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电视台免费法律咨询
各个城区应该都有法律援助中心。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西门对面的城乡仓储超市附近。这种法援机构有专业的援助律师提供帮助。此外,海淀法院常设咨询室,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援助协会都派法学院高年级学生在此免费提供法律咨询。
2. 北京电视台法律咨询节目
可靠
秦兵团队自2000年初期,由秦兵先生创办以来,几经风雨,目前平稳发展超过20年,拥有近100名成员,专业性强,且发展稳定。
法律服务业如此流动性强的行业,一个员工在一个团队内坚持工作超过五年,十年,实属不易,而在秦兵律师团队里,不乏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工作超过五年,十年的老员工,秦兵律师事务的团结,稳定可见一斑。
3. 北京电视台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110——匪警电话
遇到紧急情况,如被盗窃、抢劫、打架等事情,拨打110,讲清楚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准确报明事情的地点,请求警察帮忙。119——火警电话
遇到着火的情况,首先要拨打119,讲明火灾发生情况如何,地点在哪里,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事实,请消防队提供帮助。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都不能乱拨,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120——急救电话
遇到突发病,需要紧急送到医院,可以拨打120,讲明白病人发病的症状,如果知道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也要跟医院讲明,医院的急救车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提供帮助。999——红十字会的急救电话
使用方法和120相同。122——交通报警电话
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讲明出事地点,交警会赶到出事地点处理问题。另加:114电话查询台。
这是为了方便群众应对一些紧急情况,全国统一设有的一些特殊电话,这些电话都是免费的。
4. 北京电视台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不收费,是免费咨询的。
1、 “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行全天24小时(包括休息日)人工接答咨询服务。
2、“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工作职责,主要解答法律咨询,普及法律常识;实施内部联动,搞好上门服务;沟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强区域合作,搞好职能部门间协调联动;做到快速反应,防止纠纷激化;遵循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当好党政参谋;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
扩展资料:
全新解读
2018年7月26日报道,北京公证“放管服”改革的十八个“实招”,可以归纳概括为“12348”,与北京市司法局开设的北京市法律咨询专线号码一致。
“1”是建设一个平台
建立北京市民生类公证全市统一预约咨询平台。依托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全市民生类公证线上预约咨询平台,通过对全市25家公证处、400余名公证员资源整合优化,对全市遗嘱、小额继承等民生类公证事项进行统一的线上预约咨询,推动全市民生类公证办证质量和办理数量双提升。
“2”是推动两个建设
一是推动公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沟通,扩大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用于公证信息核实的共享范围,逐步实现身份、户籍、婚姻、财产等公证信息在线核实。
二是推动将公证失信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建设。建立全市骗取公证人员黑名单,推动将骗取公证行为作为个人诚信记录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建设中,为试行公证事项当事人承诺制创造条件。
通过推动两个建设,实现公证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联通,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让骗取公证者一处欺骗、处处受限。
“3”是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实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群众不需要提交清单外的证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证公益法律服务制度。每年至少组织2次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免费公证法律咨询。
三是建立公证服务监督制度。广泛收集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随机抽取每位公证员不少于10件公证事项进行回访调查。
从群众感受、用户体验的角度建立健全三个制度,对公证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务进行引导和规范,目的就是让群众办明白证、办舒心证。
“4”是优化四项服务
一是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将去年试行的9种“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展为52种。向社会发布公证减证便民十项举措。
二是缩短公证办理时间。部分公证办理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