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嘉定区 >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沪科版初二下的物理是整个初中最难的吗

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沪科版初二下的物理是整个初中最难的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30 20:11:46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沪科版初二下的物理是整个初中最难的吗

压强超级简单P=F/S 在分析一下横放竖放 其实刚开始接触都这样.都觉得难.适应就好.....而且初三还有最后的总复习.总复习会老师会再把压强说一遍.所以好好学吧..加油↖(^ω^)↗

沪科版初二下的物理是整个初中最难的吗

2,上海初二物理目录

初二第一学期:第一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2 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 2.2 光的折射 2.3 透镜成像 2.4 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 3.2 直线运动 3.3 力 3.4 重力 力的合成 3.5 二力平衡 3.6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 4.1 简单机械 4.2 机械功 4.3 机械能 4.4 功的原理(此课为“*”课文,老师有可能不上)第五章:热与能 5.1 温度 温标 5.2 热量 比热容 5.3 内能 5.4 物态变化(此课为“*”课文,老师有可能不上) 5.5 热机初二一共就学这么一些,至于哪些上半学期,哪些下半学期,那要看老师的进度安排。 另外,初二第二学期的下半学期可能要上初三第一学期的密度和压强。

上海初二物理目录

3,八年级沪科下册物理知识点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1)两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平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   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八年级沪科下册物理知识点

文章TAG:上海市初二物理第二学期上海上海市初二

最近更新