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金山区 > 2019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答案,2019年上海春考在什么时候

2019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答案,2019年上海春考在什么时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4 12:39:45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19年上海春考在什么时候

2019上海春考(含一考)时间基本已经确定,往年都是在1月的第一个周末进行考试。如果现在已经确定要去春考的考生开学就可以进入备考状态了。

2019年上海春考在什么时候

2,2019年上海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语文科目命题思路

2018年上海春考语文命题工作的原则是:体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命题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科学性,切实做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  落实 作为选拔考试,春考命题必须体现国家、社会的主流意识。本次春考命题在选文和命题方面都努力落实。现代文阅读的第二个语段选用《荔江之浦》,表现荔浦人对家乡土地的依恋与热爱。诗歌鉴赏部分选用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形象,赞美其高尚气节。文言文的第一个语段展现了桑虞这个人物宽厚慷慨和自尊清高的性格特点,这与以往文言文语段中出现的忠臣烈士的形象略有不同,可以使学生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语段《书善最堂卷后》批判了当时标榜自我、名实不一的流弊,强调了为善必须名实一致的道理。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优秀价值观必将会给今天的青年学生带来正面的引导。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018年春考语文试卷,在材料的选取、考点的分布、试题的命制等诸多方面,都很好地贯彻了国务院、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的文件精神。在“积累应用”板块,除了继续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掌握水平之外,本次命题还针对目前社会上乱用敬辞谦辞的现象,设置了相应的语用题,考查在一定的语境下正确使用谦辞敬语的能力,这对于纯洁社会的语文文字、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都将起到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文言文阅读第一个语段通过几件小事展现桑虞的人物性格,内容有一定的容量,着力考查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第二个语段是刘基的《书善最堂卷后》,文本针对当时的社会流弊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篇短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对传统社会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解读。这样的选文和命题显然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 本次春考命题在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方面努力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作文命题既贴合社会现实,又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联系自身和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说延续了历年上海卷作文命题的思辨性。此外,本次春考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语段选用了一篇关于艺术美价值的非连续文本,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在本次命题中,还就论证中材料使用、论证的逻辑性命制了试题,需要考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对题干的相关表述做出独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 坚持命题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作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大规模考试,本次命题在2017年改革的基础上,坚持试卷格局的稳定性。试卷的“积累应用”板块,既尊重语文学科重积淀、重素养的特点,又强调情境呈现,强调古为今用,强调语文素养、经典诗句与现实生活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联。同时还保留了语用内容的测试,既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特征,同时也符合“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精神。

2019年上海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语文科目命题思路

3,跪求今年的上海外语a级答案

http://hi.baidu.com/xiaoyu35/blog/item/a686a33ddabb0011baa167de.html 考前晚上11点 去看看~

跪求今年的上海外语a级答案

4,2020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及点评

1月4日上午9:00,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语文科目考试在全市19个考区70个考点顺利开考;同时,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科目考试也在全市19个考点顺利开考。   春考于1月4日至6日进行,其中4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5日上午考外语笔试(含听力),6日考外语听说测试。此外,1月5日至6日还将进行2020年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1月)。合格考于1月4日、5日、11日、12日进行,其中4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5日上午考外语笔试,下午考外语听说测试;11日至12日还将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春考语文科目写作题目如下: 点评专家:姚为洲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2020年春考上海卷作文题是:“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这依旧是一道“命意式”作文题。 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题型自成体系。2017—连续三年“命意式”作文题:“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2017)“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2018)“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2019)。今年依旧——试题给考生一个立意,由考生作诠释。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考生必须据此对“事实”与“看法”的关系作阐释。我们对社会或人生中的一些“事实”,在思考、言谈、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场合,总要有“看法”。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和发表“看法”的时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或者没有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没有依据的“看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或人生中的那些“事实”,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出来,不肯发表和人云亦云也是“没有看法”的表现。 秋考上海卷作文题的体式已于2016年由“命意式”变为“评论式”,又于变为“感悟式”。而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体式,还停留于秋考2011—2015年的“命意式”。这种题提供观点或立意,而这种观点或立意是明确的、单一的,写作时必须诠释试题提供的观点或立意,带有“扩写”性质,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我们希望春考为秋考“探路”,出现具有“前瞻性”的作文题,而不要步秋考之后尘。 点评专家:李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高级教师 “有人说”,这是给对话提供了前提,这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对话。我们先要尊重“有人说”,看看它的理据在哪里。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看法”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事实呢,要有“看法”,就是要有甄别、判断、独立思考,不然那是无力的。 这个“有人说”,不能简单地以“事实胜于雄辩”来判断,而是要在“看法”和“事实”之间进行有力思辨。 “看法”一般是指观点,事实一般是指支撑观点的论据,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区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的。我们的看法要以事实作依据,同时我们在转述事实时,要有自己清晰的理性判断。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唯有独立思考才能成其为人,不然就是一群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 因为是“有人说”,针对“有人说”谈自己的思考,不一定非要完全认同,可以谈“有人说”对你的启发,可以质疑,可以延伸,可以补充,如果思维品质超高的话,推倒了再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可以,比如比起事实来,逻辑的力量是最丰沛和有力的。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考生的思考空间是广阔的。材料比较平和,允许思辨的空间比较大,但可以比较出思维的高下。 点评专家:俞超 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 本年度春考作文题承续上海高考命题的传统路径:提供看似相互对立的立场,让考生思考内在的逻辑关联。这对于考生临场审题立意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这个题目涉及认识论范畴,人们如何看待事实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偏执于所谓事实,有落入实证主义窠臼的嫌疑,事物一直在那里,可是没有观念和想法,它们只能是一堆混乱的信息,却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知识,所谓事实也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为什么有的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背后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如此,不同观念指导下的人,对于历史“事实”的解读可以不同,于是历史“事实”的长相也就不同了。在社会经济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可以从财经报刊上看到无数的讯息,企业的兴亡,股市的涨落,似乎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公众而言,面对这些所谓事实,我们茫然无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解读它们。于是我们去各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去寻找“专家”们的看法,这些看法放在一起,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人们就是在专家们的众说纷纭中确立自己面对“事实”的“看法”,指导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古代的人们面对浩瀚的星空与复杂的人事,无所措手足,智慧的人们——古人称之为“圣贤”,他们发明了一套套理论来说明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五行”解释世界的运转,“天人感应”解释社会何以如此的理由,今天看来何其荒诞不经,但是古人却会郑重其事,统治者们甚至据此为自己的不当行径向苍天乞求谅解——罪己。没有看法的事实确实是无力的,它们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不能指导人们去正确的行动。 但是,没有事实的看法也有可能沦为毫无根据的“臆想”。“人间天堂”的梦,人类做了几千年了,从桃花源到乌托邦,古代思想者们不断地构造一个个理想的世界供人们去追寻,可是那个“别有天地”的“非人间”,从来没有降临过,原因在于这些想法没有“事实”的根据。通往美丽新世界的金桥,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接地气的实际和实践。有“实践”基础的“事实”,成为看法能够落到实处,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社会的行动指导。 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人有认知能力,能够做出判断,能够理智的决定。所谓理智,就是把“看法”立基于“事实”,用“看法”赋予“事实”以价值,用“看法”指导行动,用行动创造新的“事实”。

5,上海春季高考

春季高考是专门为复读生设置的,就是和高考一样的,参加的人必须是往界高考生。你所说的专科的考试不是春考,是三月份考试的,专门是考专科的,考试科目只有语数外,而且根据填的专科不同,可能也只考两门。

6,求2003年上海春考语文卷的答案保证给与50分

200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3分) 中国菜是一个总名称,它是由名地区颇有特色的菜系所组成的。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各地风味菜,中国菜就不可能如此丰美,如此诱人。正像京剧之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那样流派纷呈,中国菜有四大菜系(川、京、苏、粤)、八大风味(浙、沪、闽、皖、湘、鄂、豫、秦),是它高度成熟,高度繁荣的一种表现。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各地人民的饮食品种和口味习惯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道理是毋需多说的,但是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形成和转移,也是地方菜系和促成和催化因素。 从上古到东周,华夏族的主要繁衍、活动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因此,以陆产作为主要原料的北方菜,源远流长,对我们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战国时期,边长江以南的楚、吴、越等国逐渐强盛,出现另一种色调的楚文化,我们只要读一下《楚辞·招魂》,就可以看到南方菜以水产和禽类居多,显然与北方菜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在当时,无论北方菜或南方菜,都还处在发展的不自觉阶段,远没有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独立的流派。秦始皇统一中国,扩大了我国的版图,并组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开发了边疆地区,于是西汉时,西南部巴、蜀(今四川省)的经济文化获得发展,风土人情也进一步汉族化,扬雄的《蜀都赋》中胪列的丰富物产和多种烹调技术,升起了川菜的曙光。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迁徙的年代,北方民族统治中原后,与汉族逐渐融合;而汉族中的贵族阶级移居南方,带来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繁荣。这对日后出现苏菜、浙菜肯定极有影响。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南北打开一条通道;他的扬州之行,更使扬州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显要,到唐代,扬州成了中外、南北的交通枢纽,因而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菜系,于此已见端倪。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之一。《武林旧事》中开始有“南食店”“北食店”之称,可见那时还只有南北菜系的分野,其实浙菜也已经崭露头角了。自辽、金、元开始,北京几乎一直是我国的首都,经过数百年的酝酿、积累,北京菜广泛吸收北方菜的众长,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菜系。康熙和乾隆的多次“南巡”,各处地方官百般张罗,美肴纷呈,这对发展地方风味菜大起作用。即以苏菜来说,经过百花齐放式的争妍斗奇,又派生出扬州菜、南京菜、镇江菜、无锡菜、苏州菜等不同口味和不同特色。至于粤菜的出名,也许要到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它明显地吸收外来成分,是从中外交流中发展起来的。 各地菜系的最后完成,取决于必须涌现一大批名店、名厨和名菜,还必须有一大批名人、名著和名句和揄扬,北京的“全聚德”、杭州的“楼外楼”都是很好的例子。 现在外国友人到中国来,对中国菜一般并没有某地某帮的概念,更无先入为主的偏爱,总想遍尝各种地区风味菜,这就促使很多宾馆、饭店的酒席,常容全国各地名菜于一席,帮派特色逐渐消失,看来这是一种“合”的趋向,经过一番融合,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分成新的菜系,这就有可能使中国菜“更上一层楼”。 1,文章开头提及京剧“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是为了说明(2分) A.。八位著名的京剧演员对中国菜很有研究。 B.中国菜已经形成了诱人的四大品牌。 C.京剧艺术像烹调技术一样流派纷呈。 D.中国菜已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南方菜以水产和禽类居多,《楚辞·招魂》中就有所记载。 B.南北朝时的社会变迁,对以后江浙菜系的形成极有影响。 C.四川菜脍炙人口,《蜀都赋》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川菜食谱,它升起了川菜的曙光。 D.南宋时,南北东西各帮菜肴在繁华的杭州竞相斗奇,《武林旧事》有详细的记录。 E.扬州菜之所以名闻天下,与大运河的开凿带来的交通便利密切相关。 F.粤菜的发展与成熟稍后于其他菜系,并吸收了更多外来文化的成分。 3.从文章看,各地菜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不同外,还有(1)____(2)_____(3)______(3分) 4.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所以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研究与继承没什么意思了。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14分) 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功过,主要看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他所发挥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尽他的职责(或称义务),传统谓之尽伦尽职,伦是秩序、次序,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站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有时同一件事(一种行为),由于行为者的社会位置不同,人们对他的行为可以作不同的评价。 梁武帝信佛教,有极深厚的宗教修养,写过不少佛教经典注释流传于世。他坚持素食,营养不良,操劳过度,面黄肌瘦。有人奉劝他,作为一个皇帝,职责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得富足,不在于“辍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梁武帝如果不在皇帝的位置上,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行为值得称赞;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个亡国之君,不及格。与梁武帝情况类似的还有宋微宗赵佶,他绘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可以传世,踢球的技术也不错,就是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成了亡国之君,也是个不够格的皇帝。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两军对阵,项羽用刘邦的父亲为人质,胁迫刘邦屈服;如不屈服,就油锅烹死刘邦的父亲,刘邦说,我们曾经结为兄弟,“我父即尔父,若烹太公,幸分我一杯羹”。刘邦为了天下,可以不管父亲的死活,刘邦成了汉朝开国之君。他的政绩比秦朝好,后人没有深责刘邦的不孝。俄国的彼得大帝是个有为之君,对俄国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他又好色,然而历史学家对他这点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未加苛求。 人们对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可以看主流。对古人的主要贡献,历史作用给以通盘考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时隔多年,古人的小失误已不再发生影响,留存下来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的那一部分。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人很不好,纵子横行乡里,但几百年以来,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书画的成就。 我们评论当前的人物和言行,就不可以硬套评论历史人物功过的粗略方法。因为目前的小事,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更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如果追求享受,脱离群众的监督,胡作妄为,也许自己以为是小节无碍,实际上亏了大节,不必等到百年以后,当前就难逃公论的指责。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小节,④就是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当时不及格,企图从后来的评论家笔下得到宽恕,这是不现实的,对社会,对自己有害无益。 5.本文列举梁武帝等历史人物,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2分) 6.文中画线句是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划在___句之前。(2分) 7.从文章表现手法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说古论今,引经据典,随手拈来,娓娓而谈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 C.作者借古讽今,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文中多处使用了引证、例证、对比等论证方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8.议论文的论据要典型精当,本文用了四个封建帝王和一个文人的例子来论证观点,读来并不感到重复累赘,请简析原因。(4分) 9.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__。(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5题。(18分) (1)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__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2)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梁、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蓬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3)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过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吸得二胡的那一场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4)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蓬、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5)我真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漫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他的《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寒春风雨》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听松》流浪着的也是一种彻骨和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6)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 (7)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注】: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无锡人。 10.第(2)段写的是:不同地域不同风貌注定了各种____具有不同的个性。(2分) 11.第(4)段画线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比拟 B.比喻 C.排比 D.对偶 E.借代 12.用以下的句型仿写一个句子。(3分)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诗意绵长。 ____之于___,恰如___之于___。 13.为什么作者认为二胡不属于文人官宦,而属于平民百姓?(3分) 14.有人说,这段文字优美流畅,但有点消极悲凉。你怎么看的,请说出理由。(4分) 15.根据文意,对阿炳作一简介。(50字左右)(4分)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6-19题。(8分) 甲 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 题华清宫 行尽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 都向长杨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16.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诗。(1分) 17.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__,讽刺了__;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3分)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19.甲诗作者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下列诗句都是杜牧的名句,请写出它们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2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 (2)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10分)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梅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20.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4分) 21.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4分) 22.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是____(2分) 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孳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1)投亲不值( ) (2)而猫已跃伏窗隅( ) (3)可厌乃尔( ) (4)亡何,猫又来( ) (5)曳尾徐步( )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 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 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 二写作(70分) 27作文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心钻研,于1987年发展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这个思想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谈谈你的感受。题目自拟。

7,2010上海春考的语文试卷和答案谁有

http://www.5-234.com/dispbbs.asp?boardid=89&Id=39433
是上海市一模吗?我也要,可是不能有的,泄漏的话要坐牢的哦

8,上海今年春考语文还考课内吗

但也考课外。课外比例比较大的。
同学之间应该怎样才能处好关系?这一直困扰着我。但后来我从一件件小事之中发现了同学相处的奥秘。  就在这个星期三,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靠近谢凡旁边有一扇有些问题的窗子。这天她觉得冷了,就慢慢的关窗户。天宇猛地一下开了窗户,押到了谢凡的手,她有些生气,便推了他一下。天宇又碰了她一下就赶紧往外跑。谢凡追了过去,叫天宇和她说对不起。天宇也不是软弱的,硬是说了一句对得起,还骂了谢凡一句。谢凡也不甘示弱。于是两个人便吵了起来,吵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其实只要一方谦让一小步,这件事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星期四又发生了一件同学之间的事。

9,我是今年上海考生想要参加春考

上海春考科目确定为“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统一文化考试采用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接轨的方式,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为400分,均在标准化考场进行。 其中,语文、数学两科目试卷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附加试题”两部分内容构成:前一部分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命题,分值为120分;后一部分根据高考选拔要求命题,分值为30分,总分150分。外语直接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分值为100分。 上海市教委要求,院校自主测试内容,由招生院校根据学校及专业特点自行确定,测试科目一般为面试或技能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特长基础。注重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为考生减轻备考负担。院校自主测试分值为200分。  (华夏高考网为您解答,希望已经解决您的问题)
春考?

10,上海大学春考

10年就这两个专业而且还要有校内的加试,开卷考,考的很多都是大学内容,每年人都招不满,近两年,每次春考上大只会招到20个人左右。
春考还有没有首先是个问题,从前年以来就全中国而言只有上海有春考,更有声音要取消春考,春考学校不断减少,去年只有上大,上师大,工技大,商学院,上师天华五所学校了,春考人数不断下降,入取人数也就跟少了,上大与商学院为了减少开支,采取了春考秋招,专业也都是一些冷门专业。 下面回答你一下问题吧: 春考考3+1,不考自选的物化生等 毕业后算本科,上大是一本,其他是两本,不过毕业证书上可以看出是春考的学生,不过现在就业率低,这也不会导致没人认可。 难度当然是春考简单得多得多,你复读是做做就知道了,毕竟想春考走的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考试院也懂. 我只知道去年的分数,上大360以上的可以报,上师大348,工技大,商学院,天华都是两本最低331.其中想上大与上工技大都是要导线后去他们学校加试的,上大物理与化学,工技大物理。不过并不是物理化学的人才能去考,只要你春考够高,都是能进的。建议你考工技大,他的汽车系还是蛮好的。 另外在春考方面东光明还是不错的,去年我是线下生去那里复读,春考也考入了,东光明春考整体也不错。秋考就不好了,一塌糊涂额...... 另外给你一下过来人的忠告:如果你的今年分数不高,春考能走就走,不要幻想在努力半年会有更大发展! 不过这也要看人的,如果你有决心,有毅力,那秋考一定会成功的。
文章TAG:2019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答案年上上海上海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