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嘉定区 > 上海市内河水污染事故,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如何认识环境问题和国际关系

上海市内河水污染事故,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如何认识环境问题和国际关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2 16:06:40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如何认识环境问题和国际关系

1、环境问题是国际共同问题2、环境问题事关国际关系3、环境问题可以进行国际协作
因为吉林石化爆炸,正好是在松花江畔,在流经黑龙江时与黑龙江的松花江支流汇总,一起流入大洋.黑龙江省政府怕其对人民用水有影响所以才禁水的

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如何认识环境问题和国际关系

2,已知上海苏州河底泥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假设某运油车翻入苏州

可能引起的污染:1.引起河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2.水体的污染,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机理:油车泄露入河,水中有机物发生迁移和转化过程,由于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使的河里ph值发生变化,而且盐浓度增高,水中络合剂含量增大,诱发沉寂水中的重金属释放,从而污染河流以及海洋生态系统

已知上海苏州河底泥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假设某运油车翻入苏州

3,据上海市环保局统计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

小题1:A小题2:D 试题分析:小题1:上海是一个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特大城市,工业和生活废水多。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A、B、C三项在目前情况下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现状,生活用水取水口可以迅速改变。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和污染源,并结合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一般效果即可判断。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据上海市环保局统计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

4,上海水资源污染情况

上海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上海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量很小。上海水资源总量虽然有26.9亿立方米,但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1.2立方米;二、绝对用水量大。由于工商业发达,工业、商业、生活用水数量惊人;三、可用水源稀少。流经上海的水源,上游在江浙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加上上海本地,水源被污染情况严重。
临海的水资源没有污染,化工工业区海洋有污染,空有污染

5,为什么上海缺水严重 地理试题

1.上海主要是水质型缺水,即工业发达造成大量水污染,而同时上海人口密集,生活用水紧缺。2.上海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少雨。且位于长江下游,其径流量也是季节变化大,冬季水量少时易产生咸潮
不缺水
1、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2、上海工农业发达,人口多,需水量大3、上海市水污染、水浪费严重,属于严重水质型缺水
人多,所以人均少其次淡水资源少
上海位于温带季风带,河口海岸地区,本身绝对不会缺乏水源。主要还是因为长江和太湖地区污染极其严重,本身又处在酸雨区,几乎断绝了洁净水的获得途径,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的代表。
上海缺水主要是属于水质型缺水,即水污染严重.且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

6,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启动了几级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是怎样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永吉县境内发生特大洪水,永吉县经济开发区新亚强化工厂一批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事件发生后,吉林省迅速采取措施,在松花江沿途设置8道防线进行拦截。吉化公司已派出200多人组成的专业抢险队伍协助当地政府打捞。据统计,流入松花江的化工物料桶达7000只左右,其中4000只左右为空桶,3000只左右为原辅料桶。根据目前监测结果,水质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害,黑龙江28日晚启动应急预案,在黑龙江省松花三甲基一氯硅烷江流域内,设置若干道防线,确保在大顶子山水利工程枢纽处彻底拦截住。同时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其次就是要从现在开始对松花江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科学分段设置水质监测点,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及时公布相关数据。针对哈尔滨市出现了松花江被污染、全市可能大停水的传言,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负责人回应称,哈尔滨市主城区市政供水管网覆盖的区域松花江取水口在2009年12月31日前就已经全部关闭,目前哈尔滨市主城区包括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和平房使用的全部都是磨盘山水源的供水,呼兰区、松北区水源为地下水,居民饮用水与松花江水没有直接联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7,水污染报道

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蓝藻时有爆发。 (二)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地表水质恶化是地下水大量开采的直接原因,而超强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及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规划新建、扩建及在建的太湖大型取水口又加大了太湖年取水量。考虑到未来用水以及生态用水扩大等因素,至2020年,环太湖地区需水量至少比2000年增加约30亿方。而根据太湖调度运用方式,太湖调节容积只有10至20亿方。 (三)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已经超过了太湖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太湖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以大规模集中式网围养殖的东太湖为例。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之一。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东太湖沼泽化。东太湖水浅,原本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由于东太湖水面的大部分为网围养殖,水草生长旺盛,形成了东太湖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流向东输送了大量泥沙和营养湖,湖盆变浅,为湖中挺水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网围养殖和茂盛的挺水水生物减少了东太湖的风浪和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东太湖的沼泽化进程"。"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 (五)防洪压力不断加重。地面沉降使防洪大堤的堤顶高度相对降低,从而使防洪标准降低。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至50年一遇,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则更低;江堤海塘等部分已建工程尚存在标准不足等薄弱环节;由于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保护对象不断增加,防洪战线拉长,防洪压力加重。
文章TAG:上海市内河水污染事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