关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
你好!致女儿的信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看不懂。。。

上海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 大致内容是讲一位作家写给自己儿女关于

2,上海中考的语文一般考什么题型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内容包括:字音字形(4分);病句修改(4分);语文专题或综合实践活动(6分);名句默写(8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8分。通常包括:(一)散文阅读两个语段(36分);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16分);。文言文阅读16分左右。第三部分:作文60分。
我去年刚中考完,中考作文一半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至于文体,要看你擅长什么了!我觉得记叙文好写!但如果你的知识面广,写个出彩的议论文也相当霸气的!

上海中考的语文一般考什么题型

3,2009上海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柴门闻犬吠,_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黄鹤楼》)   4.醉里挑灯看剑,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吾视其辙乱,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6.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答案:1.风雪夜归人 2.山光悦鸟性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梦回吹角连营 5.望其旗靡 6.野芳发而幽香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 《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查看全文,请点击: http://youth.114study.com/secondary/article434859.html (答案已经加在题目下方了,请关注!!) 这里还有2009年上海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部科目): http://youth.114study.com/secondary/article438071.html

2009上海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4,求2000年到2004年的海市语文中考题目

2004年的上海中考:文言文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佁然不动…… 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 A组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3)《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3)《别董大二首(其一)》中,诗人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5.亲贤臣,远小人 ( ) 6.其两膝相比者 ( ) 7.半山居雾若带然 ( ) 8.尔辈不能究物理 ( )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分) 1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10分) (1)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2分) 答案:1.明月松间照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 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 4. A组:(1)风掣红旗冻不翻 (2)塞下秋来风景异 (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B组:(1)心忧炭贱愿天寒 (2)日出江花红胜火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8分,每空1分,错、漏、添、改一字均不得分) 5.疏远(远离) 6. 靠近 7. 停留 8. 研究(探究) 9.(4分,各2分)(1)我小时候喜欢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关键词:好,致) (2)只是我把书同别人公用跟当年姓张的不肯借书好像不相同。(关键词:公,类) 10.(2分)书非借不能读。(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11.(2分,各1分)清 袁枚 12.(4分,各2分)(1)D (2)B。 13.(4分)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 14.(2分)得分要点,提出看法:提出看法1分,表述完整1分。
文章TAG:上海市初中语文内容理解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